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茶叶生产的共同目的:一是多生产各类优质商品茶。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二是讲究种茶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理论分析和初步实践可看出:实行多茶类生产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好办法。现就我们五年来发展多茶类生产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茶叶最早的国家。茶类多,各个茶类品质的不同特色,各种名优茶、特种茶的高超生产技艺,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产物和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8,30(8):12-13
由于我国茶类较多,加工工艺各异,相应的茶叶加工机械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不同机种和型号的茶叶加工机械达200多种,茶叶生产企业应根据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要求以及加工机械的性能,进行选用与配备。  相似文献   

4.
(三)茶叶加工技术和机具的发展我国产茶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茶类。我国目前生产六大茶类,包括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其花色品种有数百个之多,是世界上生产茶类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出口的绿茶品质优良,数量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60%以上;传统的工夫红茶,如祁红、滇红、闽红、川红等在东欧市场上一直是抢手货,红碎茶虽然是6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茶类,但发展速度很快,年产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产销情况起了变化,部分茶类供应不足,某些茶类产大于销,为适应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调整茶类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恢复传统生产茶类,以促进产销的相对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茶业生产、流通、加工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迅速恢复发展。1987年象山全县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1000多吨、450多万元,比1985年的750吨和204万元分别增长33.3%和1.2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多茶类生产,增强了对市场应变能力我县从1983年起就开始探索这条路子。逐步开展改制茶类,增加花色品种,调整茶类结构。当年,在70多个茶厂,占总数50%  相似文献   

7.
多茶类开发的实践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森知 《中国茶叶》2002,24(1):36-37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境内山恋叠嶂,丘陵起伏,溪谷交错,森林覆盖率72.1%,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利于发展茶叶生产。全市现有茶园17万余亩,2000年茶叶总产量达1.26万t,茶叶总产值1.28亿元。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对本市的适制茶类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多茶类生产路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一,全世界有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近几年来我国茶叶产量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历史悠久,茶园辽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由于茶叶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演变,创制了众多的茶类,如红茶、绿茶、乌龙茶、黑茶等。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类茶叶的品质,要求各种茶类要有相应的茶树品种,即不同品种适制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又是世界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2008年,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适应调整期,将带来茶叶营销模式、茶类消费结构、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将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乐天 《福建茶叶》2016,(11):31-32
茶叶是我国传统农作物的主要出口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我国茶叶生产加工的领域范围广、劳动力丰富、茶类品种繁多,具有先天的生产优势,并在后天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发展的情况下,茶叶生产长期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红茶逐渐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产品,我国茶叶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减弱。文章在对茶叶外贸竞争力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为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贸易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的加工已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叶生产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摸索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历史上“贡茶”的兴起,以及“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的盛行,大大促进了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至唐代有史料记载的贡品茶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元、明、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造型由原来的饼茶、龙凤团茶等演变扩大到形态各异的散茶。茶类也由绿茶演变为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多茶类。近50年来,中国茶叶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茶叶生产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我国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8,30(7):16-17
茶叶加工车间是茶叶加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茶厂建筑尚有茶叶质量检测室、锅炉房、变电间和办公楼等其他辅助用房。我国茶类众多,不同茶类的生产对车间的要求也不同,现对常规茶叶加工车间及有关配套用房的设计和建造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茉莉花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花茶素以清新幽雅的花香、醇爽的茶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也是中国出口比较重要的茶类。随着食品生产的无公害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福安市是福建主要产茶区,也是全国茶叶商品基地县(市)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叶生产技术实力雄厚,生产经验丰富。具有茶类多、花多、优良品种多的优势和特色,为我市创制和发展名优茶提供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6.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进而诱发组织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外茶叶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和我市2000年(中期)规划的要求,发展以绿茶、花茶生产为主,有计划地推广应用乌龙茶新品种,形成多品种、多茶类的生产布局,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进一步发展我市茶叶商品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季节茶叶原料的自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文提出将这些原料通过不同加工工艺组合进行多茶类生产。文中对千岛湖茶区多茶类组合生产的技术及其实践经验提出了讨论,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茶文化的发展,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优质、保健、形美.从而名优茶的加速发展已成为九十年代茶叶生产的必然趋势.福建是我国的重点产茶省份之一,也是我国茶类较全、发展名茶基础较好的省份.利用福建的茶树良种、自然环境与采制技艺等优势,进一步恢复、发展名优茶,对促进茶叶生产,繁荣山  相似文献   

20.
在连续多年增产增收的基础上,2010年我国茶叶生产战胜长江中下游早春低温阴雨和西南地区多年不遇的连续干旱,六大茶类普遍增产,名优茶叶、无公害茶叶、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