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Oshima)],俗称青竹鱼、竹鱼,在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江河、水库、湖泊中,是一种淡水名特优鱼类品种,被推崇为高档淡水鱼产品.江河倒刺鲃网箱养殖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是替代目前网箱养殖常规鱼品种效益不景气的较好措施.2002年5月~2004年1月我们以三岔镇三岔街网箱养鱼户贾润生养殖的倒刺鲃作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光倒刺鲃开发利用价值、光倒刺鲃种质资源的基本特性和影响光倒刺鲃种质资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限制渔船数量及渔具、渔法,实行限额捕捞,构建人工增殖放流点,深化光倒刺鲃的人工驯养等种质资源保护措施,从而促进光倒刺鲃的繁殖及生长。  相似文献   

3.
光倒刺鲃的年轮特征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共计249例标本,观察了光倒刺鲃鳞片、主鳃盖骨、匙骨、脊椎骨4种材料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光倒刺鲃这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以鳞片年轮特征最为清晰。根据71例光倒刺鲃标本的体长、体重、鳞径资料,拟合出其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光倒刺鲃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3龄,体长为679.12 mm,体重为7 483.87 g。  相似文献   

4.
pH对光倒刺鲃生存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pH值对光倒刺鲃生存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倒刺鲃适宜生存的pH范围为5.5~8.3.pH对光倒刺鲃的增重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pH 6.0时,光倒刺增重最快,pH 7.0时次之,pH 8.0时最慢.其中,pH 6.0时光倒刺鲃的增重率比在pH 7.0时高64.63%,比在pH 8.0时高174.38%,pH 7.0时的增重率比在pH 8.0时高66.67%.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省宜州市天然水域使用网箱养殖,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罗非鱼、倒刺鲃使用相同的鱼浮料进行为期6周的饲喂试验,并测定分析其进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2种鱼类的增重率及形体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为网箱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中华倒刺鲃在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肠炎病、肌肉溃烂病、气泡病、水霉病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率,有效防治中华倒刺鲃疾病发生率,提高水产池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脊倒刺鲃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25%、1.83%、2.67%、77.25%;检测出氨基酸18种,占干重的75.07%,呈味氨基酸占干重的27.82%,∑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0.68%、68.58%;检测出脂肪酸2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24.1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3.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2.51%。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8.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又名锯倒刺鲃、清波,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中华倒刺鲃个体大、生长快、对人工配合饲料利用率较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等因素影  相似文献   

9.
池养黑脊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bdweui(nichols)],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成为近年来新兴的淡水名优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倒刺鲃[Spinbarbus 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在广西江河水域广泛分布,为江河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草食性,主要以水生维管束植物及丝状藻类为食[1]。在人工驯养情况下投喂草鱼膨化颗粒饲料可以满足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淡水鱼类 鳜鱼、倒刺鲃、鲈鱼等仍将是养殖热点。应关注的问题是:(1)鲈鱼养殖技术成熟,但价格持续走低,加强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比较效益。(2)有关病害问题如寄生虫、出血病、肝病及白鳃的情况较严  相似文献   

12.
正江西万安水库网箱养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库区投饵网箱达3500箱,不投饵网箱达4000箱。随着网箱养殖的发展,本地苗种供应越来越紧张,从外地调运的苗种经过长途运输存活率较低,鱼种就地供应成为网箱养殖瓶颈。为解决鱼种供应难题,万安县渔业渔政局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万安水库库区乡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我市宜渔水库资源,提高水库的综合经济产出值,探索水库渔业发展的有效路子,在大花水水库福泉市库区进行了网箱草鱼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这种集约化、高产出的网箱草鱼高效养殖模式正在我市水库推广,将成为渔民增收的新亮点。现将养殖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全州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 21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3 144吨。养殖主要品种有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光倒刺鲃、黄颡鱼、鳊鱼及中华鳖、田螺、克氏原螯虾等。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是开展水生动物防疫的一项基础工作[1],是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重要抓手。而做好水生动物疫病情况分析,则是促进疫病监测工作的成果转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一项重要工作[2]。  相似文献   

15.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亚科、倒刺属,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肥厚、味鲜美等特点,是一种新兴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深受群众欢迎,但其种苗长期靠江河捕捞供给。为促进黑脊倒刺的生产,提高养殖效果,近两年来,笔者参与某特种水产种苗繁育场黑脊倒刺的人工繁殖,获得一些粗浅经验,现介绍如下:1亲鱼的选择亲鱼应选择人工养殖的体质壮、无伤残、健康的成鱼,体重(2~4)kg为宜。若利用江河捕捞的成鱼进行人工繁殖,应先在池塘中培育一年以上。2亲鱼培育池的条件亲鱼培育池的位置、面积…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我国第1大河,蕴藏着很大的水资源,随着国家在长江及其支流水利建设的进行,各种中小型水库不断增加,但长江中上游河道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汛期会直接导致水库蓄水量明显上升,江流对网箱的冲击力也是明显增大。对网箱养殖会造成网箱破坏、移位,水产动物逃离等毁灭性破坏,成为制约很多中小型水库网箱养殖发展的最大因  相似文献   

17.
水库网箱养殖鱼类排泄物碳汇系统与生态效能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已建成水库86353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水面的11.5%。2008年水库鱼产量达241.54万吨,约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11.63%。可见,水库网箱养殖是水产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在实施网箱养殖中,往往忽略确保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健康、集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殖草鱼具有养殖密度大、水面利用率高、便于管理、易于捕捞、速长高产等优点,有条件者可大力推广应用。1网箱设置草鱼网箱快速养殖应选择水库、湖泊、河坝以及大池塘等地。养草鱼的网箱应设置在水库、深水湖泊和缓流河道的开阔区域,水深应在3m以上,pH值6.5~8.5,水温20~30℃,溶氧4mg/L以上。网箱大小以25~30m2为宜。网箱的四周固定在竹架上,网箱的底部四周各吊2块砖或石头,使网箱上下张开成四方形,箱盖露出水面25cm。多箱养殖的网箱架设应左右交错在一条线上,两边的网箱中间用聚乙烯绳连结,箱距左右两边保持5~6m的距离,网箱排距保持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华倒刺鲃的生产性繁殖能力,加大开发应用力度,试验选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按照不同配比组成混合催产剂,对70尾2~5年龄中华倒刺鲃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混合催产剂注射效应时间在15~20 h之间,平均产卵率为79.68%,平均受精率为...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水资源丰富,发展水库、湖泊网箱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近年来随着环境要求尤其是对水库水质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水库水产养殖受到了很大影响,养殖效益下滑严重,部分水库已经限制或禁止水产养殖的发展。膨化饲料以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开始逐步替代普通颗粒水产饲料,在水库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尤其在水库等大面积水产养殖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