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水松扦插繁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松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孑遗植物,目前对其保护主要通过人工栽培以恢复种群规模。建立有效的水松扦插繁殖体系,可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对其种质资源保存和种群扩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不同条件进行水松扦插繁殖试验,探讨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处理时间、扦插基质及插穗的选择等因素对水松扦插生根率及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激素,浓度为150 mg/L ABT1处理后生根率最高可达36.94%;不同浸泡时间对插穗生根率影响不同,浸泡2 h后生根率最高;泥炭土:珍珠岩(2:1)混合基质条件下,生根率最高,生根性状指标优于其他基质;侧枝及顶芽是影响水松插穗生根率的重要因素;春季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秋季。总结得出水松扦插繁殖的最佳技术组合,生根率可达39.89%,研究结果可为水松种群的保护和人工培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欧石楠’插穗在不同处理下的生根差异,揭示欧石楠插穗的生根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欧石楠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实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光照自动喷雾控温大棚内对欧石楠插穗进行不同激素浓度、不同基质、不同插穗类型及不同扦插时期的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及生根质量进行LSD及one-way ANOVA分析。欧石楠插穗在1000 mg/L的IBA影响下生根率最高,达到82.43%,且与其他浓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椰糠与珍珠岩(椰糠:珍珠岩=3:1)混合基质中,其插穗的各项生根指标均优于其他基质中的插穗;半木质化插穗是最适宜扦插的类型,较其他类型而言,其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根质量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月份扦插,插穗的生根率可达94.2%。本试验明确了适宜欧石楠插穗生根的激素浓度、基质及插穗类型、扦插时期。  相似文献   

3.
耿云芬  王四海  杨嫱 《种子》2022,(5):139-143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蒜头果资源,本研究从插条年龄、扦插基质和生长激素对扦插生根影响探讨蒜头果扦插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插条的年龄越小越有利于扦插生根,当年生插条生根率最高(45±5.00)%,其次为一年生(38±7.64)%和二年生枝条(35±10.00)%,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然而三年生枝条没有生根。在用于扦插的珍珠岩、河沙、椰糠+珍珠岩(1∶1)、土壤+珍珠岩(1∶1)、蛭石+珍珠岩(1∶1)、蛭石等6种基质中,透气保湿性好的椰糠+珍珠岩(1∶1)基质生根率最高(51.67±7.64)%,其次为蛭石+珍珠岩(1∶1)基质,生根率为(40.00±13.29)%。激素种类和浓度对蒜头果扦插生根都有显著影响,分别用1 000 mg/L和200 mg/L的吲哚丁酸钾溶液处理插穗,生根率有着极显著差异(p<0.01),分别为(66.67±12.58)%和(38.33±7.64)%;上述同等浓度萘乙酸钠溶液处理插穗,生根率有着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45.00±8.66)%和(25.00±5.00)%;较高浓度的吲哚丁酸钾溶液(1 000 m...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忍冬种苗快速繁殖的问题,以3个新优忍冬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河沙、花泥、草炭土3种基质及是否使用生根粉对其扦插成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条件对忍冬品种成活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不一,具体表现为:(1)‘金火焰’与‘垂红’在河沙中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9.6%和81%,而‘格莱姆’在河沙中的扦插成活率最低,仅为14.4%,而在花泥中的成活率最高,达74%。(2)3个品种在河沙中的根系发育均明显好于草炭土。(3)3个品种的生根粉处理生根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活率提高16.6%,根系数量提升25.4%。(4)在不同基质中,‘金火焰’的总体成活率最高,根系数量均多于另外2个品种,而‘格莱姆’的总体扦插成活率最低。因此,‘金火焰’是最易扦插成活的忍冬品种,在河沙基质中,生根粉处理的‘金火焰’生根率可达96.4%。  相似文献   

5.
青钱柳高效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室控水条件下,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生根诱导剂类型及K系、I系生根剂浓度、扦插季节、插穗处理时间、扦插基质、积温、基质理化特性等对青钱柳插穗生根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根诱导剂、不同浓度K系和I系生根诱导剂对青钱柳插穗生根数量、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扦插季节、插穗浸泡处理时间及扦插基质对青钱柳插穗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使用K系生根诱导剂,25d以600ppm效果较好,生根率达84.35%,30d以600ppm效果较好,生根率达98.01%、每插穗生根数达3.8根;扦插季节以5月中旬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8.0%,其次为6月中旬生根率达94.01%;插穗基部浸泡时间以1h较好,生根率达97.94%;采用无纺布容器袋或育苗穴盘,扦插基质以泥炭土:珍珠岩=2.5:1(体积比)效果较好,其生根率分别达95.86%、91.43%;青钱柳插穗开始生根所需要的最低空气积温为440℃、基质积温为446℃,开始大量生根所需要的最低空气积温为536℃、基质积温为542℃,能够稳定生根所需要的最低空气积温为662℃、基质积温为664℃;在基质的理化特性中影响青钱柳插穗生根率主要为总孔隙度、容重。据此可构建青钱柳高效扦插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野火球、野豌豆是具有良好园林应用前景的野生花卉,但缺乏对其繁殖技术的研究。用种子萌发实验探究温度、赤霉素、浸种处理、硫酸处理对野火球、野豌豆播种繁殖的影响;用扦插实验探究激素种类和浓度、基质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进行插穗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70℃水预处理野火球种子后,于20℃萌发、20℃浸种处理野豌豆后于15℃萌发,最经济便捷;7月初插穗灭菌清水洗净后扦插于珍珠岩∶蛭石=1∶1的基质中,8月初将野豌豆插穗灭菌后用ABT 1#或IBA300mg/L溶液处理10min扦插于珍珠岩∶蛭石=1∶1的基质中,最高效;野火球、野豌豆兼具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野火球枝条内没有潜伏的根原基,扦插形成的不定根的起源是发源于形成层的诱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扦插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是唇形花科迷迭香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亚灌木,为观赏及芳香油植物,该植物已成为全球普遍重视的资源植物之一。迷迭香种子发育不良,种子萌发力极低,故通常采用无性繁殖法育苗,在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现阶段主要采用扦插法繁殖进行苗木生产。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的研究报道及论文很多,但对迷迭香育苗技术报道却较少。开展该课题研究,对迷迭香的育苗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试验记载、观察、田间管理,为迷迭香种植提高育苗成效,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国天然抗氧化剂的生产保障优质充足原料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研究在玉溪对迷迭香进行扦插试验。迷迭香分别扦插在基质为菜园土的苗床上、用纸杯装菜园土扦插、在泥炭土:珍珠岩为2:1的基质上扦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扦插成活率高,成活时间短,扦插苗生长健壮,在菜园土上扦插成本低,用纸杯装土扦插,成活率95%~99%,且苗生长健壮。在泥炭土:珍珠岩为2:1的基质上扦插结果,嫩梢作插穗在插后8d开始生根,25d全部生根,生根率99.5%。以上各种扦插方法培养的扦插苗移栽成活率均在95%以上,没有明显区别,可见3种方法扦插育苗都具有成活率高的特点,但采取什么方法,以成本和已有的生产材料及技术而定。  相似文献   

8.
西南桦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南桦无性系采穗圃内2年生母株上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应用系列基质以及生根促进剂种类和浓度开展西南桦嫩枝扦插繁殖试验,并比较了5个无性系的扦插生根力。结果表明:(1)黄心土+珍珠岩(1∶1)混合基质对西南桦插穗生根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生根率(p0.05);(2)生根促进剂以1500mg/LIBA+NAA的生根率最高(87.5%),且偏根率最低,生根效果优于其它处理;(3)无性系之间生根特征差异显著,以1-202的生根效果最好;(4)西南桦嫩枝扦插属于皮部生根类型,容易生根,在未用任何生根促进剂的情况下生根率亦达78.75%。研究结果将为西南桦无性系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油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影响油茶扦插生根的基质组成、激素种类、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比较生根率、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等性状,以期找到油茶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4种基质中,以 80%红壤土+20%细沙更适宜作扦插基质,生根率、平均侧根数、平均根长分别为71.7%、2.4条、2.5 cm;4种激素(IAA、IBA、NAA、生根粉溶液)中,采用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生根率较高,为56.7%,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5.2条、3.2 cm;慢浸处理中,插穗采用25 mg/L生根粉溶液浸泡2 h,生根率最高,为73.3%,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4.6条、1.8 cm;速蘸处理中,插穗采用300 mg/L生根粉溶液速蘸10 s,生根率最高,为81.7%,平均侧根数与平均根长分别为5.0条、1.3 cm;且最佳速蘸处理生根率比最佳慢浸处理更高。因此进行油茶秋季扦插繁殖时,插穗宜采用300 mg/L生根粉溶液速蘸10 s后,扦插于80%红壤土+20%细沙基质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以生根率、平均根长和平均生根数3个因子为生根质量的指标,对茅莓进行无性扦插繁殖技术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AA浓度、扦插基质、插穗类型和处理时间对茅莓扦插繁殖的生根质量有明显影响。其中,扦插基质对茅莓无性扦插繁殖生根质量的影响最大,插穗类型次之,NAA浓度第3,处理时间影响最小。当NAA浓度为100 mg/L,扦插基质为菜园土,插穗为带顶芽茎段,处理时间为2 h时,茅莓扦插的生根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豆的13对核心SSR引物,对来自上海市崇明岛的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有7对引物在61份菜用大豆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一共有31个等位基因被这7对多态性引物检测到,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3~7个,其平均变异数为4.43个。利用这7对SSR引物对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构建了每份品种(系)的遗传图谱。根据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61份菜用大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7~1.0,以相似系数0.79为划分标准,可将其分为9个类别。并根据其主要植物学特性和籽粒特征,将这61份菜用大豆也分为9大类型,但是基于农艺性状和SSR多态性所分类群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崇明岛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充分利用崇明岛菜用大豆地方品种资源、拓宽育种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安康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城市绿地中芳香植物的树种资源应用情况,分析其种类构成、重要值、多样性、乔灌比等指标,得出安康市适应种植的芳香植物品种,为安康市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各样地芳香植物的种类构成、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实地调查。安康市主城区共有芳香树种60种22科42属,乡土树种51种,主要优势种为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乔灌比值为1.45;常绿与落叶比值为0.93;芳香乔木中Margalef、Shannon-Wiener、Simpson、pielou指数分别为2.793、2.314、0.841、0.733,芳香灌木各指数分别为1.960、1.703、0.711、0.635;芳香程度以芳香48种为主,香味来源以花香51种为主。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不同的城市绿地所含芳香植物品种多样性均存在不同。结合安康市未来宜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对安康市园林城市建设中芳香植物的应用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漆酶在牛大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以牛大力叶片为材料,从反转录PCR获得的cDNA中扩增出漆酶基因CsLAC17全长。序列分析表明,CsLAC17 c DNA全长为2 010 bp,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755 bp,编码一个由5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具有漆酶典型结构域的特征——铜离子结合域(Cu-oxidase和Cu-oxidase-2)。同源序列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序列与绿豆(Vigna radiata var. radiata)和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同源性为88%、藜豆(Mucuna pruriens)87%、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85%。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CsLAC17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次之,根中较少。此外,进一步构建了pBI121-CsLAC17过表达载体并转入农杆菌。本研究为日后CsLAC17基因的功能验证以及为牛大力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已糖激酶是植物催化已糖磷酸化生成磷酸已糖的一类重要的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信号转导的过程。在前期研究中已从木薯基因组克隆获得7个已糖激酶基因,其中木薯已糖激酶基因MeHXK1主要在叶片、块根韧皮部、雄花和雌花中表达。本研究利用已糖激酶酵母突变菌株YSH7.4-3C鉴定酵母功能,研究已糖激酶是否具有催化已糖磷酸化的作用。结果发现:转pDR195-MeHXK1载体的YSH7.4-3C酵母在以葡萄糖或果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能生长,说明木薯已糖激酶MeHXK1可通过催化己糖磷酸化为酵母的生长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eHXK1蛋白的酶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及生理检测等方法对转化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2个株系目的基因整合情况,耐盐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经PCR、RT-PCR及Southern blot分析,验证HaBADH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基因组中。当120 mmol/L NaCl持续胁迫20 d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B10及B22株高平均增幅均达到15 cm,冠径平均增幅均达到12 cm,对照株高和冠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 cm和7 cm,平均单株结薯重量分别较对照重9 g和2 g,平均单株结薯数量较对照高0.53个和12.28个,Pro含量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下降,进一步表明了转入HaBADH基因可稳定提高马铃薯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6.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性状,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解析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我们以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沉默等技术,在矮牵牛中克隆和鉴定了一个影响花瓣呈色的基因RCW。不同矮牵牛组织中进行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雄蕊、雌蕊、花瓣、叶片、根、茎、萼片中都表达,但是在花瓣中的表达随着花瓣发育逐渐增强;并且受到AN1、AN11、PH3等转录因子的调控。在矮牵牛品种M1×V30中进行RNAi沉默RCW基因的表达,其花瓣中的pH值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花瓣呈现更深的紫色。对RCW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内质网、高尔基的膜系统上,表明其可能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过程。因此,RCW基因在矮牵牛花瓣细胞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与pH相关蛋白的转运,调控花瓣液泡中的pH环境,从而影响花瓣的呈色过程。本研究为全面揭示矮牵牛花瓣呈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今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改变植物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减施氮肥能够促进烤烟生长,提高中部叶烤烟还原糖、总糖、糖碱比和钾含量。降低总氮含量、总植物碱含量,协调中部叶内在化学成分,增加烤烟产值及产量,改善了烟叶的感官质量。2015、2016年度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以采用滴灌施用纯氮60 kg/hm2处理最佳。在滴灌条件下,施用纯氮60 kg/hm2是文山地区烤烟生长、品质及产值方面最佳的组合,达到了节水、节肥与最佳种烟收益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含有NHL结构域的基因在人类、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植物中关于该类基因的研究还未曾有过报道。为了探究该类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南林895"杨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PeNHLd基因,并通过RT-PCR对预测的ORF框进行了验证。杨树PeNHLd基因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c DNA全长为1 971 bp,包括1个1 44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48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3.9 kD,理论等电点7.24;该蛋白含有3个跨膜螺旋和2个保守的NHL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e NHLd基因在干旱、高盐、激素、病原菌侵染等胁迫下有着明显的动态表达模式,对这些胁迫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响应;同时该基因在杨树根、茎、叶等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有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为探究PeNHLd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种间杂交可拓宽现有油橄榄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其杂种真实性鉴定可为种间杂交技术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技术条件。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以佛奥(Olea europaea cv. Frantoio)作母本、尖叶木樨榄(O.cuspidata)作父本,成功杂交育得子代。本研究利用14个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的油橄榄SSR标记,对3个种间杂交子代和1个疑似杂交种"欧莱雅"的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个SSR标记(EMO90)仅在佛奥和杂交子代中有SSR-PCR扩增产物,而在尖叶木樨榄中无产物,表现为显性标记;其余13个SSR标记(Oli23,Oli26, GAPU01, GAPU59, GAPU71, DCA05, DCA07, DCA08, DCA15, DCA18, EMO2, EMO3, UDO09)为共显性标记,其中3个SSR标记(GAPU71, EMO2和EMO3)能够将子代杂合而亲本纯合的基因型直观进行呈现,明确证实了杂交种的真实性。本研究为今后油橄榄远缘杂交育种时杂种的早期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引入更简便的估测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的,针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片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估测,本研究首次引进、介绍了一种高效而非破坏性的无偏估计取样策略——随机化分枝抽样法(randomized branch sampling, RBS),提出并测试了"辅助变量功能系数(以Z表示)"便于计算RBS的选择概率。结果表明,以枝条基径作为冠层生物量RBS估测的辅助变量是合适的,其功能系数取Z=2 (即基径的平方)时估测效果最佳,树木个体的三级分枝数量越多RBS的估测方差越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 3,p=0.000 6),这就导致年龄较大及枝下高较长、易萌发三级枝条的树木个体冠层生物量估测值产生较大的方差。全路径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仍存在<3.5%的相对标准误差;4~6条取样路径数的估测值相对标准误差为4.56%~5.45%,能减少约2/3的工作量,可作为猴耳环冠层生物量RBS取样的路径选择范围。RBS确是一种高效的林木生物量取样策略,希望业内对此法产生兴趣并加以应用和验证,以期日后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