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概述了侵染甘薯的羽状斑驳病毒(SPFMV)、潜隐病毒(SPLV)、轻斑驳病毒(SPFMMV)、退绿矮缩病毒(SPCSV)、脉花叶病毒(SPVMV)等10余种病毒种类;着重综述了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生物学方法是依据病毒侵染后在甘薯或指示植物上的外观症状进行识别,但检测速度慢,易受季节限制;血清学技术是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性,据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免疫学反应检测病毒存在,但制备抗血清需时间长,对含量少和无蛋白外壳的病毒无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证实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进行甘薯病毒田间检测和脱毒苗诊断,该研究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检测SPCSV、SPLV和SPFMV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示的甘薯病毒基因序列来设计3种甘薯病毒的引物,分别对模板浓度、退火温度、Mg2+浓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同时对模板浓度进行10倍梯度稀释,检测多重RT-PCR灵敏度。结果显示,模板浓度为19 ng/μL、退火温度为52℃、Mg2+浓度为0 mmol/L、循环次数为40次时,可以同时扩增出大小为276 bp、570 bp、425 bp三种病毒的基因片段,多重RT-PCR检测灵敏度为10-4,单一RT-PCR检测灵敏度为10-3,多重RT-PCR检测灵敏度是单一RT-PCR的10倍。该研究使用优化的多重RT-PCR检测技术可获得稳定、灵敏、准确、高效地和同时地检测田间复合侵染的3种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的利用及防止种薯再侵染技术邢继英,杨永嘉(江苏省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21121)病毒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栽培品种普遍感染病毒,是造成甘薯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甘薯病毒病种类较多(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近20种),传毒方式复杂……  相似文献   

4.
脱病毒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脱病毒对甘薯不同品种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病毒甘薯光合速率大,光合产物积累多;生育后期,主茎粗,有较好的运输系统,T/R植结构合理,光合产物分配合理,地下部薯块膨大早,大中薯率高,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其中皖薯3号脱病毒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6.
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 6-BA0.5 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 IBA 0.5 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 6-BA 1 IAA 0.1 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 IBA 0.5 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中国重要的旱地作物,具有天然的杂交优势,适应能力强且营养丰富,在中国广泛种植。在甘薯种植过程中,甘薯病毒的感染会导致甘薯产量与品质的下降,其中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是甘薯生产上常见的病毒之一,建立甘薯潜隐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及防御极其重要。根据NCBI数据库中甘薯潜隐病毒的全序列,选择保守性较强的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设计了一对全长引物与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全长引物构建了甘薯潜隐病毒的阳性标准质粒,完成了特异性引物的筛选,并对其扩增条件进行了退火温度、循环数及引物浓度的优化。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了检测,确定了甘薯潜隐病毒的RT-PCR检测技术体系。利用本体系对采集的15份疑似染病的甘薯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有3份为甘薯潜隐病毒阳性。试验证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能够在甘薯脱毒薯苗生产中甘薯潜隐病毒的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甘薯体细胞胚状体及其在脱毒、扩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薯徐薯18茎尖体细胞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胚性愈伤和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附加0.5~2.0mg/L 2,4-D、0.5mg/L NAA、0.1mg/L BA及100mg/L HL.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茎尖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能够同时实现试管苗的深度脱毒及大幅度提高扩繁量,脱病毒率达95%,扩繁量达382.9倍.田间种植该脱病毒种苗能  相似文献   

10.
甘薯     
《种子世界》2003,(2):38-39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和日本研究者们,从损伤和受病甘薯分离出某些呋喃萜烯类毒素,并表明甘薯酮在这些代谢物中是最普通的一种,可在小鼠和其他动物中产生肝坏死。自从大量甘薯作为供给人们食粮和动物饲料以后,测定在甘薯中这个肝毒素的存在就变得极为重要了。测定甘薯酮的方法有几种,我们需要的是更适用于我们的测定方法,因而研究了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海南本地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种群的遗传进化关系及致病机理,本研究利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采自海南的甘薯样品进行鉴定,获得与SPFMV序列具有相似性的85个contigs,与NC_001841相似性较高。试验设计了5对共8条引物,分别为SPFMV-1F/1R、SPFMV-11F/1R、SPFMV-2F/2R、SPFMV-3F/3R和SPFMV-3F/33R PCR,扩增获得3987 bp、3710 bp、1996 bp、3369 bp和4730 bp目的片段。在此基础上再分段设计引物,进行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序列拼接获得SPFMV-HN基因组全序列,其包含完整编码阅读框。本研究结果首次报道SPFMV海南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并且在P1区预测到另一个外框元件(pretty interesting sweet potato potyviral ORF,PISPO),聚合酶滑移机制可以产生带有额外核苷酸的转录变体,这些核苷酸可以翻译为P1N-PISPO和P3N-PIPO。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SPFMV致病分子机理和培育抗病甘薯品种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文成县公阳乡海拔460多米,种植甘薯1,326亩,目前甘薯套种薏苡占甘薯面积的90%。 薏苡米入药有滋补、清凉解毒等疗效。烹调可与鸡、鸭、兔肉同煮。用于轻工业可酿造美味甘醇的米仁酒。薏苡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对土地、水肥、耕作等要求不严,可以普遍推广种植。最近科学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8期介绍了观赏甘薯的绿化应用,这回我们再介绍一种适合摆在家中的水培观赏甘薯。就是将甘薯种植在装有培养液的容器中,使其正常生长、便于观赏的一种栽培形式。我们使用的营养液配方是1/2 Hoagland培养液,有小包  相似文献   

17.
李瑞生 《作物杂志》1995,11(6):13-13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李瑞生(河北省沧州农业学校061001)地膜覆盖栽培可显著提高地温,甘薯是块根作物,采用该项技术可有利于克服无霜期短,早春低温干旱等不利因素,是大幅度提高甘薯产量的有效措施。1覆膜作用保温增温:地膜覆盖甘薯后,土壤能更好的吸收和保...  相似文献   

18.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质甘薯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食用和经济价值均高。为提高甘薯种植效益,从整地作垄、施肥、秧苗栽插、合理密植等方面,介绍了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甘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高产稳产粮食作物之一.要获得甘薯高产,就必须适时施足肥料,满足甘薯各生育阶段正常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现就甘薯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薯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壮苗不仅根原基大而多,容易发根。成活率高,而且最初生出的幼根粗壮,容易形成块根。一般壮苗比弱苗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