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所用材料来源于湖北省原种猪场2001年3月-2005年10月份期间的共351窝美系大白后备母猪的测定、配种、繁殖材料。以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分成4组,观察其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其首胎繁殖性能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在种猪体况正常的情况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对首胎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首胎断奶后的发情间隔等繁殖力性状差异不显著(P〉O.05),首胎母猪配种成功率与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无关。表明对于种猪背膘厚的选择不会带来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这与王爱国等(2002)报道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旨在通过测定基因组选择选留的大白公猪的后裔生产性能,探究基因组选择实际育种效果。本研究选用913头大白猪构建参考群体,利用ssGBLUP对新出生的823头大白公猪在去势前进行第一次基因组评估,待生产性能测定后进行第二次基因组评估,最终选留10头性能差异显著的公猪留种,比较其后代生长性状表型和育种值及综合选择指数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基因组遗传评估,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总产仔数3个性状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准确性分别由0.56、0.67和0.64提高至0.73、0.73和0.67,两次基因组选择基因组母系指数相关系数为0.82,表明在去势前进行公猪基因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实现种猪早期选择。根据各性状GEBV和基因组母系指数,10头公猪被划分为高、低生产性能组,后裔测定成绩表明,两组公猪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为2.58 d,育种值之差为3.08 d,100 kg活体背膘厚表型均值之差为1.15 mm,育种值之差为1.03 mm,综合母系指数均值之差为9.3,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表型均值之差外,其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本研究证明,在基因组评估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公猪其后代在表型值和育种值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基因组选择能够挑选出优秀种公猪,可将其遗传优势传递给后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
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共收录371.46万头种猪系谱信息,51.23万条达100 kg体重日龄记录,50.90万条达100 kg活体背膘厚记录和45.15万条窝产仔记录。2015年,北京市将常规育种与基因组育种相结合,启动了种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构建工作,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建立了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达到5 335头;开发基因组遗传评估系统,实现了将复杂的基因组选择计算过程转化为“一键式”操作;利用一步法(ssGBLUP)对9个种猪场的4 631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早期选择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66,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70,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0。终选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69提高至0.79,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72提高至0.80,总产仔数性状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1。基因...  相似文献   

6.
柳小春  何俊  唐凡  施启顺 《猪业科学》2005,22(12):62-64
运用MTDFREML法,对正虹种猪场1998-2004年繁殖母猪2437胎次记录和522头后备猪的测定记录进行了分析。分析的性状有: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180日龄体重与三点平均背膘厚,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及180日龄体高、胸围、体长和腿臀围。结果表明,4个繁殖性状遗传力范围为0.12~0.21,180日龄体重及180日龄平均背膘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52和0.55,体尺性状的估计遗传力范围为0.20~0.36,生长发育性状存在一定的窝效应,估计范围为0.18~0.38。  相似文献   

7.
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鉴定。本研究选用361头杜洛克种公猪作为试验群体,对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进行测定,基因型信息使用50K单核苷酸多态性阵列进行分型,质控后得到31 618个SNPs。使用GCTA软件利用基因组信息对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使用R软件rMVP包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和候选基因。结果表明,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平均日增重、达100 kg活体背膘厚和达100 kg眼肌面积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7、0.29、0.16和0.11,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值均为-0.99,为强负相关关系。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平均日增重性状上共检测到3个显著SNPs,均位于10号染色体上。使用最小显著差数检验法对显著SNPs的等位基因型进行多重比较,显著SNPs rs81237156、rs81424502和rs...  相似文献   

8.
弥世荣 《中国猪业》2016,11(9):33-35
遗传学上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但在育种学上认为,如果双方间存在亲缘关系就叫近亲交配,简称近交。本文使用stata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近交程度对大白猪背膘厚的表型值、EBV值和大白猪达100 kg体重的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交系数低于12.5%时对背膘厚度和达100 kg日龄的表型值、EBV值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近交系数高于1 2.5鬈时仅对达100 kg日龄EBV值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其他三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可见,温和近交(近交系数<12.5%)对大白品种的猪背膘厚和达100 kg体重日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10.
庄鲁  刘小丰  龚辉 《养猪》2019,(4):69-69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美系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日增重、料重比、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关系,收集分析了59头杜洛克、130头长白、190头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的日增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料重比和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1.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HDAC1基因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HDAC1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G和GG基因型)的存在。HDAC1基因HinfⅠ位点与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显著相关,G等位基因具有显著降低达100 kg体重日龄的遗传效应,而G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要高于AA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能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8,(6)
分析57头大白种猪中心测定的数据发现,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测定期料重比和生长性能指数4项指标与进场日龄都有极显著相关(P0.01);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与进场体重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与进场体重呈现显著负相关性(P0.05);进场体重还表现出与测定期料重比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长性能指数有显著负相关(P0.05);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测定期料重比和生长性能指数4项指标与开测日龄都有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校正至100 kg体重日龄均值相差最高竟然达到43 d,校正30~100 kg体重日增重最高相差235 g,校正至100 kg体重时膘厚最高相差超过3.5 mm,测定期料重比最高相差0.48。适当降低大白种猪的进场日龄与体重,可能会使其各项测定成绩都得到提高或改善。种猪引种要根据客观的测定数据作为主要的引种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我国瘦肉型猪育种的研究进展,制定出符合我国瘦肉型猪育种现状的经济权重。本研究依据中国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育种现状,选择了适合中国当前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的目标性状;以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模拟猪的生产流程,计算生产周期各阶段成本和收入;先采用差额法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再通过各性状的遗传标准差校正得到各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瘦肉型猪育种的繁殖、生长和胴体品质性状主要包括窝产活仔数、母猪断配间隔、饲料转化率、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在我国现有生产水平和市场条件下,上述各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19.52、-1.07、-286.95、-8.41、-13.20元。通过计算不同品种的经济权重,得到杜洛克的饲料转化率、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50.42%、34.50%、15.08%;长白和大白群体窝产活仔数、母猪断配间隔、饲料转化率、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的相对经济权重分别为:16.82%、0.22%、39.56%、31.42%、11.98%和32.77%、0.41%、33.22%、24.43%、9.17%。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瘦肉型猪育种过程中,饲料利用效率应作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对于不同品种应选择最适合的性状进行育种。  相似文献   

15.
旨在系统比较GBLUP、SSGBLUP、BayesA、BayesB、BayesC、BayesLASSO、BSLMM和BayesR等8种方法对猪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本研究以本实验室收集的2 585头大白猪达100kg日龄、达100kg背膘厚和母猪乳头数3个性状为分析对象,结合猪50K基因芯片分型数据,以加性模型为基础,利用5倍交叉验证比较8种方法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研究发现,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与不同性状估计遗传力呈正相关。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性状为达100kg日龄,但不同方法在不同性状中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在达100kg日龄和达100kg背膘厚中SSGBLUP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均为最高,而在母猪乳头数中BayesA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最高。综上表明,对小样本开展基因组预测时,中、高等遗传力性状可以选择SSGBLUP方法,低等遗传力性状可以选择BayesA方法。如何优化和选择一种广泛适用于所有性状的方法,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猪的生长性能受性别、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生猪生长性能数据,研究性别、出生季节、胎次、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性别扬翔华系杜洛克猪的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和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等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季节出生的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春季和夏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和冬季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秋季和冬季出生的母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极显著大于春季和夏季出生的猪。此外,第3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小,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大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第5胎次出生的猪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最大,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最小且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校正达115 kg体重日龄、校正达115 kg日增重、校正达115 kg背膘厚、校正达115 kg眼肌面积在3个不同猪场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荷兰大白猪单性状选择生长速度或背膘厚2个品系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变化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选择性状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与第一肥产仔数的相关为0.17和0.41,母猪身体组成性状体重和背膘与产仔存在正的较强相关,并表现年龄趋势,配种前体重、背膘是繁殖性能更好的预测者。哺乳期失重的遗传力为0.25,与下一胎产仔数的遗传相关为-0.76,与175日龄体重和背膘厚的遗传相关为-0.47和-0.41。快速生长系母猪身体组成性状的遗传趋势均为显著正值,低背膘系则相反。结果表明:选择生长速率,母狸身体组成和产仔数为正向变化,选择低背膘厚则相反;哺乳期失重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并与随后胎次的产仔数相关密切,应引起猪育种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差额法和系统分析法为基础建立模型,确定了优质猪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结论为优质猪综合育种值应包括目标性状:窝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饲料效率、胴体瘦肉率和肌内脂肪含量,选择性状包括窝活产仔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活体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为窝活产仔数8.06元、达100 kg体重日龄-0.87元、饲料效率-86.32元、胴体瘦肉率10.78元、肌内脂肪含量48.51元。父本父系目标性状不包括窝活产仔数,母本母系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除窝活产仔数外的所有性状都比母本父系小1/2。  相似文献   

19.
主成分分析在猪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杭州大观山猪育种公司种猪场 ,1 999年春产 34 7头长白后备猪性能测定记录 ,分取 2月龄至 90kg体重平均日增重 (x1)、达 90kg体重日龄 (x2 )、6月龄体重 (x3)、体长 (x4 )、体高 (x5)、腿臀围 (x6)、背膘厚 (x7)等 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主成分分析能将测定性状综合成可反映生长速度 ,瘦肉率、体型状态等几个综合性状即主成分 ,后备猪在各主成分中的得分就是它们在综合性状上的表现 ,由此可对每头后备猪作出较全面的评价 ,利用主成分可以进行个体选择 ,制订选配计划  相似文献   

20.
长白猪在生产中既能作为杂交父本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洋三元”瘦肉型商品猪生产中,作为第一母本也有很好表现,因此我们的育种要求是:在保持原有背膘厚度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生长速度并兼顾繁殖性状,外貌要求:头颈清秀、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体型一致,主要指标:达100kg体重日龄在160d以内,性能测定期间的饲料利用率在2,6以内。100kg体重背膘厚11mm。均产仔数提高0,5~0,8头,预计5~8年内达到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