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资源与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山东省小麦生产变化规律及其品种更替特点,调查山东省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1975—2010年)的小麦栽培品种、总产量和栽培面积。结果表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栽培面积从1980年逐渐增至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小麦总产量从1975年稳步增长至2000年之后趋于稳定。小麦品种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大产量栽培品种(产量?105 t)虽然品种数量较少,但是占总产量比例大。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单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栽培面积的减缩幅度,使得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小麦总产量趋于稳定,对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选育的优良小麦大产量栽培品种对于推动山东省小麦产业发展以及丰富中国小麦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建立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的科学合理使用规范,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氟虫腈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玉米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用于拌种防治玉米田蛴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3.9天,药后14天消解89%以上,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2~4.3天,药后9天消解78%以上,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样品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CAC规定玉米籽粒中氟虫腈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建议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用于拌种防治玉米田蛴螬,施药剂量为18.75 g/kg制剂(有效成分1.5 g/kg)玉米种子,于玉米播种前拌种。  相似文献   

3.
微波裂解稻壳制备活化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推动生物质产业链,进一步开发生物质能,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林有机废弃物,通过微波裂解稻壳制得稻壳炭,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品质的活性炭。采用碱溶法(NaOH)除去稻壳炭中SiO2,固体碳通过化学活化法来制备高质量活性炭。选取活化剂质量比、浸渍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因素,每个因素三水平,通过正交试验对最佳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稻壳的综合利用率。以碘吸附值为主要品质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为以氢氧化钠作为活化剂,炭碱比为1:2,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2 h,浸渍时间为24 h,稻壳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965.22 mg/g,超过了净水用活性炭的国家二级品指标,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48.50 mg/g,达到了净水用活性炭的国家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构建了带G418抗性的载体pFL61-G418,从酿酒酵母WT303菌株中克隆了真菌抗逆境基因tps1(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再将tps1基因插入到pFL61-G418载体的NotI位点,构建pFL61-G418-tps1表达载体,并将该表达载体转化进入野生型拮抗酵母膜醭毕赤酵母菌株中。构建过表达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拮抗酵母菌工程菌株,增强拮抗酵母菌的抵抗逆境的生存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力及与病原菌的竞争力。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过表达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拮抗酵母菌工程菌株,说明pFL61穿梭质粒可以用来转化野生型拮抗酵母,G418抗性可以作为转化子筛选的阳性标记。该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野生型拮抗酵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橡胶林水分循环过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橡胶林生态系统中降雨在林冠层、土壤层等不同界面层的水分转换机制及各项水因子量之间的关系,利用野外观测试验站,针对橡胶林水分循环动态变化过程中各项相关因子进行持续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年降水量的71.63%、11.54%、16.30%;净降水中以地表径流、渗漏形式损耗的水分分别占年降雨量的4.71%、26.23%;橡胶林林冠和土壤以蒸散形式返回大气系统的水分分别占总降雨量的52.65%、16.30%。分析比较橡胶林水分循环过程中各水因子量的分配特征,从理论基础和量化指标的角度上阐明了橡胶林生态建设的水文效应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引进的紫黑色种皮玉米随机交配群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单株自交选择,培育出紫色中脉稳定纯系06Z-2。以06Z-2(P2)和白色中脉自交系L-24(P1)为材料,创制出F1、F2、BC1和BC2群体,对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中脉性状属于显性单基因遗传,分离世代中紫色中脉株数与白色中脉株数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第一定律,且遗传稳定,易于转育。深入开展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与应用研究,对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防杂保纯、进行种子纯度鉴定、保护知识产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TLR6基因片段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PCR-RFLPs技术检测405头猪TLR6基因片段Msp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位点具有两种等位基因T\C, 在大围子猪、沙子岭猪、宁乡猪和黔邵花猪各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0.136/0.864、0.189/0.811、0.186/0.814、0.281/0.719。C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初生体质量、45日龄体质量、60日龄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高、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个体对4月龄体质量性状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TT基因型4月龄体质量比CC型高25.92%;对45日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性状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TT基因型45日龄体质量比CC型高12.46%、6月龄体质量高7.20%、6月龄体长高7.62%、6月龄胸围高7.24%。由此可知,猪TLR6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猪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
‘黔西1号’是从‘K326’变异植株中选育出来的烤烟新品种,2005-2007年参加贵州省烤烟品种(系)区域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贵州省烤烟品种审评委员会农业评审,2009-2011年在黔西县推广种植。笔者就‘黔西1号’的选育过程、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CMV抗性、TMV抗性、黑胫病抗性、青枯病抗性、抗逆性、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率、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鉴定、配套栽培技术和调制技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西1号’大田烟株长势较强,抗气候斑点病、黑阱病,中抗赤星病、青枯病。平均单产为2193.75 kg/hm2,均价为11.42元/kg,产值为25052元/hm2,上等烟率为27.1%。烟叶分层落黄,成熟好,容易烘烤,颜色以金黄为主,外观品质较好;内在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与对照‘K326’相当;烟叶评吸略优于对照‘K326’。总之,‘黔西1号’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较好、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配套栽培技术和调制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是一个值得开发利用的地方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测定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并为开发此类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将乙醇作为溶剂提取3种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浸虫法在室内将博落回、柚子皮及垂序商陆提取物进行两两复配,测定了各复配剂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同时筛选出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结果表明:博落回与柚子皮提取物复配的效果并不显著,仅在处理比例为1:5和5:1时表现出一定的相加作用;博落回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47.52;柚子皮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70.02。因此,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联合毒力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为柚子皮与垂序商陆,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甜菜产质量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中国甜菜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3个生态区,为探明当前甜菜生产上块根产量和含糖量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分别在3个甜菜产区,通过设置缺素处理,进行了2年23个点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区氮磷对产量限制显著(P<0.05),硼对产量和钾对含糖的限制作用在所有试验区域均有不同程度表现,甜菜产质量主要限制因子的顺序依次为N>P>K>B>Zn。在西北区氮和硼是产量的最主要限制因子,缺乏后减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元素对产质量的限制依次为N>B>P>K>Zn。华北区5种元素对甜菜产量的限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氮的作用最大,其他4种元素的作用接近,锌对含糖的限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因子对甜菜产质量的限制依次为N>Zn>B>P>K。  相似文献   

11.
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是茶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茶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笔者从利用途径的角度出发,简述了茶废弃物作为原料在提取活性成分以及制备茶渣吸附剂、活性炭、生物有机肥、动物饲料、食用菌培养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对茶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提升茶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综合利用方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蛇皮果是喜阴植物,遮荫处理对蛇皮果幼苗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蛇皮果栽培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采用不遮荫(CK)、25%遮荫(S1)、50%遮荫(S2)、75%遮荫(S3)及椰子叶遮荫(S4)的处理方式对蛇皮果进行遮荫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P<0.05),其中75%遮荫(S3)处理效果很好,其次是50%遮荫(S2)和椰子叶遮荫(S4)处理,遮荫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遮荫栽培试验为蛇皮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分胁迫对黄枝槐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得到黄枝槐最经济、合理的灌溉方式,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水分胁迫对黄枝槐生理的影响。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黄枝槐的荧光和光合参数,应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糖含量,用丙二醛(MDA)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测定叶片中MDA含量。结果表明水淹处理15天后,水淹对黄枝槐的生长造成明显影响,表现为qP、ETR、Fv’/Fm’和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而MDA、可溶性糖含量、qN上升;处理23天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及景观效果。处理19后,干旱胁迫组的qP、ETR、Fv’/Fm’、叶绿素含量、单位叶片含水量下降明显,而MDA、可溶性糖含量、qN值上升。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处理19天后,使qP、ETR、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上升;但中度干旱的Fv’/Fm’略微下降。土壤含水量日变化在18%~30%以内受轻度水分胁迫是园林中刺槐的最佳灌溉方式,不影响生长和景观效果。土壤含水量日变化在8%~18%以内受中度水分胁迫,接近不明显影响景观效果的底线。土壤含水量低于8%严重影响黄枝槐生长和观赏性。黄枝槐在园林应用中应避免超过15天的水淹期。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及其群落组成的影响;选取品种‘郑单958’、‘陕单8806’、‘中单909’、‘农华101’做温室盆栽试验,开花期收获并测定作物生物量和根际微生物特性;作物生物量、根际β-葡糖苷酶活性、易提态球囊霉素蛋白、总球囊霉素蛋白含量、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生物量均按品种‘郑单958’、‘陕单8806’、‘中单909’、‘农华101’的顺序增加,不同品种的根际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和成分不同,不同品种的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作物生物量(尤其是冠部生物量)与大多数微生物性质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形态学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上的分异。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周卫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215-219
为了揭示埋藏古水稻土铁形态分布特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澧阳平原古水稻土铁的形态。结果表明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主要以有机质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残渣态铁形态存在,占全铁量的99.9%。除有机物结合态铁,其他形态铁平均含量表现为:埋藏古水稻土>现代耕种水稻土,且古水稻土各形态铁分异明显,水溶态铁、交换态铁、氧化物结合态铁和有机物结合态铁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残渣态铁随埋深而增加。澧阳平原古水稻土的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不同形态铁在各土层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油棕园间套种菠萝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幼龄油棕园间套种菠萝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在油棕与不同品种菠萝间套种种植模式下比较分析油棕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大小。结果表明:间套种菠萝能够降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间套种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菠萝收获期较生长期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间套种处理要高于对照,土壤速效钾生长期间套种处理高于对照,成熟期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间套种处理整体上降低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但却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通辽南部山区1日暴雨与水库洪量相关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1日最大降水量与水库洪量的相关关系,为通辽市南部山区的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供理论依据,以该地区最大的中型水库(岗岗水库)为例,用简单近似方法计算1日暴雨和水库1日洪水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1日暴雨与水库1日洪量直接相关;在分析特大洪水频率的基础上,计算出水库最大洪峰洪量。这在水库可研阶段或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缺少断面资料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种子鉴定及种子发芽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天然沙冬青种群种子库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天然沙冬青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种群更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沙冬青种群土壤种子库比较丰富,平均密度为11粒/m2;种子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在有结皮存在的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存在于0~2 cm土层中,以下土层没有种子;沙冬青种子发芽率与土壤种子库呈负相关,种子库丰富的地方,种子的发芽率较低,这一对矛盾造成幼苗数量的稀少,进而影响天然沙冬青种群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和活性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杉木人工林间伐后短期内土壤酶和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在浙江开化开展了3种间伐强度(对照、中度和强度)下2年后土壤酶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间伐林地,间伐处理增加了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其中中度间伐仅增加了表层(0~10 cm)土壤酶活性,而强度间伐处理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壤酶活性。间伐处理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非活性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0~10 cm土层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10~20 cm土层强度间伐处理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20 cm以下土层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这4种土壤酶与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些试验结果说明杉木人工林间伐2年后,增加了浅层土壤酶活性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将促进土壤碳释放。  相似文献   

20.
对827份山西高粱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其大多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0%~12%之间,平均含量11.5%;多数品种赖氨酸含量在1.5%~3.0%之间,平均含量2.6%;单宁含量在0.6%~1.2%之间,平均含量0.84%;高蛋白、高赖氨酸、低单宁有可能结合于同一基因型。高粱营养品质与单株产量有一定矛盾,中秆型植株有可能与高品质籽粒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