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的时空变化,非常适于评价和定量描述河流的变化,已被广泛用来管理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对我国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将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预案方法是生态修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粤西低山丘陵区景观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主要景观组分内部、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3方面提出景观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 ,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 ,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 4大功能 ,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 5项原则 ,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 ,并提出干热河谷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目标以及选择相应的持续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地土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志远  郭彩玲 《山地研究》1998,16(2):146-150
在调查分析秦巴山地生态环境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和坡度为主导因素,进行土地生态环境功能划分,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土地经济学有关原理,针对不同功能区生态环境的现状特点,分别总结出土地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的模式,提出用系统思想指导景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学基础。将景观生态学中的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治理的景观规划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的设计观点虽然尚未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小流域治理实践,但在小流域治理规划中引入景观理念必然成为今后的主流趋势。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等,规划方法主要包括斑块法、廊道法等5种,小流域景观生态包括农业生态景观、林业生态景观等诸多形式。建议加强景观小流域评价标准研究,以便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管理小流域,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同人文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使小流域的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更为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恢复生态学理论的逐步成熟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等水土保持新理念、新思路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简单介绍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生产建设项目生态恢复工作程序、目标、内容及技术方法等,以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工程、生态、景观的协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荒漠-绿州边缘区是一种新的探索。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绿洲-荒漠边缘区的概念与特点,讨论了绿洲-荒漠边缘区的特性和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最后指出了荒漠-绿州边缘区的最新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 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 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 形成“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过程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区域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揭示区域生态压力的现状和进行区域横向比较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缺乏历史纵向比较。景观生态背景值,是在综合了区域特定历史时期景观生态本底值和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景观生态背景值作为景观生态压力评价的坐标起点,结合区域中主要的生态过程,通过对变化中的景观生态类型、格局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偏离程度来评价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评价结果不仅能较明确地说明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现状的性质,同时清晰地揭示出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与性质。  相似文献   

11.
海河低平原区农田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物景观元素的水平分布日趋单一化,造成了农田景观生态不稳定性。本文采用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明确了多样化农田景观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并具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微气候效应,对景观单元规格及不同景观元素组合与虫害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实施农田景观生态调控技术,提高生态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符合生态工法之林道植生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植生工程(Vegetation engineering)以植生被覆为主要目的,辅以工程方法,用以防止地表冲蚀、浅层崩坍、涵养水源、减少洪害、美化景观。此种方法之优点不仅美化景观,并兼具安全上的考量。例如,植物可吸收水分,降低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其根系且  相似文献   

13.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了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景观建设的现状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方案。将生态旅游城规划为“一核”、“两叶”、“三轴”、“四区”的布局结构。该方案协调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为二道白河生态旅游城的景观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于田绿洲景观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利用1989年,1999年和2001年LandsatTM影像,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研究了近20年于田地区的景观变化,从景观斑块特征、斑块的空间变化方向和剧烈变化类型角度对该地区景观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描述。并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农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原则上生态学不受范围,规模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景观生态学由于与土地单元有关,因此意味着它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而景观生态学意味着生态学的扩展,它更加集中在生物和非生物现象之间相关性的地理特点上。  相似文献   

16.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规划原则,对清凉峰保护区各生态系统开展进一步的合理规划及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闽江下游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志垒  沙晋明 《水土保持研究》2002,9(1):126-128,132
以闽江下游地区为研究实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ARC/INFO和ENVI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等指标,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分析了1995~2000年期间研究区的景观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北京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设计中引入景观生态理念,是新时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要求。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方法、目标及步骤。以北京市怀柔区前喇叭沟小流域为例,探讨了景观生态理论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应用,旨在依据小流域不同景观功能区特征协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达到小流域景观格局与其功能的和谐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淳安县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本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衡量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区土地的生态效应。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为淳安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生态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淳安县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和水体为主;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分布均匀而异质性较弱;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分离程度均较低,说明本区景观比较完整但复杂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在现有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下,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的生态效应较低,生态价值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园地和水体用地区,不同地理区域间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从景观生态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评判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探讨基于景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方法基础上,以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典型区域作为研究案例,利用选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方法综合评判了该地区2000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认为,2000年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一般状态,但有向良性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