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运胜 《植物医生》1997,10(1):15-15
怎样防止营养钵棉花死苗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营养钵棉花-播全苗是早发的首要条件,棉花死苗后会造成季节推迟、密度过稀,迟迟不发等不良后果。为防止营养钵棉花死苗,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精选种籽。据测定,一般黑色健籽出苗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3个木霉菌株的剂型、施用方法和复配可能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盆栽和大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麦麸制剂和PD制剂之间的防病效果差别不大;生防菌之间复配不能增强防病作用;三种生防菌制剂及其与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相结合的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明显,尤以T3-4与营养钵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并且其防治效果都以第一次发病高峰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3.
棉花营养钵保温育苗移栽是确保棉花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不仅提早棉花播期,又能做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目的.然而在营养钵育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导致育苗的失败,贻误时机,严重地影响棉花生产.现将营养钵保温育苗中常出现的问题与应急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为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孔令甲湖北省植保总站(43Q070)顾卫东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棉花,为全国主产棉和商品棉生产省之一。但是自80年代以来,棉花枯...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12,(6):35
"不倒蓊"在农作物上使用,可松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增强抗逆性,促进作物根系发达,苗壮茎粗,提高作物产量10%左右。其施用方法如下:一、"不倒蓊"在棉花上的应用①制钵:用1包"不倒蓊"完全溶于水后,泼洒在2 000个~2 500个营养钵土预留钵土  相似文献   

6.
项海兰 《湖北植保》2006,(1):12-12,26
棉花苗病是棉花上的主要病害,枝江市自1984年推广普及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以来,苗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影响了棉花壮苗早发、产量及品质的提高,笔者经过10年的观察,特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振华 《植物保护》1984,10(4):34-34
棉花苗床枯萎病,是棉枯萎病区推广塑膜营养钵移栽后突出的生产问题,由于苗床内温湿度适宜,所以,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病死苗尤为严重。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我们用国产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祖文 《植物保护》1981,7(3):34-34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棉花丰产的措施之一。但苗床杂草种类繁多,有马唐、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繁缕、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马蓼等。长势常强于棉苗,草苗争肥,从而形成弱苗、高脚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湖北、河北、河南等地区科研单位,试验用氯化苦、福尔马林消毒有病土壤,与人工挖土铲隙菌源,取得一定成效。1965年湖北省采用消毒和挖除病土共处理了14,000多株黄、枯萎病零星病株,河南新乡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用氯化苦处理土壤,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不仅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缓解水稻插秧期间与棉花营养钵移栽等争劳力的矛盾,有利于集中大部分人力抓经济作物(棉花等)的田间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水稻栽培制度的改变,使水稻病虫害的发...  相似文献   

11.
李文占 《植物检疫》1994,8(5):305-306
种植棉花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李文占(湖北省钟祥市植检站431900)棉花枯,黄萎病,俗称“两萎病”,每年造成损失十分严重。钟祥市属“两萎病”混发区。自1963年首次在0.3hm2棉田内发现枯萎病128株以来,虽年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仍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东台市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 ,常年植棉面积在3.5万hm2左右。近年来 ,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 ,西瓜夹套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由1997年占总棉田面积12 %上升到1999年的30%左右 ,已成为我市棉花主要栽培方式之一。栽培模式以营养钵育苗和地膜覆盖为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湖北省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湖北省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湖北省植保总站顾卫东1994年湖北省棉铃虫的发生,不仅超过前二年。而且超过1972年,是超历史的大发生年,全省50万hm2棉花,棉铃虫累计发生面积129.23万hm2次,占植棉面积的258.46%。各代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棉铃虫发生原因的多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棉铃虫发生原因的多因子分析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石尚柏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湖北省的发生逐年加重,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1994年,棉铃虫自二代起,到第五代,代代均超历史发生,其发生量之大,发生面之广,危害时间之长,均为历史...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1995年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顾卫东棉铃虫是我国,也是我省棉花上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农田生态条件的改变、抗药性的提高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我国和我省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一直比较严重,特别...  相似文献   

16.
棉花缺硼症状及其补救方法苗昌泽(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棉花是对硼较为敏感的双子叶植物,缺硼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严重缺硼时,棉株矮化,顶芽萎缩,腋芽丛生形成多头棉,或顶部心叶变小,叶缘和主脉失绿,叶片皱缩向上反卷,下部老叶较大、肥厚、色...  相似文献   

17.
棉花缓控释尿素(CRU)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湖北省作为全国六大产棉省区之一,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立施肥体系的基本环节.为了提高肥效,简化施肥方法,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每年都有不少新的肥料和新的施肥方法在棉花生产中进行试验.本田间试验主要目的是比较常规尿素与Agrium公司生产的缓控释尿素(CRU)在棉花上的施肥效果及最佳施氮量和配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代廷奎 《植物医生》1996,9(4):20-20
棉花盲蝽象的防治不容忽视代廷奎(安徽省利辛县农技中心236701)棉花盲蝽象,土名“臭鳖子”、“小臭虫”。近几年盲蝽象的发生日趋严重,是仅次于棉铃虫为害的又一棉花重大害虫。由于它的为害症状不易观察,常被农民所忽视,给棉花生产等造成极大为害。棉盲蝽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武汉、荆州、孝感、随州、武穴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生物型组成。[方法] 通过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I, mtCOI)为基础的PCR RFLP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湖北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地理种群的生物型组成,并分析5个地理种群与其他省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 Q型烟粉虱为湖北省棉花主产区的优势种群,而武汉温室种群则均为B型烟粉虱,土著生物型ZHJ1型在大田中略有分布;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湖北省棉花主产区B型和Q型烟粉虱种群均与中国其他多个省的烟粉虱种群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湖北省5个棉花主产区烟粉虱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总结赵建军(新疆石河子植保植检站832000棉花黄萎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它是由大丽轮枝孢菌(Verticiliumdahliaekleb)引起的。此病害对我国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已列为我国植物病害检疫对象。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