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 多粘菌素E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在1~5μg/ml时就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肠道吸收也很少。因此,多粘菌素E是较为理想的饲料添加剂。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已较为广泛地使用。在我国,硫酸多粘菌素E添加剂已由扬州制药厂研制成功。本研究通过饲喂仔猪硫酸多粘菌素E试验,以评价该药的抗菌促生长效果和在养猪生产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使平板上接种细菌量分别为1.5×104CFU、1.2×1010CFU,测定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多粘菌素B对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的MIC、MPC,并计算SI(MPC/MIC)。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菌对多粘菌素B、麻保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0.85%、 17.02%、12.76%,两种喹诺酮类药物已有交叉耐药产生;两种喹诺酮类药物对敏感菌的MPC为1~16μg/mL,SI为 4~32,多粘菌素B的MPC为4~16μg/mL,SI为2~8,因此认为多粘菌素B不仅抗菌活性较高,SI也低于环丙沙星、麻保沙星, 即多粘菌素B的防耐药突变能力比麻保沙星与环丙沙星要强。  相似文献   

3.
Timothy  P.Keegan  董敏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9):I0030-I0030
本试验目的是比较几种抗菌药物替代物和抗菌药物对保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试验1中,选用720头保育猪来评价3种酵母产品(L actoSacc,A lltech,尼姑拉,肯塔基州;B iom ate Y east P lus,Chr H ansen B ioSystem s,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州;B ioSaf,Saf A gri,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3种含有细菌(P rob ios and B io-P lus 2B,ChrH ansen B ioSystem s)或低聚糖(B io-M os,A lltech)的抗菌产品;和抗菌药物卡巴多司(Ph ibro A n im a lH ea lth,费尔菲尔德,新泽西州)。在试验2中,选用320头保育猪来现场检测L actoSacc、B io-P lus 2B、B io-M os和卡巴多司。在试验3中,选用320头保育猪(同试验2中一样的商业群体)来评估卡巴多司,一种由硫姆林(Boehringer Inge lhe im V etm ed ica,圣约瑟夫,密苏里州)和金霉素(A lpharm a,Fort L ee,新泽西州)组成的混合物,一种由新霉素、土霉素(Ph ibro A n im a lH ea lth)和B io-M os组成的混合物。试验结果:在试验1中,饲喂卡巴多司日粮与其他日粮相比,平均日增重更高(P<0.5),料肉比比对照日粮及P rob ios日粮效果更好(P<0.5)。在试验2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猪的生产性能无差异。在试验3中,饲喂硫姆林-金霉素和新霉素-土霉素日粮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0.5)。饲喂卡巴多司或B io-M os日粮的猪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性能没有差异。结论:所检测的抗菌药物替代物并没有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感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一些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的情况。为了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菌药物的攻击,细菌聚集后会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进一步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生物被膜感染是细菌性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广谱、高效的抗菌和抗生物被膜的抗生素替代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菌及抗生物被膜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DNA损伤、氧化应激等,抗生物被膜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聚集黏附、阻断群体感应等。论文综述了纳米银抗菌及抗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主要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有十几类数百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在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  相似文献   

6.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粘杆菌素(Colistin)又名抗敌素、多粘菌素E。1950年,由日本小山康夫等从福岛县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胞杆菌抗敌素变株(BaCilluspolmp。rcolistin)培养液中产生的一种锁环状多肽抗生素[’]。它与敏感菌胞浆膜中脂蛋白的游离磷酸盐相结合,使胞浆膜表面张力降低,通透性增加,导致胞浆膜失去屏障作用而使细胞内瞟吟、呼院、核昔酸等外漏而死亡,属杀菌类抗生素【1商品粘杆菌素是其硫酸盐。多粘菌素是一族理化性质极为相似,由环状多肽和脂肪酸结合成的碱性多肽类化合物。各组份的抗菌谱类同,其中以B组份活性最强,E组份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其继发感染),主要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当前,给养猪业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病毒、细菌(包括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及部分原虫)等。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合  相似文献   

10.
用20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自青海西宁地区市售酸奶中分离出的4株乳杆菌和自青海省部分牧区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3株乳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西宁市售酸奶中分离出的乳酸菌已经对四环素、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等11种被检抗菌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而从青海省部分牧区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乳杆菌只对四环素、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低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中度敏感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养殖中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产生钝化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通过主动外排或形成非渗透性膜、形成生物被膜、增加代谢颉颃物等.近几年研究又发现常用抗菌药的多种耐药新机制.针对细菌耐药机制,提出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研制开发耐酶药物、抗菌药物替代品、耐药抑制剂及破坏耐药基因新技术等对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1添加抗菌增效剂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猪高热病疫情中,从发病猪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都不敏感或敏感性极差。而增效剂的应用,可以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提高其对细菌的敏感性。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有β-内酰胺结构抗生素增效剂和磺胺类药物增效剂。  相似文献   

13.
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挑战,其导致抗菌药物的作用下降,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疾病治疗难度加大、治疗费用增加以及动物生产力的持续降低,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寻找新方案以对抗耐药细菌尤为重要。纳米技术于近代兴起,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在对抗耐药细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纳米技术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外排泵、产生活性氧(ROS)、抑制和降解生物被膜等多种机制降低细菌抗性。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应用历程、对抗耐药菌的策略以及对抗耐药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兽药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活性包装通过改变包装环境来延长食品货架期或改善安全性和感官特性,同时保持食品的品质不变.活性包装系统对包装食品的防腐作用有别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后者仅能阻止外来因素对食品的影响.包含抗菌成分的生物降解膜是近年来活性包装中最令人瞩目的材料.鉴于降低细菌污染是延长食品货架期的主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关注了这种抗菌包装对李斯特菌(全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李斯特菌均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食源性细菌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多种禽类的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病一旦暴发常由于死亡迅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防治困难,疾病常反复发生。而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成本,还造成畜禽产品中的抗菌药物残留,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研制一种安全、高效、价廉的优质疫苗是控制本病的主要出路。多杀性巴氏杆菌抗原组成较为复杂,血清型众多。根据荚膜抗原的不同分为A、B、D、E、F 5种荚膜血清型。在菌体血清型分类上,Namioka(1963)用盐酸…  相似文献   

17.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PAE,最长者可达3.2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PAE。各抗菌药对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PAE更长的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PA-SME),并受诱导PAE的药物浓度、亚抑菌药物浓度(Sub-MIC)及细菌种类的影响。不定期一接种量细菌暴露于各Sub-MIC的药物中也表出现一定的亚抑制浓度效应(SME),且随Sub-MIC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抗菌药物概述、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及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3方面浅谈猪场兽医如何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根据使用对象,抗菌药物可分为人和动物共用抗菌药、人专用抗菌药,以及动物专用抗菌药。猪场兽医规范使用菌药物的原则是必须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避免兽药残留超标,以及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酰甲喹又称痢菌净,是一种较新型的合成抗菌药,属于喹噁啉类药物。广谱抗菌,抗菌机理为抑制菌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其对多数细菌、密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对猪细菌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猪痢疾等病有疗效。内服或肌注均易吸收,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易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20.
硫酸粘菌素是由多粘杆菌产生的一种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肠道疾病,并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本品和中药杨树花口服液合用效果更为明显。1作用机理硫酸粘菌素是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其抗菌机理与多粘菌素B的抗菌机理相似,主要用于防止和治疗敏感菌的感染和促进畜禽的生长。硫酸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