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测定杜洛克母猪分娩后第1d、第2d、第4d、第15d、第28d乳中蛋白质、乳糖含量,研究其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猪分娩后第1d,乳中蛋白质含量为最高(89.69g/L),然后迅速下降;乳糖含量从分娩后第4d(31.54g/L)至第28d(60.35g/L)呈逐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生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水分活度和水分均在干燥前16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pH则在干燥前12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蛋白质、脂肪和滴定酸度均在干燥前12 d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上升;N aC l含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一直显著上升;总糖虽然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明显;色度在干燥前8 d迅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除非蛋白氮外,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硫代巴比妥酸值、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均在干燥前12 d呈上升趋势,然后迅速下降;乳酸菌总数在干燥前8 d呈上升趋势,然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对贮藏期为0~14d的番茄果实果皮硬度与果肉硬度和番茄红素含量加以测定。果皮硬度在前8d下降明显,第8d下降到500kPa以下,而后缓慢下降。果肉硬度在前10d下降明显,第10d下降到150kPa以下.之后缓慢下降。番茄红素的含量在前10d逐渐增加然后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风干牦牛肉加工过程不同阶段样品进行品质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研究了其品质形成与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品的外观特征变化明显,失重率为76%;加工过程中TBA值逐渐上升,最终产品为0.48 mg/kg;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逐渐下降,水分含量除第0 d与第5 d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后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风干第10 d到第15 d是风干牦牛肉加工的主要失水阶段,风干第20 d和第25 d水分活度差异显著(P<0.05);风干过程中pH变化范围较小;菌落总数在风干第5 d和第20 d变化显著(P<0.05),大肠菌群随着加工过程逐渐减少,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风干过程中,水分活度的降低是菌落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且较低的水分活度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而失水速度是影响风干时间和产品酥松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比较5个供体的心叶和幼茎愈伤组织在 MS 和 N_6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绿苗过程 RNA,DNA 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绿苗诱导分化的第6—9 d,核酸总量和 RNA含量均达到最高值,第9 d 后两者逐渐下降.DNA 含量从诱导分化开始即呈下降趋势,第9d 时DNA 含量最少,然后义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在诱导分化的前3 d 增加显著,第3 d 后呈下降趋势,第9 d 后渐趋减缓.不同的培养基对生物大分子的含量变化有一定影响.本试验揭示了在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绿苗过程中,生物大分子变化的不同阶段与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喜焕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18-118,183
试验研究了设施条件下童子一号草莓果实从落花后7d到成熟整个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童子一号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逐渐上升,从白熟到成熟期增加最快;可滴定酸含量落花后7d至转红期逐渐升高,转红期至成熟期含量下降;Vc含量从落花后7d至白熟期下降,白熟期至半红期有所上升,成熟期又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波尔山羊在发情周期 ( 4头 )和妊娠期 ( 5头 )外周血浆中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变化 ,结果显示 :发情开始孕酮浓度很低 [( 1.5± 0 .2 3)ng/ml],第 7d开始明显升高 [( 3.5± 0 .2 3)ng/ml],第 11d达最高[( 8.3± 0 .2 3)ng/ml],以后逐渐下降 ;雌二醇含量在发情当天最高 [( 6 4 .4± 9.6 )pg/ml],然后下降 ,但有波动 ;睾酮浓度在发情时较低 [( 15 .0± 2 .1)pg/ml],第 11d达最高 [( 30 .2± 5 .3)pg/ml]。在妊娠期的最初 15d ,3种激素的变化与发情周期相类似 ,但第 2 0d后孕酮明显升高 [( 12 .7± 3.3)ng/ml],以后至分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 ;雌二醇从 2 0d起开始上升 ,分娩前 7d达最高 [( 15 3.7± 16 .7)pg/ml],分娩后下降到较低水平 ;妊娠后 10d血浆睾酮浓度较低 ,维持在 2 0~ 5 0pg/ml内波动 ,分娩前 7d上升至最高 [( 75 .3± 13.3)pg/ml],分娩后下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研究的结果证明,氦氖激光对母黄牛照射前后,其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呈明显的一时性下降,从照射的第2~3天开始逐日下降,至第8~9天下降到最低值,然后从第10天开始逐日回升,直至停照后第六天基本恢复照前值。红细胞总数变化与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白细胞总数呈升高趋势,有明显起伏。白细胞像呈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升高,淋巴细胞低其他各种白细胞无明显变化。对休情期母黄牛有明显的促进发情作用,九头试验牛有八头发情(89%),其中妊娠期发情牛两头,发情牛能否排卵,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出现发情的时间比较集中,这对今后研究黄牛发情同步化及改良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氟磺胺草醚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方法,运用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14C-氟磺胺草醚在模拟金鱼藻-麦穗鱼-底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长等行为特征,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穴1雪水体中氟磺胺草醚由于沉降、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及金鱼藻的吸附、吸收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消失动态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Cw=0.12221e-2.96823t 0.04778;穴2雪底泥对氟磺胺草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引入药剂3d内吸附量迅速上升至最高点(0.362mg·kg-1)后下降,5d内就达到吸附动态平衡;穴3雪金鱼藻和麦穗鱼中氟磺胺草醚含量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69、1.233mg·kg-1),然后逐渐下降至近稳定,其消失动态(1 ̄25d)同样符合单项指数衰减规律,分别为:Ch=2.76517e-0.28031t 1.03765、Cf=0.76765e-0.11218t 0.45303;穴4雪金鱼藻和麦穗鱼均对氟磺胺草醚有明显的生物富集现象,其浓集系数CF值均在1d内达到最大(分别为59.21、23.20),然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瘦肉型猪种及其杂交猪肌肉中肌苷酸及其代谢物在4℃冷藏条件下的降解沉积变化,本试验选择引进瘦肉型猪种及其杂交商品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背最长肌肌苷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表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其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的降解沉积规律一致。肌苷酸含量在冷藏第2 d达到最高值,比第1 d增加0.4%~15.32%,然后开始下降;冷藏至第4 d时,肌苷酸含量明显降低,比第2 d时降低23.81%~39.06%;冷藏至第5~6 d时,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持续下降,但降幅减缓,肌苷酸含量保持在1.0 mg/g左右。而肌肉中肌苷和次黄嘌呤含量则随冷藏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籽粒形成灌浆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戊聚糖含量动态变化,以及二者在籽粒中分布及其与面粉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PPO主要分布在籽粒外层,面粉白度和籽粒中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粉中PPO活性与面粉白度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籽粒形成与充实过程中,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开花至花后21 d左右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后21 d PPO活性迅速上升,至成熟期达最大值;戊聚糖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具有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特性,面粉和麸皮中戊聚糖含量与白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戊聚糖含量的增加,面粉白度逐渐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烤烟大田生长期烟叶中淀粉合成的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K326、红花大金元(HD)2个烤烟品种在云南常规施肥情况下烟叶中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Q酶活性的变化及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326,HD的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移栽后第40d开始升高,都在生理成熟期第90d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2个品种的Q酶活性高峰在移栽后80d出现,但2个品种的Q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326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60d开始先下降,65d以后迅速上升,移栽后80d达到高峰后又下降IHD的Q酶活性移栽后第柏d开始一直上升,移栽后第80d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2个品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都在移栽后第40d迅速升高,持续稳定20d以后下降,移栽后90d又迅速上升。2个品种淀粉含量都在移栽后60d上升,在生理成熟期达到最高(HD在移栽后90d,K326在移栽后110d)。  相似文献   

13.
徐燕  杨颖  王永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02-11103,11164
[目的]为菜心气孔的分布和发育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油青60天和四九-19这2个菜心品种为材料,研究菜心下胚轴气孔长度和宽度在2年内随不同发育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油青60天下胚轴气孔长度在下胚轴整个发育时期均不断上升下降,说明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下胚轴的生长,仍不断有新的气孔形成。四九-19下胚轴2年的平均气孔长度在生长的第3~9天持续上升;在第9~18天急剧下降后又迅速上升;第21~27天,气孔长度虽有变化,但变化不显著。2种菜心在下胚轴生长初期(第3~9天),气孔宽度变化幅度很大;随着幼苗的生长,下胚轴生长中期(第9~18天),气孔宽度减小;下胚轴生长后期(第21~27天)仍有气孔生成。[结论]菜心下胚轴整个发育时期不断有气孔形成。  相似文献   

14.
银杏胚乳发育过程中养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雪芹  潘烨  陆彦  王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5-2476
[目的]研究银杏胚乳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规律。[方法]选择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为试材,对胚乳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银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胚乳的长、宽和单粒重生长表现为盛花期至授粉后60 d生长速度迅速,之后逐渐趋于平缓;胚乳的干物质含量在授粉后50 d迅速增加,至授粉后141 d其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后含量略有下降;胚乳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授粉后50 d较高,后出现下降,授粉后95 d至种实成熟又显著升高;胚乳中淀粉含量在授粉后50 d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至95 d含量增加趋于平缓;胚乳中蛋白质含量在授粉后65 d上升趋势加快,至授粉后110 d含量增加趋于平缓。[结论]银杏胚乳生长发育过程中快速增长期为授粉后65-110 d。  相似文献   

15.
The research was aimed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adding certain proportion chicken manure to cattle manure on compost below 0℃ with aerobic compost method, which was suitable for northern cold clima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ed compost completed 3 days earlier than the single compo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ixed compost rose to 50.7℃ at the 1st day,and achieved its highest temperature 74.4℃ at the 3rd da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ingle compost rose to 40.0℃ at the 1st day,rose to 55.6℃ at the 3rd day,and achieved its highest temperature 70.1℃ at the 5th day. Adding chicken manure had no impact on the variety trend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moisture content,pH and C/N ratio, but increased the variety range of thes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以舒茶早﹑乌牛早为材料,利用合肥地区冬季自然低温研究茶树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合肥地区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日平均气温先下降后上升,最低日平均气温2℃,最高18℃。茶树叶片电导率随气温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波动较大,1月1日前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1月1日到1月20日呈上升的趋势,1月20日至3月28日又趋于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11月30日前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11月30日到第二年的4月26日,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秋季缓慢的降温对茶树起到了低温驯化的作用,增强了茶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屋面喷淋通风降温系统对缓解南方夏季肉牛热应激的机理。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质量相近的锦江黄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牛,其中1组为室内通风组,2组为屋面喷淋通风降温组,测定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无机离子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与第1天相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1组在试验第15天和31天分别降低5.68%和8.52%,2组在第15天和31天则分别提高了1.65%和5.49%;甲状腺原氨酸(T4)的含量,1组在试验第15天、31天差异不显著,2组在第31天时提高了14.48%(P0.05);皮质醇(COR)含量,1组差异不显著,但有上升趋势,2组则有下降趋势,且第31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含量,1组第31天下降了4.93%,2组则提高了9.98%;血糖(GLU)含量,1组第15天和31天分别提高了2.30%和5.75%,2组分别提高了6.63%和19.83%;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含量,1组在第15天和31天均有所下降,2组TP、ALB、GLO均有所上升;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1组均有所下降,2组上升显著;1组无机离子均有下降趋势,2组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气候下,通过屋面喷淋通风降温可有效改善肉牛机体的代谢紊乱,提高肉牛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RNA干扰(RNAi)对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为开展VEGF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针对VEGF两个受体Flt-1和KDR/Flk-1的两条有效双链小RNA导入绵羊颗粒细胞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绵羊颗粒细胞各培养时间VEGF、Flt-1和KDR/Flk-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设定筛选出的Flt-1和KDR/Flk-1有效干扰片段分别为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两个干扰片段共同作用为试验组Ⅲ,无效的干扰片段为对照组.[结果]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VEGF mRNA在各时间段的相对表达量是Flt-1 mRNA相对表达量的102倍、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的103倍;培养第1 d时,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2×10-2、3.54×10-2和2.94×10-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下同),3个试验组的VEGF mRNA表达量从第2 d开始降低,直到第6 d与对照组趋于一致.试验组ⅡFlt-1 mRNA相对表达量从培养第1 d的1.02×10-1逐渐降至第7 d的8.99×10-4,且一直极显著高于其他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Ⅲ在前3 d几乎无Flt-1 mRNA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呈上升趋势,第8 d时各组趋于一致.试验组Ⅰ的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量从第1 d开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在前3 d几乎无KDR/Flk-1 mRNA相对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第9 d时各组趋于一致.[结论]两个有效干扰片段在绵羊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干扰作用,可改变VEGF、Flt-1及KDR mRNA的表达量,进而影响颗粒细胞相关生长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洞庭湖区双季稻田施用尿素(CF)和控释氮肥(CRNF)的表层水pH、电导率(EC)、总氮(TN)、NH4+-N和NO3--N浓度变化动态及TN径流损失规律,寻找有效控制氮素流失的最佳施肥管理措施。【方法】在渗漏池中按河沙泥(ASP)和紫潮泥(PCP)土壤的剖面层次填装土壤,对天然降雨引起的稻田氮素径流损失进行模拟试验。【结果】稻田土壤施用尿素后,表层水TN、NH4+浓度分别在第1、3天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早稻表层水pH在施用尿素后15 d内(晚稻3 d)逐渐升高,EC表现与NH4+的变化同步。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CRNF能显著降低稻田表层水TN、NH4+浓度峰值,pH、EC峰值也有明显下降。氮素径流损失监测结果显示,洞庭湖区双季稻田施用尿素TN径流损失量为7.47 kg•ha-1,占施氮量的2.49%;施用CRNF、70%CRNF的TN损失量比施用CF的分别减少了24.5%和27.2%。早稻施肥后20 d内发生的2次降雨径流事件,施用尿素、CRNF和70%CRNF处理的2次TN径流损失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径流损失总量的72%、70%和58%。其中,早稻施肥后第10天发生的第1次径流的2个控释肥处理的TN损失比施用尿素分别降低了42.9%和44.2%。【结论】双季稻田施用尿素后15 d内表层水氮素浓度高,是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控释氮肥能显著降低这个时期的表层水和所发生的径流液中的氮素浓度,从而显著削减水稻全生育期内的TN径流损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