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全面调查、标准地实测和树干解析,调查了官司河流域主要森林树种马尾松、柏木的生长状况。建立了马尾松、柏术现实林分生长过程表,并分析了两个主要树种林分因子生长过程,评定了该流域林地平均立地质量,预测了林分发展趋势,为掌握林分动态,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蒲江县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马尾松天然林的基本模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年龄的生长模型,编制出马尾松生长过程表与林分出材率表,用现行木材价格计算木材收入,采用指率法进行经济分析确定出经济成熟龄。经与实行多年的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相比,其采伐年龄推迟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柏木体内五种大量元素(N、P、K、Ca、Mg)在不同器官、年龄和林型中的变化规律。从养分利用特性出发分析了抑制柏木生长的微观因素,提出了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低效林分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嘉陵江流域低山暴雨区水土保持低效林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选择旺苍县营造了林分改造试验林108亩,示范林3900亩,试验林采用多因素正交法进行研究,经过栽培三年后的调查分析结果:柏林低效林分改造各试验组合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盖度比改造前增加16.7~33.3%和18.3~48.3%,乔木以桤木、柏木混义、中密度和培土的组合最佳;马尾松低效林分改造各试验组合的草本植物和灌木盖度增加36.7~53.3%和13.4~16.7%,乔木以马尾松、刺槐行带混交和中密度的组合最佳。由于经过改造的林地植被恢复快,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增加,贮水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进行建模,对湖南省马尾松良种在湖北省同一适宜引种生态区进行精准预测,同时分析影响马尾松良种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马尾松良种同一适宜引种生态区的预测精度高。湖南省的马尾松良种在湖北省的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鄂东的通山县、崇阳县和赤壁市;鄂西的宜都市、长阳县、五峰县、巴东县、建始县、鹤峰县、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和咸丰县。土壤酸碱度和年最少降水量是影响湖南省马尾松良种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了四川29个县(市)203个马尾松低产林标准地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尾松低产林形成的原因,通过统计分析,筛选出了导致马尾松林分低产的5个主导因子,即土壤类型、有效上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林分密度以及土壤侵蚀程度。划分出了11个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并编制出了经营类型表,根据各类型的林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该经营类型表简明易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福建省引种的火炬松家系5年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火炬松家系在福建省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树种马尾松和国内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材料取自广元、巫山、洪雅、威远、荣县等9市县的不同起源及林龄的马尾松材积生长量调查的393个固定与临时标准地。以林龄X为自变量,材生长率Y为因变量,拟合了14个预测生长量的回归式,其中以Y=0.0369+3.8202/X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且又符合马尾松的生长规律,故用此式预测了荣县现实的马尾松林分未来10年每公顷材积总生长量可达125.7m~3。全县15037.8公顷的材积总生长量达188.7万m~3,可获产值2.5亿元,收入大于投资的本利和,培育前景与经济效益都极为壮观。  相似文献   

9.
家禽饲料评定的代谢能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讨论了代谢能体系在家禽饲料评定中的有效性。AME及AMEn均低估了饲料的生物有效能(BE),且变异很大,主要受采食量的影响(AMEn稍优于AME)。TME高估了BE,特别是在低采食量时,但变异幅度大大低于AME和AMen。TMEn最接近BE,不受采食量的影响,变异最小。在测定方法上,TME和TMEn比AME和AMEn简单,需时短,成本低。生产实践中,用真代谢能来配制饲粮能准确地反映家禽的的生产成绩,并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真代谢能,特别是TMEn是评定家禽饲料营养价值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样木解析法及其在材积表编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材积表编制样本资料收集的新方法──样木解析法。即在标准地中采用随机或机械抽样方法选取样木,进行树干解析,获得样木生长过程;通过建立树皮系数与树皮率回归模型,将样木解析后的各龄阶去皮直径和去皮树积转化为带皮直径和带皮材积;一株样木可获得龄阶数个编表样本。经四川林校林场楠木材积表编制实践,有减少编表样本收集工作量、消耗林木少的优点,且能达到精度要求,为珍稀树种材积表编制样本资料收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MATLAB软件对7个种源的美国黄松及油松苗期苗高、地径和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年生油松的苗高生长量与各种源美国黄松的苗高生长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油松的苗高生长量最大;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叶、茎、根干重积累量与油松和其它种源美国黄松苗的各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美国黄松V号(Black Hill)种源苗木的地径生长量及其叶、茎、根干重积累量均最大。综合各种源苗木的生长表现及其原产地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的引种地。  相似文献   

12.
方利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0+8183
[目的]研究6-BA与NAA对杂交松不定芽增殖结果的影响。[方法]在DCR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6-BA和NAA浓度组合,研究6-BA和NAA对杂交松不定芽增殖结果的影响。[结果]杂交松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DCR+2.5 mg/L 6-BA+0.2 mg/L NAA,此时,增殖率为96.7%,增殖倍数为6.2。[结论]杂交松不定芽增殖试验中,6-BA起着决定性作用,低浓度NAA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增殖率和增殖倍数。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4年以来的10年间,云南松研究继续得以深入,在资源、环境及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新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云南松遗传资源丰富,地理种源多样,非木材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看好,人类开发、利用和管理云南松的理论和技术也更加成熟,云南松的资源和经济价值将更加体现,而有关云南松适应低磷土壤机制的研究还将对其低磷适应对镶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年龄(15,29,42年)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的13项指标研究表明,林龄对人工红松林的结实品质有影响,林龄越大,球果产量越高;采果时间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只是含水率变化较大,合理采果时间应在9月下旬;处于结实初期的林分,结果数量对红松人工林结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章古台沙地3种针叶树生长规律。[方法]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Prnus tabulaeformis)、赤松(Prnus densiflora)3种针叶树的解析木进行分析,比较3种针叶树的生长特点。[结果]8~16 a 3种针叶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较快,16 a以后生长逐渐变缓。24 a以后赤松的树高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32 a以后胸径生长比樟子松、油松快。樟子松和油松8~24 a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较快,赤松在33~40 a时材积生长明显加快,最高可达0.014 2m3/a。[结论]该研究可为掌握针叶树种在沙地上的生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油松林主要乔木物种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N、P含量特征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以内蒙古黑里河、北京松山、山西太岳山3个地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油松和阔叶乔木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个乔木树种叶片N含量、P含量及N/P的范围分别为0.934 4%~4.898 7%、0.079 0%~0.655 5%、3.632 8~35.430 2;叶片N含量与P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9,P<0.01),而叶片P含量与N/P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P<0.01);3个地区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均低于阔叶树种叶片N含量和P含量,说明阔叶树种叶片具有较高的N、P储存能力;黑里河地区油松叶片的N/P显著小于阔叶乔木叶片N/P(P<0.01),而松山和太岳山地区油松叶片N/P与阔叶乔木叶片N/P的差异性不显著;油松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太岳山>黑里河>松山,阔叶乔木叶片N含量和P含量的顺序均为黑里河>松山>太岳山,说明太岳山地区的油松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而黑里河地区的阔叶乔木具有更高的N、P储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SAS软件,建立美国黄松树高生长量与树龄的间的回归方程。生长模型分析表明:14龄前美国黄松高生长缓慢;14~18龄,高生长最快;18龄后高生长速率变慢,据此,可将美国黄松的生长过程划分为“慢—快—慢”3个生长阶段,在此3阶段中,树高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31m/a,0.75m/a和0.56m/a,对应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油松冠层的辐射平衡特征,采用辐射表定点观测方法,对油松冠层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性测定。结果表明:①晴朗天气、多云条件下的油松冠层太阳总辐射和试验区晴天太阳总辐射等3种不同测量环境条件下总辐射的差值较大,最大值分别为799 W/m2,499 W/m2和861 W/m2。②油松冠层的净辐射具有与总辐射相似的日变化规律,且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净辐射率的日变化趋势为中午高,早、晚低;晴天日间净辐射率较稳定,多云天气起伏较大。③太阳在油松冠层的不同位置辐射会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趋势,随着高度的下降,太阳总辐射、净辐射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马尾松和云南松分布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根据气候变化以及马尾松和云南松的生物学特性,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模型,应用生态信息系统分别预测了两个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结果表明:到2050年,马尾松分布区的北界将可能由目前的34°N北移到40°N,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800m升高到1130m,总面积可能减少260万hm2.云南松可能北移不显著,但可能有东移趋势,分布区的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2800m升高到3077m,总面积可能减少221.77万hm2  相似文献   

20.
松属的起源、演化及扩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松属的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松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松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北美洲,但原始类群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越南一带,康滇古陆晚三叠纪地层发现了最早的松属孢粉化石,因而这一地区是松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为三叠纪.起源后向西通过地中海区到达欧洲、北美,向东北穿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向南到达印度尼西亚,向北到达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