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甘草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具有补陴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和调和药性之功效。甘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荒漠干旱半干旱气候生长,也是荒漠地区防风固沙和改良生态环境的优良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
甘草(Glycyrrhirza uralensis Fisch)属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 L.)多年生根蘖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常呈群丛状,地下根和根茎极发达,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和防风同沙能力,喜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钙质土壤,是维护我国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群落。甘草根和根茎中含有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甙、有机酸等成分,且根茎可入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和重要的大宗药材.被列入我国重点专控药材名录。此外。甘草茎叶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是优良的牧草。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区,是窝工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占据国土面积的十三分之一,地域辽阔,有用广袤的土地财富,其中,青海牧区也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场主要包含有高寒甘草类草场、山地干草类草场、高寒荒漠类草场、平原荒漠类草场、山地荒漠类草场、高寒草甸类草场等。对于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情况来讲,面积巨大的草场能够实现优质的牲畜饲养环境,但从牧区的发展角度来看,草场的生态问题更为重要,只  相似文献   

4.
河西干旱区甘草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草是最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被誉为药中之王。现行栽培种系乌拉尔甘草,为豆科甘草属植物,节水、耐旱、耐寒性强,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药用部分为干燥的根,不仅具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而且在日用品、轻工、畜牧和食品工业中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甘草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为常用中药,是工业、制药、食品等的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甘草是自然生长在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上的植物,根和根状茎入药,地上部分的茎叶是牲畜的优质饲草。目前全国蕴藏量约15亿kg。主要类型有: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占全国蕴藏量的 60%以上;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又称乌拉尔甘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抗锦旗、磴口县和宁夏的盐池县一带,质量好,品质高,为甘草中的精品。野生甘草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大量采挖,过度放牧,目前野生甘草蕴藏量比1949年下降了50%,草场严重退化,土壤沙化,并引发沙尘暴灾害性天气。应保护甘草资源,限量采挖,实行围栏护育,人工种植,改善生态环境,使甘草资源长久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甘草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新疆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既能有效地缓解因过度采挖造成草场原生植被和资源的破坏,达到生态重建、修复环境的目的,又能实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目标,阿勒泰地区人工种植甘草面积已达到3万亩以上,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荒漠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长在荒漠草原及荒漠沙丘地带,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过去由于野生荒漠肉苁蓉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随着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肉苁蓉已经从濒危物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植物,不仅解决了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为西部荒漠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但目前在肉苁蓉规范化栽培过程中,还存在接种成活率低、品质差、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荒漠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武威地区近几年的肉苁蓉栽培经验,系统总结了荒漠肉苁蓉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河西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西地区荒漠化严重,荒漠地区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绿化困难的问题,提出在河西荒漠地区通过铺设具有防渗透气功能的改性荒漠砂来栽培枸杞的技术措施。初步总结出一套包括园地整理和规划、品种与苗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花果管理等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栽培枸杞的技术,制定了河西荒漠地区铺设改性荒漠砂枸杞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河西荒漠地区枸杞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地区栽培甘草根品质成分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影响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 以天山北麓昌吉州荒漠地区栽培甘草为材料,于2019年在新疆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新疆昌吉州三坪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设X0(0 m3/hm2)、X1(2 500 m3/hm2)、X2(5 000 m3/hm2)、X3(7 500 m3/hm2)和X4(10 000m3/hm2)等5种滴灌水平,检测并分析不同滴灌水平对甘草苗根中甘草酸、甘草苷、多糖、总黄酮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当滴灌量控制在2 500~7 500 m3/hm2时有利于甘草根品质成分的积累,随着滴灌量增加品质成分也随着增加,当滴灌量超过7 500 m3/hm2时,5项品质成分含量均明显下降,完全不灌水或过高灌水时均不利于品质成分的积累。【结论】 在荒漠地区滴灌栽培甘草生产中,将滴灌量控制在5 000m3/hm2时,甘草根的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粗蛋白和多糖等品质成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草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宁夏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必须充分围绕提升甘草的地道性而进行管理。采用乌拉尔甘草原产区的乌拉尔甘草种子,实施无污染地带种植、精细播种、培育壮苗、分级移栽、配合施肥、三水灌溉、及早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种植,可有效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旨在了解荒漠典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选取宁夏盐池县地区3类典型荒漠灌木林,于2008年8月至9月对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为沙蒿灌木林甘草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不同类型灌木林节肢动物类群之间有显著差异。以膜翅目昆虫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75.91%,鞘翅目(5.43%)、革翅目(4.35%)、双翅目(3.01%)、同翅目(2.68%)、蜘蛛目(2.68%)和半翅目(2.17%)为常见种群,其余各目共占总数的3.76%。3种类型灌木林内节肢动物的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沙蒿灌木林、沙柳灌木林主要聚集在土壤的下层,而甘草沙蒿灌木林具明显的表聚性。因此,固定沙地(沙蒿灌木林代表)的土壤环境优于沙质草甸(甘草沙蒿灌木林代表)优于半固定沙地(沙柳灌木林代表)。  相似文献   

13.
赵慧蓉 《农村科技》2010,(10):50-50
<正>甘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荒漠干旱半干旱气候生长,且有药用、美容和工业价值。随着市场需求日趋上升,野生甘草已被人们采挖一空,为了确保生态植被不被破坏,34团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  相似文献   

14.
吴振振  马淼 《农学学报》2016,6(6):24-29
选取尉犁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盐碱荒漠为试验区,研究胀果甘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栽培甘草对盐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区盐碱荒漠的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胀果甘草可使盐碱土壤得到有效改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及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甘草种植第三年时比裸地土壤增加271%;种植甘草后,土壤pH及电导率均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成递增趋势。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脲酶、磷酸酶、蔗糖酶3种酶之间以及3种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回归分析得出的3个方程可知,土壤含水量对以上三种土壤酶活性起着主导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影响土壤的酶活性。由此可见,在新疆盐碱荒漠种植胀果甘草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含盐量,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工绿洲防护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独特地理景观单元,是维系干旱地区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本场所.人工绿洲的防护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干旱荒漠区的开发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通过外围绿洲一荒漠过渡带荒漠植被的保育,边缘基干防风林的建设,内部防护林网的营造,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三位一体"的防护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6.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我国北方荒漠草原重要的资源植物之一,具有药用、防风固沙及作为优等牧草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围栏封育保护野生甘草和人工种植甘草的开展,甘草病虫害防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据调查,随甘草分布生境的不同,害虫种类、为害特点及发生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害虫为害特点,将其划分为刺吸类、食叶类、食种子类、地下类和仓储类,对它们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进行了描述.其中对生产为害严重的有宁夏胭珠蚧(Porphyrophora ningxiana)、甘草萤叶甲(Diorhabda tarsalis)、乌苏黑蚜(Aphis craccivora usuana)、甘草黑蚜(Aphis atrata)、短毛草象(Chloebius psittacinus )、甘草豆象(Bruchidius ptilinoides )等.并对甘草害虫防治的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生物质能将成为人类理想的选择。荒漠能源植物的调查旨为甘肃省河西地区能源植物的产业化提供依据。因为该地区有6.1×106hm2的未利用荒漠地。荒漠植物中常见的富含淀粉的植物有12科,22属,23种均为草本植物;常见的含油质的28科,64属,92种。实现荒漠能源植物产业化,将为生物能源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甘草是用量大的中药,并广泛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等领域。由于野生甘草原产区禁止采挖,导致甘草在国内外供不应求。近年来,人工种植甘草发展迅猛,四川资阳等地区种植甘草致富的农民不少。现将其种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疆地区肉苁蓉人工接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伟本  李特林 《农技服务》2010,27(5):602-602,631
总结了北疆地区近几年人工栽培肉苁蓉的生产实践,详述了北疆地区在梭梭、柽柳根部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栽培管理、病虫鼠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为北疆荒漠地区发展沙产业,人工种植肉苁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夏农林科技》2014,(1):110-110
<正>甘草胭脂蚧,有"甘草癌症"之说,属于同翅目,珠蚧科,胭珠蚧属昆虫。寄生于甘草根茎部,造成植株根部糜烂干枯,对人工种植甘草造成严重危害。危害程度随甘草种植年限逐年加重,3年生人工甘草危害率达到20%~40%,甚至绝产。甘草胭脂蚧具有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是制约人工甘草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草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专题,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对甘草胭脂蚧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