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盐碱化土壤上不同因素对饲用燕麦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摘要:在盐碱化土壤上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测试不同种植密度(B)、不同底肥量(C)和不同追肥量(D)对3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A),白燕2号(Baiyan 2)、白燕6号(Baiyan 6)和白燕7号(Baiyan 7)鲜草产量的不同影响效果,并对鲜草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鉴定。结果表明,密度对燕麦鲜草产量影响显著,且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因素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因子对燕麦鲜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品种>底肥量>追肥量。在供试条件下,适宜的品种为白燕6号,播种量为150kg/hm2,施用复合底肥375kg/ hm2,刈割后追尿素肥75kg/ hm2,采取这种种植方式可以达到燕麦鲜草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部草地蝗虫主要种类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危害黑龙江省西部草地的蝗虫优势种及其防治方法。经过调查研究确定危害黑龙江省西部草原的草地蝗虫其常见种类大约有17种,优势种主要有8种。这些优势种在不同的植被条件下发生的数量有所不同,发生的时间早晚有所不同。草地蝗虫的最佳防治适期为3龄前,当种群密度较大时,应及时采用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当种群密度一般或较小时可采用生物防治,防治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达到最终防治蝗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土生空团菌环境适应机理,以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了不同森林类型区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探讨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植被、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植被类型来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黑里河油松、大青山虎榛子、乌拉山白桦、贺兰山青海云杉等宿主植物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均为30%以上,不同森林类型区油松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根际土壤因子分析,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有机质(r=0.492)、全氮(r=0.479)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根际土壤速效磷(r=0.57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术前处理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和珍珠质量。2009年8月—2011年8月,设立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术前处理过程中养殖密度、处理时间与贝龄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I:术前处理养殖密度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A1、A2、A3和A0共4个组,其中A1、A2和A3组分别每捆绑6笼、9笼和12笼,A0为对照组;实验II:比较术前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B1、B2、B3、B4和B0共5个组,其中B1为5~10℃条件下处理1 h,B2为5~10℃条件下处理2 h,B3为10~15℃条件下处理1 h,B4为10~15℃条件下处理2 h,B0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实验III:育珠贝贝龄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C1、C2、C3、C4和C0共5个组,C1、C2、C3和C4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分别为1.0龄、1.5龄、2.0龄和2.5龄,C0为对照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为2.0龄。结果表明:在实验Ⅰ、Ⅱ和Ⅲ组中,A2组(每捆绑吊9笼)、B3组(10~15℃,处理1 h)和C2组(1.5龄 贝,10~15℃,处理1 h)的育珠贝具有最高成活率与留核率,术前处理对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术前处理能够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珍珠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重庆不同品种葡萄营养成分和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选出综合表现最好、最适合重庆地区栽培的葡萄品种,以重庆地区主栽的‘蜜莉’、‘巨峰’、‘夏黑’和‘巨玫瑰’等葡萄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的物理指标以及糖、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和原花青素含量,为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巨峰’总糖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总酸‘蜜莉’含量最高,‘巨玫瑰’含量最低;‘夏黑’维生素C含量最高,‘蜜莉’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夏黑’含量最高,‘巨峰’含量最低。果皮和果汁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夏黑’>‘巨峰’>‘蜜莉’,种子原花青素含量是‘巨玫瑰’>‘巨峰’>‘蜜莉’,‘夏黑’为无核品种。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原花青素含量是种子>果皮>果汁。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PP333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及离体保存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本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PP333,测定其生长过程中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生理指标。结果显示:0.01、0.05及0.25 mg/L PP333处理,诱导了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保持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相对较低的含量水平,并延缓了可溶性蛋白的下降。而1.25 mg/L PP333处理,虽有较高的CAT、POD活性,但SOD活性低,可溶性蛋白明显下降。由此可知,低浓度(0.01~0.25 mg/L)PP333可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和蛋白质水平以及较低含量的MDA,从而培育壮苗和延缓试管苗的衰老。较高浓度(1.25 mg/L)PP333则使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降低,表现出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士伟  李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67-171
为提升北京郊区农村信息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依据郊区农村和农业现状,利用Oracle数据库、ArcSDE和3S等相关技术手段构建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从前期准备、系统平台开发、平台测试、平台培训、平台运行与维护和数据更新等角度讨论了该系统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工作,同时指出了系统平台建设的主要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该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的空间一体化管理,为各级政府农村和农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分析工具,对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芒草蒸汽爆破降解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不同蒸汽爆破处理对芒草降解产物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和气质联用仪,测定不同蒸汽爆破条件下处理的芒草水提液中可发酵性糖以及副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爆破条件的加剧,葡萄糖、木糖和还原糖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葡萄糖的产量变化则不明显。当处理条件为爆破温度220℃、维压时间为5 min时,还原糖的产量达到了最高值117.4 mg/g。在芒草蒸汽爆破处理水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检测出19种芳香类化合物、11种弱酸类物质和2种呋喃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3-甲基-2-呋喃甲酸,最高相对含量达9.02%,占呋喃化合物总相对含量的80.50%。  相似文献   

9.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农村发展的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力求总结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工作的经验,为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河北省当前推进新民居设所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进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盘活农村土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建设周转用地政策;制定新民居建设推进法和新民居拆迁实施细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落实督办;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提高认识。对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了归纳,进而总结出的工作方法对于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马齿苋幼嫩叶片和茎段为试验材料,对外植体灭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试管苗生根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以期建立马齿苋再生技术体系,并为马齿苋的规模化繁殖和遗传改良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灭菌方法为: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8 min;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0.5 mg/L;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5.0 mg/L+NAA 0.4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  相似文献   

11.
嘧菌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嘧菌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科学合理使用嘧菌酯。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嘧菌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脲酶活性高;土壤粘粒结构比例高的土壤对土壤酶有保护作用。低浓度的嘧菌酯对供试土壤的脲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嘧菌酯对土壤脲酶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且可消除;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嘧菌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能够得到恢复。综合评价认为,嘧菌酯对土壤中的脲酶不具有明显毒性效应,对土壤环境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异常低温天气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根据2009-2011年河北省小麦主产区气温、积温、降水、日照和发育期等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低温天气过程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度冬小麦受到冬前低温、冬季冷冬和春季持续低温的影响,河北省冬小麦冬前停止生长提前17天,返青、拔节和成熟分别推迟10天、8天和7天。2011年度冬小麦受到冬季低温和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的影响,返青、拔节和成熟分别推迟7天、6天和4天。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天气,使积温偏少,冬小麦生育期明显推迟。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降解的关键酶,以期通过对蔗糖降解关键酶的分子调控解决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易降解的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学测定方法对3个品种甜高粱在采后75天贮藏期内,茎秆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合成酶(SS)分解蔗糖的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后75天贮藏期内,‘辽甜1号’、‘辽甜4号’和‘辽甜6号’甜高粱的茎秆中,糖分降解迅速,总糖损失近一半,分别为68.2-31.9(g/100g干基)、43.0-18.1(g/100g干基)和59.6-25.3(g/100g干基)。3个品种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并呈现贮藏期开始时糖分降低很快,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在茎秆贮藏15天时增幅较大,而后以微小幅度持续增加,一直保持较高的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一直以微小幅度持续增加,酶活性较低,变化不大。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则更低,且变化不大。这表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可能与甜高粱茎秆贮存过程中蔗糖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SOA的数字林业业务定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数字林业多系统集成研究过程中,为了快速搭建满足各类需求的应用系统,实现软件复用,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的数字林业业务定制技术,构建了业务定制平台,并对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给出了基于业务定制平台定制业务的具体步骤。运用业务定制技术,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软件复用,为数字林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杂选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选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培育的适宜于在甘肃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及黄土高原类似区域栽培的耐旱、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系。‘杂选1号’苜蓿在甘肃旱作栽培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在天水、兰州、定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鲜草平均产量为46117.78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苜蓿高11.42%,比‘巨人’苜蓿高22.3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8.82%。‘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干草平均产量为12257.89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高19.40%,比‘巨人’苜蓿高23.54%,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24.40%。‘杂选1号’苜蓿在3个区试点的种子平均产量为371.35 kg/hm2,比对照‘中兰1号’低8.95%,比对照‘巨人’苜蓿高11.85%;比地方品种(天水、陇中)高16.11%。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颉颃镉致鸡肝脏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玉屏风散对镉对鸡肝脏氧化损伤的颉颃作用。将150只30日AA公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饲喂基础日粮)、加镉组(B:组饲喂基础日粮+CdCl2 150 mg/kg)和玉屏风散加镉组(C:饲喂基础日粮+ CdCl2 150 mg/kg的基础上每天灌服玉屏风散1 mL),所有动物自由采食,染毒后15,30,45,60天时分别从以上3组中取10只鸡剖杀,用于肝脏组织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镉作用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GSH-Px、SOD的活性降低,MDA生成量增加;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 <0.01),C组各项指标数据介于A组和B组之间。因此,玉屏风散可减轻镉中毒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对镉中毒有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吸水性树脂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其超高吸水和保水性,高吸水性树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并且在无土栽培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首先回顾了高吸水性树脂的超高吸水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其次简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然后从栽培基质的角度总结了高吸水性树脂与其他栽培基质混合使用作为保水保肥剂以及其单独作为栽培基质——水晶泥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状况;最后为促进高吸水性树脂在无土栽培中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笔者提出了今后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俊  牛怡  杨子凡  董博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22-228
通过分析甘州区农田耕层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B)的空间分布,从水平与垂直方向对全区农田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照全国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分级标准得出全区各乡镇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丰缺情况。主要结论如下:在0~5 cm、5~10 cm 、10~20 cm土层水平方向上,土壤各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和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从垂直方向来看,全区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平均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效铜、有效硼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土壤有效锰平均含量的趋势为上下层高,中间层低;个别乡镇的土壤微量元素垂直分布特征与全区存在差异。全区大部分乡镇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属于适中水平;土壤有效硼含量属于缺乏水平。建议今后在种植中应向该区土壤施入硼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农业气象灾害对沙坨草甸交错带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3 年灾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进行实地测产,结合遥感估产和生态分类的方法,以遥感图像数据为主,地面测试数据为辅,获取农作物受灾面积,进而对科尔沁左翼后旗玉米进行灾害评估。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区各镇玉米地受气象灾害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双胜镇>金宝屯镇>查日苏镇,其绝产面积分别达到669.87、55.23 和6.77 hm2。玉米产量受损主要受气象灾害影响,除此还与土壤类型、玉米生育期、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利用玉米长势衰减表现在光谱响应特征差异的特性,估测玉米不同受灾程度的受灾面积成为可能,对于农业上遥感估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售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蔬菜中典型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肥市售的14种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在14种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但不同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差异很大。SM2的检出率为97.3%,最高检出浓度为0.5824 mg/kg;SMZ的检出率为24.5%,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6 mg/kg;SDZ的检出率为22.8%,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8 mg/kg;不同类别蔬菜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差异大,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相对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主要分布在蔬菜的叶片和根部;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冬季蔬菜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污染评价表明,蔬菜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高达96.3%;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超标率分别为1.8%和24.5%。由此可见,蔬菜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