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犊牛脐疝,是由于新生犊牛脐部腹壁肌肉所形成的脐孔过大,而造成肠管、真胃壁或网膜进入脐孔,在腹部皮下形成疝囊的病症。脐疝形成后,疝囊内容物反复进入疝孔,疝孔逐渐增大,形成可复性疝。如果内容物为肠管或胃壁,则对消化系统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犊牛生长;如果形成的疝气是不可复性的,又不能及时发现,则往往造成肠管坏死、甚至犊牛死亡。  相似文献   

2.
疝是腹部内脏器官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由疝轮、疝囊和疝内容物组成。当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位于脐孔处时称为脐疝。奶牛的脐疝多见于犊牛,一般以先天性原因为主,属于遗传性疾病。犊牛的先天性脐疝多数在出生后数月逐渐消失,少数病例则越来越大。发生原因是脐孔没有闭锁,脐部化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  相似文献   

3.
疝是腹部内脏器官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由疝轮、疝囊和疝内容物组成。当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位于脐孔处时称为脐疝。奶牛的脐疝多见于犊牛,一般以先天性原因为主,属于遗传性疾病。犊牛的先天性脐疝多数在出生后数月逐渐消失,少数病例则越来越大。发生原因是脐孔没有闭锁,脐部化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  相似文献   

4.
猪脐疝是一种猪的腹腔脏器经脐孔膨出于皮下的外科病.2~3月龄仔猪最为多见,成年猪较少发生.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多数都因先天性脐疝孔增大,后因过于激烈运动、饲喂过多或因挤压等使脐孔扩大,肠管进入而发病.有的猪由于运动与饲喂的原因,使肠管进入疝囊部分越来越多,故使疝囊越来越大.严重的甚至疝囊皮肤着地,时间稍长者皮肤磨破后肠管脱出或破裂,粪便流出,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中,手术治疗50例猪脐疝,痊愈46例,治愈率92%.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脐疝是一种猪的腹腔脏器经脐孔膨出于皮下的外科病。2~3月龄仔猪最为多见,成年猪较少发生。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多数都因先天性脐疝孔增大,后因过于激烈运动、饲喂过多或因挤压等使脐孔扩大,肠管进入而发病。有的猪由于运动与饲喂的原因,使肠管进入疝囊部分越来越多,故使疝囊  相似文献   

6.
脐疝是仔猪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是由腹腔内脏器经扩大的脐孔脱至皮下而形成的。一般有先天性脐疝和后天性脐疝之分,平常遇到的多为后天性脐疝。猪脐疝主要发生在2-3个月的幼龄猪,多数因为先天性脐孔增大、闭合性发育不好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坠人疝囊内的肠管就会出现粘连、发生坏死,直接影响到肠管对养份的吸收,直至患猪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疝气是腹腔内的一种疾病,脏器经过腹壁、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进入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犬疝气可根据内容物的脱出情况,病程的长短,分为可修复性和不可修复性。可修复性:通过手术剥离粘连组织,内容物可以还纳腹腔,疝孔封闭即可痊愈。不可修复性: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不能完整剥离,或者肠管之间粘连。可分为先天和后天性二类,先天:脐疝、腹股沟疝、阴囊疝。后天:腹壁疝、会阴疝、膈疝,本文论述了犬常见的脐疝与会阴疝诊断治疗的过程,经过临床检  相似文献   

8.
犊牛脐疝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脐疝是由于脐孔发育不全,没有正常闭缩;脐部化脓感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而形成的。根据疝内容物能否还纳回腹腔内,可以将疝分为可复性疝、粘连性疝和嵌闭性疝。犊牛的脐疝很常见,大多为先天性的,主要是因为脐孔未能及时闭合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犊牛5 ̄6月龄左右,随着脐孔周  相似文献   

9.
猪脐疝治疗得及时,一般很容易治愈且不会发生肠管坏死;如果治疗不及时,坠入疝囊内的肠管就会发生坏死。发生坏死的病例多为疝环较小,坠下的肠管由于受到疝环的钳闭造成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少数病例疝环虽大,但由于坠下的肠管较长时间受到内容物(甚至是腐败内容物)的刺激而发生坏死。我们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治疗猪脐疝引起的肠管坏死多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的脐疝是由于脐孔发育不全.没有正常闭缩,脐部化脓感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而形成的,根据疝内容物能否还纳回腹腔内.可以将疝分为可复性疝、粘连性疝和嵌闭性疝。犊牛的脐疝很常见.大多为先天性的,主要是因为脐孔未能及时闭合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犊牛5~6月龄左右,随着脐孔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脐孔能够完全闭合。如果到此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如脐孔发育不全、脐孔感染等)脐孔仍不能闭合,极易形成脐疝。  相似文献   

11.
脐孔是胎儿在母体内与母体通过脐带连接的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脐带断裂,犊牛1月龄时仅为一指能通过的圆孔或不能通过的圆形凹窝,在5~6月龄左右完全闭锁形成向外突的结节。犊牛脐疝,大多为先天性所致,主要由于脐孔发育不全,不能正常闭合,其次为犊牛出生后脐带感染造成,脐孔部感染、化脓、溃烂等因素引起。而根据疝内容物能否还纳回腹腔,可将脐疝分为可复性疝、粘联性疝和嵌闭性疝。2009年3月份笔者对一例患脐疝的荷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10月济宁市奶牛场集中同步发情繁育的牛犊较多,由于产期时间集中,形成大小强弱不同的犊牛混合群体,没有隔离饲养管理,相互挤扰,吸吮脐部,刺激脐孔扩张,肠管网膜通过脐孔进入脐部皮下,形成脐疝。经诊治23例:其中箝闭性脐疝8例;可复性脐疝9例;综合原属可复性脐疝,...  相似文献   

13.
疝是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疝由疝轮、疝囊和疝内容物组成,当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位于脐孔处时称为脐疝。奶牛的脐疝多见于犊牛,一般是先天性原因为主,属于遗传性疾病。犊牛的先天性脐疝多数在出生后数月逐渐消失,少数病例越来越大。发生原因是脐孔发育不全、没有闭锁,脐部化脓或腹壁发育缺陷等。1发病原因胎儿的脐带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从胎儿体内延伸出来,同胎膜相连接,并通过胎膜与母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渡器官。胎儿的脐静脉、脐动脉和脐尿管通过脐带走向胎膜,他们的外面包围着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4.
犊牛的脐疝主要是由于脐孔未能及时闭合所致。对于较大的疝孔,因疝孔四周为致密而厚实的板样结构,光滑而无弹性,依靠常规方法缝合,常不能使疝孔愈合。作者采用塑料板衬垫方法来修补疝孔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脐疝是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当疝发生的解剖部位位于脐孔处时称为脐疝。在正常情况下,犊牛产后3d左右,脐轮即缩至正常大小,脐带开始脱落。7~8d脐轮即完全闭合。如果不正确的断脐,腹壁脐孔则闭合不全,再加强力努责或用力跳跃等原因,促使腹内压增加,肠管容易通过  相似文献   

16.
脐疝是腹腔脏器(多为小肠和网膜)经脐孔脱出于皮下而形成的一种外科疾病.本病常见于犊牛,一般为先天性的,随着犊牛躯体的生长脐疝会越来越大,并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我们在对12例奶牛脐疝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例为脐疝修补手术后复发的病例,并且在皮肤与疝囊之间有一拳头大小的脓肿.对此犊牛采用手术疗法,术后愈合良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脐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经脐孔脱出至皮下,常因犊牛脐先天性缺损、脐部发炎及其他脐部的损伤,造成脐孔的闭合不良、过大,在摔跌或强力挣扎时,腹内压剧增,致使腹腔内脏器官(如大网膜、肠管、胃等)通过脐孔脱出至皮下而形成疝。正常情况下,犊牛产后3天左右,脐轮即缩至正常大小,脐带开始脱落,7~8天脐轮即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8.
犊牛的脐疝很常见,且多为先天性,主要上因为脐孔未能及时闭合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犊牛出生后5—6月左右,随着脐孔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脐孔可完全闭合。如果到此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如脐孔感染,腹压过大等)脐孔仍不能闭合,极易形成疝。脐疝刚形成时疝孔一般较小,随着犊牛的生长腹压加大,脐可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犊牛的脐疝很常见.且多为先天性,主要是因为脐孔未能及时闭合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犊牛5~6月龄左右.随着脐孔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脐孔可完全闭合。如果到此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如脐孔感染、腹压过大等)脐孔仍不能闭合.极易形成疝。脐疝刚形成时疝孔一般较小,随着犊牛的生长.腹压加大.脐孔逐渐增大。笔者曾遇到2例8月龄左右的犊牛.其脐孔直径均达到15cm。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畜牧兽医临床工作28年,做猪的脐疝手术62例。其中公猪脐疝手术58例,母猪 4例,而公猪患嵌闭性脐疝56例,患可复性脐疝2例,母猪患可复性脐疝4例。以上病例均做 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100%。 1 病因 猪的脐疝孔是天然孔,而孔的直径极微小。由于大母猪产猪仔时无人看管和护理,仔猪 产后自行拉断脐带使疝孔扩大,小肠随之脱出形成大小各异的脐疝囊。由于患有脐疝的仔猪 食量不断增加,食物通过小肠到脐疝囊内促使蠕动肠管下垂脐疝囊扩大。起初脐疝囊似枣或 鸡蛋一样,后来随着育肥猪的增长加快,而进食增加促使小肠压力加强所以通过疝孔到脐疝 囊的肠管下垂长度逐渐增多,因而脐疝囊也逐渐扩大。再有应激、捕捉等原因都会使猪的腹 内压增强使猪的脐疝病态加重。 2 症状 随着猪体重、采食量增加而脐疝囊也随之增大;仔猪脐疝如大枣、核桃大,25 kg 猪脐疝则如小皮球大;30~60 kg脐疝似足球大,个别呈葫芦状。脐疝囊增大到一定 程度时,下垂接触地面,患猪行走时频频接触磨蹭脐疝底部,时间久了将脐疝囊底部皮肤磨 薄如纸,严重者内容物脱出,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死亡。 3 手术 准备常用手术器材。患猪仰卧保定在保定架上,脐疝囊术部周围剃毛后用肥皂水 或新洁尔灭液洗刷擦净,肌肉注射静松灵,局部注射盐酸普鲁卡因浸润麻醉。术部涂5%碘酊 ,再用70%酒精脱碘。选择手术部位时应避开神经和血管,以防手术后遗症和术后大出血 。 在脐疝囊适当的部位用手术刀切开皮肤5~7 cm或12~16 cm(疝囊面体积大 ,切口要大一些,钝性分割肌肉,腹膜,如果发现肠段坏死、粘连, 可 随时剥离并做切除坏死肠段,吻合肠管手术后,将肠管慢慢经过疝孔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