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千百年来,杨树一直是华北平原农村绿化的主要树种,在杨、柳、榆、槐四大用材树种当中,杨树毋庸置疑居于首位。新中国成立前,中原地区主要栽植的杨树品种是以毛白杨(白杨派),小叶杨(青杨派)为主的乡土树种;50年代初,以钻天杨(美洲黑杨)取代中原地区的小叶杨,很快由于光肩星天牛的猖獗危害而被欧美杨(美洲黑杨×欧洲黑杨)所代替;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同样的原因,欧美杨被中原地区本地选育的大官杨(小叶杨×美杨)所代替,大官杨广泛推广的结果,使中原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出适合我省中东部平原及山区,生长快、材质良好,抗性强的优良杨树品种,我们在室内、温室、共做了42个杂交组合,其中31个组合得到了杂交苗,最后获得了杂交苗4483株,在圃地初选出43棵优良单株。这些杂交组合的亲本,主要利用省内外较速生的优良品种,做为母本的有:毛白杨、加杨、沙兰杨、小钻、香杨、黑(杂)、小叶杨、小叶杨(河北)、小青杨等9种,做为父本的有:山杨、P_(15)A、加杨、美×  相似文献   

3.
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从1964年Guha等人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曼陀罗花粉植株以来,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相继开展了杨树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的研究。我们于1975年春开始杨树花药培养的研究,5、6月份开始进行器官分化,当年12月获得了杨树小植株。1976年春移入苗圃,通过几年的工作,诱导成功的有小叶杨×美杨+旱柳、小叶杨×黑杨(P.simonii×P.nigra)、P15A、北京杨、中东杨(P.berolinensis)、美杨、美杨×青杨(P.nigra.var.italica×P.cathayana)健杨、欧洲黑杨、美杨×欧洲黑杨(P.nigra var.italica×P.nigra)、箭杆杨×欧洲黑杨(P.nigra var.thevestina×P.nigra)、银白杨×小叶杨(P.alba L×P.simonii)、欧洲黑杨×小叶杨(P.nigra×P.simonii)、胡杨14种杨树花粉植株,已移入苗圃九百余株,三年生最高3.9米。小叶杨×滇杨、香杨、合作杨、山海关杨(美洲黑杨)、草杂杨(小叶杨×美杨天然杂种)、加杨、格鲁德杨和新疆杨都已进行过器官分化,其中部分未能从小芽抽茎长成植株,部分在试验中因污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河北林学院新选育的优良无性系741杨,属白杨派新品系。其母本是银白杨×(山杨×小叶杨),父本为毛白杨。经在省内外布设的10个点区域试验证明,741杨的干形、生长速度和材质,均表现出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群众杨(小×美 旱) 群众杨是以小叶杨为母本,美杨和旱柳的混合花粉为父本的人工杂交种。主干通直,树冠近塔形或大冠分枝型。小枝有棱,梢部微红,叶呈卵形。比较抗寒、抗旱、抗病虫,适应性强,在干旱瘠薄土壤或轻度盐碱地,生长均比北京杨、加杨好。如:潮白河林场在低湿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时间60 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萘、醌、奠、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脊虎天牛对10种杨树树皮100 μL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小青杨的选择率54.17%,为最高;雌成虫对小青x黑杨的最大选择率为58.33%,其次是对小青杨和中东杨的选择率54.17%.雄成虫对10种杨树树皮CO_2超临界萃取液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成虫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份杨树种质(36号杨、南杨、110杨、森海2号杨、小叶杨和钻天杨)成熟花粉的萌发特性以及致敏蛋白差异,为低致敏杨树品种选育及植物过敏性疾病控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3月,在北京、河北和河南采集6份不同杨树种质的花枝,经水培后收集花粉,采用液体培养法进行杨树花粉萌发试验,并通过双向电泳、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研究不同杨树种质的花粉致敏蛋白差异。【结果】1)在6份杨树种质花粉中,36号杨、南杨和钻天杨花粉活力较高,其次为110杨和小叶杨,森海2号杨活力最差;24 h时花粉萌发率最大的种质是36号杨,高达74.42%(±2.36%),而三倍体森海2号杨花粉萌发率为0;钻天杨花粉管平均长度为456.00μm(±2.05μm),小叶杨花粉管最短,为276.44μm(±11.08μm),且不同种质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萌发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不同种质的花粉活力存在很大差异。2)利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分析南杨、110杨、森海2号杨、小叶杨和钻天杨的2-DE图谱,共发现有408个蛋白点相匹配,以36号杨鉴定的28个潜在致敏蛋白为参照,在5份种质花粉中有6个致敏蛋白均缺失表达,南杨和森海2号杨花粉有21个致敏蛋白,110杨次之,有19个,而小叶杨和钻天杨的致敏蛋白数量最少,为18个。对其余22个致敏蛋白进行差异表达量分析发现,其中有12个致敏蛋白在5份杨树种质中均低于36号杨,其相对表达量范围为-3.99~-0.02,尤其是森海2号杨和小叶杨分别有10个和8个致敏蛋白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36号杨;南杨和钻天杨降低趋势最小。有3个致敏蛋白在5份种质中表达均高于36号杨,其中南杨最高,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次为钻天杨、森海2号杨和110杨、小叶杨。组间差异方差分析发现南杨和钻天杨的17个致敏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小叶杨和森海2号杨。3)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致敏蛋白编码基因中有5个在南杨和钻天杨中表达量都较高,包括spots 12、51、200、216和161,其次是小叶杨,而森海2号杨和110杨均只有2个致敏基因表达高。【结论】杨树不同种质间花粉活力、致敏蛋白数量以及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今后杨树低致敏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是成熟花粉致敏蛋白表达量的高低与其致敏性强弱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美洲黑杨与青杨派树种杂交及美洲黑杨种内杂交所选出的几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无性系,作了锈病、黑斑病、溃疡病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无性系绝大部分为抗病或高抗,少数为感病。其中对这3种病害均表现抗病或高抗的有69杨×美洲黑杨的5个无性系;06号、52号、57号、66号、80号及69杨。对锈病感病的有69杨×青杨的两个无性系:142号、1062号及69杨×小青杨的592号无性系;高感的有69杨×小叶杨的216号无性系。对黑斑病高感的有Ⅰ—214杨×北京杨的01号无性系及214杨、沙兰杨。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10种杨属植物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树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发现了19、22、29、20、10、36、20、14、16和10种物质,从中分别确定了15、21、27、18、9、33、17、13、13和9种化合物.已醛、糠醛、邻羟基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和亚油酸5种组分是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的共有组分,邻羟基苯甲醛在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中的含量都在12.16%以上,在小叶杨中的含量高达90.1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醛类、酯类、烃类等,所鉴定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06%、98.34%、96.91%、91.08%、100%、96.00%、90.69%、89.65%、95.31%和99.55%.  相似文献   

10.
群众杨(P.X.popularis Chon—Lin)是河南郑州小叶杨为母本,美杨与旱柳的混合花粉为父本,人工杂交育成的杂种杨。1962年由中国林科院引入我区睢杞林场,经过近20年的品种对比区域试验、“四旁”栽植、生态鉴定等表明:群  相似文献   

11.
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适宜降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乔刺槐叶片在添加5 mg·L-1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在冻存液(MS+10%DMSO+0.5 mol·L-1蔗糖)中于4℃预冷2 h,置人程序降温仪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停留1 h,再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20℃,平衡1 h,接下来以0.3℃·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40℃投入液氮保存,是适宜的降温方法.液氮保存1天后以38℃温水浴解冻.解冻后将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MS+6-BA 5 mg·L-1+30 g·L-1蔗糖)洗涤后转入恢复培养基暗培养,14天后放于光照下培养.光培养3天后冻后愈伤组织上开始长出新生愈伤组织颗粒,成活率最高可达52%,新生愈伤组织可诱导成苗.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建成区树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沈阳市建成区城市树木的调查分析发现:沈阳市的各土地类型中的树木分布不均。其中,被调查的256块样地中每公顷物种小于或等于5种的样地有113块,占总调查样地的44.14%,每公顷小于或等于10株的样地共43块,占总样地的16.80%;利用械种多度重要性排序及累积贡献率获得了不同土地类型中的主要树种;多个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公园性质的绿地树种多样性最高,企事业单位用地与居住区用地次之,街道类用地较低,而商业金融用地最低;并对沈阳市的树种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木材干缩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9a生三倍体毛白杨测定林的 9个无性系为试材 ,着重研究了木材干缩率的遗传学问题。结果表明 :木材干缩率在无性系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并受到强度遗传控制 ;木材干缩在株内纵向的变异模式是随树高增加而降低 ;全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和气干体积 ,径向、弦向干缩率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89,0 95 ,0 84 ,0 6 7,0 84和 0 6 8。  相似文献   

14.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桤木优良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个体,通过扦插繁育技术建立了476个无性系,观测苗高和地径苗期生长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性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两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的均值,将无性系划分为7个等级,其中3个无性系被确定为1级,这些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较整个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3%和82.3%;被评为2级的无性系有9个,被评为3级的无性系有45个,可作为增加桤木遗传多样性候选对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实地调查,确定云南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共有70种,隶属于24科54属;来源于5大洲,其中来源于美洲的植物种类最多,共47种,占67.1%;入侵途径以人为传入为主,占95.7%。按水分生态类型分,以中生植物为主;按生活型分,以草本为主;按繁殖方式分,以种子繁殖为主,但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入侵物种扩散速度快,危害性大。外来入侵植物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区)的湿地均有分布,其中全省范围分布的有43种,占61.5%。  相似文献   

16.
长沙县大山冲鸟类群落结构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长沙县大山冲共有鸟类81种,隶属12目27科53属,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湖南省级保护动物47种。按鸟类习性分类,该区有夏候鸟16种,冬候鸟12种,留鸟53种;按动物地理区划分类,该区有东洋界鸟类41种,古北界鸟类11种,广布性鸟类29种。该区人工林中鸟类的多样性指数为1.239 9。均匀性指数为0.727 1。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关中地区水景建设中睡莲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丰富本地睡莲品种的多样性,本研究制订了本地睡莲观赏性状评价标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引进的56个耐寒睡莲品种在关中地区的各个观赏指标和适应性进行了评价,并从中筛选出38个优良品种,向本地园林水景市场特别推荐其中21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印度紫檀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印度紫檀容器苗苗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印度紫檀苗木的3类(级)分级标准,即:Ⅰ级苗:苗高≥29 6cm,地径≥0 33cm;Ⅱ级苗:29 6cm〉树高≥19 6cm,0 33cm〉地径≥0 27cm;Ⅲ级苗:树高〈19 6cm,地径〈0 27cm。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20.
16个早实核桃良种遗传多样性的FISH-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ISH-AFLP技术,筛选9对E+3和M+3引物组合,对我国首批16个早实核桃良种进行了基因组DNA水平上的检测,结果表明:共获得1 072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46条呈多态性,平均的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8.12%;经9对引物检测的16个品种基因型各不相同,均得到数目不等的特征带,并能将16个早实核桃良种完全区分开。研究分析了早实核桃良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建立了它们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