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几年,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推广到200万亩,占到玉米播种面积的15%,成为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最多,比例最高的区域。几年来,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过程中,持续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工艺实施进行了多点、多因子的测查跟踪,对玉米各时期苗情长势、理论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实施监测,并从技术原理和农艺与农机融合的层面实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长春市在承担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中,对传统玉米全程机械化体系大力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组装集成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从耕作技术体系改革着手,开展以耕作技术体系为重点的试验示范,确定以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玉米全程机械化工艺方案,研究提出了以保护性耕作为特征的3种长春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模式及其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并积极进行推广示范,其玉米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在2010年获吉林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长春市域耕地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等要素,在充分学习借鉴“梨树模式”基础上,明确提出以“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条带耕作+苗期深松施肥”为主要技术特征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长春模式”,为全市建设农业强市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长春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历程长春市自2011年起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当时以留根茬、宽窄行、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高级研修班在长春市正式开班。来自吉林省42个县、市、区的保护性耕作科技专家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培训中,各位专家围绕保护性耕作展开授课,东北黑土现状及保护性耕作对黑土保护的作用、保护性耕作理论与实践、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绿色农业发展、农机与农艺融  相似文献   

5.
随着吉林省长春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推广面积扩展到100万亩,为了更加科学的指导这项技术的使用,结合2012年农作物面临多发的自然灾害,长春市农机推广机构等着重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抗倒伏、深松与耕层深度、玉米根系长势、玉米粘虫灾害和持续增产等问题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
2013年,随着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的扩大,技术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在深入推进中出现了急需破解的技术问题。怎样提高实施的规范性,以使保护性耕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的推广?带着这些问题,2013年7月以来,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和县(市)、站组织科技推广人员深入下去,与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的测查,对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行种植、原垄种植、二比空种植、高光效种植模式的行距、穗数测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长春市目前主要推广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重点阐述了机械深松技术在保护性耕作中的重要作用、影响及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农业耕作种植制度的颠覆性革命。从长春市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探索实践,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一方面是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效果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正起到引领农业和农机技术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1现状吉林省镇赉县实施保护性耕作已7年,笔者对此项技术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1)玉米保护性耕作。镇赉县保护性耕作试验分玉米和水稻2大类,其中,玉米保护性耕作虽然历经了7年的试验,但效果一直不好,个别地块单产反而有所下1现状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5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成效,并对取得的效应从技术机理上做了分析。针对保护性耕作规模应用的关键环节技术问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对今后在长春市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防止农田沙漠化方面效果显著.文章首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以某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为研究课题,对试验过程中的技术模式、技术措施以及示范效果与效益分别进行分析,事实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用于玉米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采用适当的耕作技术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方式的重大革新,也是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就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展开探讨。1.玉米保护性耕作的优点首先,免耕和秸秆覆盖能够让土壤空隙的孔径更加均匀,保证孔隙度良好、稳定和连续,能够有效地将灌溉水、雨水保持在土壤中,也就是说具有很好的保水性和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机化》2006,(5):F0003-F0003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采用机械化措施全面推进秸秆还田的重要批示和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省农机办陆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4月7日在桓台召开了全省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和现场会;4月中旬省农机办下发了《关于加强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4月26日在济南举办了首期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并组织参训人员到河北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推动了全省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全省…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区别于以往的土地耕作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耕作模式,对于培肥地力、保护良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玉米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即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农田地表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同时,介绍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指出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有效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水土流失、农田风蚀水蚀的重要措施。最后,介绍了梨树县持续加力助推保护性耕作大力发展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长春市玉米机械深松技术推广实施面积2014年底已发展到150万亩,占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11%,目前已成为北方春玉米种植区机械深松应用面积最多,所占比例最高的地区。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几年来在推广过程中,对全市现行多种主要栽培模式,特别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机械深松技术工艺进行了多点多因子的持续跟踪测查,对玉米各时期苗情长势、理论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实施监测,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模式类型多样,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问题,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三少两高”(即少动土、少裸露、少污染、高保蓄、高效益)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共性技术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4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式的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比,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但综合保护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高,为26.65;其次是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为25.37;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的综合保护性显著低于前两种模式,为16.01;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模式的综合保护度最低,为13.45。因此,在技术推广示范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综合保护度相对高的模式,对于综合保护度较低的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以完善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玉米8020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吉林省梨树县农机推广总站一直探索和研究的农机新技术。几年来,该技术的研究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在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即80cm行距,20cm株距均匀平作技术,该项技术克服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的许多缺点,更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明显。目前,全县推广面积已达到1万亩。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从2002年试验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结合本省的实践和具体情况,将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结合起来一起推广,从技术措施上实施“一条龙”作业,从推广工作上打“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从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上讲,保护性耕作就是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用专用的播种机械实施免耕播种作业。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没有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也就体现不出保护土壤水分、培肥地力的效果。虽然玉米联合收获不是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环节,但玉米联合收获在实现玉米收获的同时,实现了地表秸秆覆…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11年开始,长春市大面积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历经5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推广成果和应用效益。实践证明,在推进现代农业,转变旱作农业生产方式中,加快推广和发展保护性耕作,使之成为长春市农业的主导耕作制度,不仅对长春市玉米产量的持续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维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当前农村经济水平,传统农业生产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