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小麦、天蓝偃麦草和小偃麦的酶酯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不同属的酶谱是不同的。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属的特异性。小偃麦兼有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酶带,是不同于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八倍体新类型。5个小偃麦划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中_1和中_2属于第一种类型,中_3、中_4和中_5属于第二种类型。酯畴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做为研究种属间关系和分类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偃麦草属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6种恒温温度、4种变温温度、3种芽床处理、2种光暗水平对偃麦草属(Elytrigia.Desv.)4种牧草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毛偃麦草(E.trichophora);20;15 ̄10 ̄20;长穗偃麦草(E.elongata):20;10 ̄20;偃麦草(E.repens):15 ̄25;20 ̄30;20;中间偃麦草(E.intermde  相似文献   

4.
远缘杂交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可交配性和不育性,为深入了解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和不育性,探讨了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可交配性和F1~F4的不育性表现。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结实率为10%~39%,F1当年不结实,二至五年生结少量种子,结实率有逐年恢复的倾向;F2~F5分离世代不同类型结实率不同,普通小麦类型、小偃麦类型结实率可达70%~100%,中间偃麦草类型40%~50%,种子饱满度逐代改进。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偃麦与小簇麦杂交育成三属杂种,并着重对其杂种后代结实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中间型小偃麦与小簇麦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0.5%。F1自交结实率很低,仅0.2%,回交结实率为1.5%;F2自交、回交结实率都较F1有所提高,分别为0.37%、4.6%,F2中有两株全部结实。  相似文献   

6.
用6x小簇麦与8x小偃麦进行杂交,获得杂种植株,对杂种F1的形态学、减数分裂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F1继承了双亲抗白粉病、条锈病的特性;减数分裂时期单价体明显偏多于理论值,在末期Ⅱ中存在大量微核。杂种F1雌配子有部分育性,可以通过与普通小麦的连续回交,在其后代中选择符合育种需要的着丝粒断裂-融合和小片段易位系。  相似文献   

7.
以六倍体小簇麦为母本,天蓝偃麦草为父本,经杂交获得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F1。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所具有的优良抗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6x=42,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30.75Ⅰ+5.24Ⅱ+0.22Ⅲ+0.03Ⅳ。讨论了克服F1不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异源八部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和后代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相似文献   

10.
异源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7在国内外被广泛用做三锈、黄矮病的抗原材料.但其品质上的优异特性一直没有被搞清并加以利用.利用SDS—PAGE分析了中1-中7的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它们的染色体组构成,并探讨了中1-中7在优质麦育种过程中的应用和后代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矮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亚远缘杂交的方法,以多生态环境为选择条件,优质、高产、多抗型和广适性为选择目标,将中间偃麦草的优异抗病基因导入具有丰产性遗传基础的矮败小麦中.育成了强力优质小麦-晋春14号,特异性矮秆小麦晋偃301-11,高产与抗倒性材料91096-1-14-4.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组合的 F_1 PMC 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14Ⅰ;六倍体组合为14Ⅱ+2Ⅲ。F_2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广泛,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构型极其丰富,并出现了一些育性较高,饱满度较好的单株,其它农艺性状变异也很广泛。实验表明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的杂交对小黑麦的改良和小麦育种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7086是衍生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八倍体"小偃7430"的小麦新品系,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为免疫。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绵阳11,晋太170,CH5241与CH7086杂交,将其F1,F2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为0级。F2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符合3R:1S,说明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2个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以高感白粉病的优质小麦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从其BC1F4后代群体中筛选出2个稳定的抗白粉病株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并运用形态学、细胞学、抗病性、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CHadd7001和CHadd7002中已分别成功导入1对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其中,CHadd7001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s组染色体,而CHadd 7002附加的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组染色体;根据外源染色体来源、GISH带型和杂交信号的分布,二者为不同的小偃麦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5.
设置了6种恒温温度、4种变温温度、3种芽床处理、2种光暗水平对偃麦草属(Elytrigia.Desv.)4种牧草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毛偃麦草(E.trichpphora):20;15~25;10~20;长穗偃麦草(E.0elongata):20;10~20;偃麦草(E.repens):15~25;20~30;20;中间偃麦草(E.intermdeia):20;15~25;20~30。在15~25℃和20~30℃变温处理下,胚根、胚芽生长健壮,使萌发种子的全株重量和简化活力指数极大提高。光暗条件不影响种子的发芽势,但光照显著促进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子提高发芽率,而黑暗条件,对毛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或显著促进效应。4种偃麦草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或显著促进效应。4种偃麦草种子的发芽方式均以纸上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感白粉病的普通小麦优质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从其BC1F4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偃麦种质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CHadd7001,CHadd7002及其供体亲本TAI7047对白粉病均免疫,而受体亲本晋太170则高感白粉病,说明其抗性可能均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种结合辐射诱导后代的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转移偃麦草属的有利基因,利用西南推广的小麦品种川麦107为母本,来源于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的两个八倍体小偃麦杂交所得的F1为父本。对其杂种F2代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然后开放授粉自交多代,大群体混合选择。在F2M6世代,随机选择148个单株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世代染色体数目变化为41~46条,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在细胞学上基本稳定,它们的减数分裂细胞中期Ⅰ中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以二价体形式存在,减数分裂正常。但也有一些材料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较高频率的三价体,四价体,甚至多价体,并伴随有较多的单价体,某些细胞中存在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如染色体桥,易位环,落后染色体等,表明极有可能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易位系。另外还分离出十多个可能的小麦-偃麦草附加系。  相似文献   

18.
八倍体小偃麦中5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比较了八倍体小偃麦中5与利用该材料育成的中梁22号等小麦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中5在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缺陷在其后代得到很好的改良;利用中5能够选育出产量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中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能力较强,特别是抗锈性的遗传稳定持久,是难得的抗源材料.同时指出了中5利用中存在植株较高,抗倒伏性差;分离世代较长;生育期长,花期不遇;后代不育,结实性差等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胚胎学的角度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种F#-1植株的低育原因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91%的雌配子体发育正常,其中80%发生了正常的双受精作用。败育种子中的胚乳在不同发育时期发生了不同方式的败育。在胚乳败育的种子中胚的发育基本正常。所以,胚乳败育是导致F#-1植株低育的主要原因。通过胚培养的方法可以得到丰富的F#-2植株。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介体蚜虫传毒力和植株病毒含量抗性指标,小偃麦中5和中4高抗小麦黄矮病及其该病毒主要侏系GV和DAV。抗病性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