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XY4菌株是本次引发杂交鲟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杂交鲟的LD_(50)为1.30×10~6cfu·g~(-1)。X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X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XY4菌株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养殖时可选用对恶臭假单胞菌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
从浙江舟山市养殖场患“牛奶病”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rus)乳化的螯足、步足及肝胰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A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A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其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盐酸蒽诺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新霉素、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酒石酸吉他霉素、头孢氨苄、四环素、麦迪霉素、土霉素等中度敏感,而对磺胺喹噁啉钠、复方新诺明、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嘧啶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三都澳网箱养殖患病的大黄鱼脾、肾分离到2株优势菌(H2013032002和H2013032003),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应用API-20E生理生化和16SrRNA分子系统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生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符合度为75.2%;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率高达99.0%,确定这2株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病原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恶喹酸、卡那霉素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植物化感自毒化合物降解菌,更好地防治作物连作障碍。[方法]利用化感物质香草酸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分离技术和液体培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花生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降解香草酸的目的菌株V-5。对V-5进行底物降解范围的检测,并对其进行形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V-5菌株可以降解多种酚酸,其降解率分别为香草酸99.93%、对羟基苯甲酸99.85%、肉桂酸17.44%、丁香酸90.04%、苯甲酸98.69%、阿魏酸38.89%;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水解精氨酸,同化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酸盐、癸酸、苹果酸、柠檬酸和苯乙酸,细胞色素氧化酶阳性,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非常相似。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V-5菌株与恶臭假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以上,因此鉴定所分离的酚酸降解菌V-5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该研究为深入开发应用植物化感物质降解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薄鳅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是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感染两栖类、鱼类和甲壳类等多种水生动物。2017年8月,四川省西昌市某养殖场的长薄鳅出现一种以体表溃烂、鳍条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其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表型特征测定、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从病鱼肝、脾、肾中分离到优势菌株(BMH170820),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根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恶臭假单胞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感染长薄鳅对鳃、肾、肝、心、脾与消化道等多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菌对新霉素、氧氟沙星以及强力霉素等敏感,而对阿莫西林、头孢氨苄与氟苯尼考等耐药。  相似文献   

6.
从患病的大菱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11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较强的毒力(LD50=3.34×106CFU/mL),并能从病鱼中重新分离出此菌.应用API20E自动鉴定卡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1101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API20E鉴定系统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相似率达99%.测定了其16S rRNA序列,长度为1419 bp,在GenBank上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类,同源性达99%,据此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wardsiela tar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101对多粘菌素较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奥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南省某水产养殖场患病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分离到1个编号为LFY-08-23的菌株。经过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Biolog系统鉴定以及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发现LFY-08-23菌株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16S rR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与S.agalactiae(EF092913,DQ303183,AF459432)自然构成一个分支,相似性高达99.8%。用分离的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当注射菌浓度达到1.0×109cfu/mL时,2种鱼全部死亡。S.agalactiaeLFY-08-23菌株对头孢氨噻肟、丙氟哌酸、利福平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强力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TP0701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亲缘关系最近,具有98.1%的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菌株TP0701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以月季蓝丝带根际土为试材,采用铬天青S(CAS)琼脂平板测定法对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离提纯,分析不同分离菌株的促生效果和铁吸收能力,并探索铁载体物质对月季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CAS琼脂培养基共获得3株分离株(SP1、SP2、SP3),16S rRNA分子鉴定显示,SP1、SP2、SP3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喜昆虫假单胞菌(P.entomophila)、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其中,SP3促生效果、铁含量较佳,铁载体活性可达87.20%。此外,SP3可分泌嗜铁素将不溶性Fe(OH)3转化为可溶性铁,提高根系及地上部铁含量,且显著影响月季幼苗对其他元素(K、P、Ca、Mg、Zn、Mn)的吸收。综上,从月季根际分离得到的1株恶臭假单胞菌(SP3)具有较佳的产铁载体活性,可促进植株生长、铁含量及矿质养分吸收,或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