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福录 《中国蜂业》2007,58(9):18-18
用尼龙纱网取蜂胶,不仅省钱省事,而且取胶多,无杂质。做法是:在蜂箱的框梁上放几根小木棍,再盖上两层尼龙纱网(塑料蚊帐),网眼大的盖  相似文献   

2.
任何动物的生存少不了氧气,通风是确保供氧的自然方式。在养蜂的实践中,新手有时会忽视蜂群的呼吸问题。有的蜂箱副盖上涂满了蜂胶和蜂蜡的混合物,使蜂箱内的空气不能顺畅地流动;有的在副盖上盖上涂满蜂胶的覆布。这些现象造成蜂箱内氧气不足,蜂群处于缺氧状态。如果是强群,缺氧则更加严重。这样,成年蜂可以扑在副盖透气处或者爬到蜂箱前外壁上,幼蜂可能由于缺氧而体弱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笔者养蜂使用过十框、十二框、十六框蜂箱。通过实践认为郎式十框蜂箱优点较多。郎式十框蜂箱在蜜蜂繁殖发展和生产蜂蜜、王浆等蜂产品方面都优于其它蜂箱。有的蜂友认为加继箱后在蜂群管理和运输上不方便,也有的认为卧式蜂箱日进蜜可能多于继箱群,主要是巢继箱中间利用平面隔王栅的原故,但是继箱贮蜜能加速水分蒸发和蜂蜜的成熟,因此继箱群比卧式蜂箱群生产成熟蜂蜜产量高,质量好。蜂箱是养蜂生产中供蜜蜂繁殖发展和生产蜂产品的基本用具。为了使蜂箱更适合蜜蜂的繁殖发展的规律,便于蜂群管理和运输,更适合各类蜂产品的生产,克服原十框蜂箱…  相似文献   

4.
养蜂者从事蜂胶生产所用的传统铁纱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生锈,直接影响着蜂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改用郭联合等人研制的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产品"养蜂用多功能通风型采胶网",使采胶次数提高20%,蜂胶产量提高33.3%,经济收入提高66.7%,投入产出比是铁纱网的16.7倍。对降低蜂胶生产成本,提高蜂胶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蜂经济收入,提升我国蜂胶生产整体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对蜂胶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蜂胶的产量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上的需求。所以提高蜂胶产量就日益成为养蜂界人士关注的问题。现将我们取胶的方法介绍给养蜂同行。第一种办法:每年夏季开始,将群蜂的上框梁的覆布换盖一层与覆布同样大小的塑料窗纱,再盖上铁纱副盖...  相似文献   

6.
使用无毒塑料纱网聚胶工具,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和加强生产过程控制,进行蜂胶生产。结果表明:每群蜂年生产蜂胶100-250g,经过95%乙醇提取,蜂胶溶出(提取)率达72.2%,与从蜂箱壁或箱沿刮取和铁纱副盖上取下蜂胶的方法相比,产量增加了2.1倍,蜂胶乙醇提取率提高了30%左右;经过原子光谱测定,铅含量小于5mg/kg,远低于从箱沿等处刮取和从铁纱副盖上生产的蜂胶铅含量。因此,在合适季节采用无毒塑料纱网生产蜂胶可提高质量和产量,达到蜂胶清洁生产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蜂王浆产量直接关系养蜂者的经济收益。以前,养蜂者的取王浆方法是,在一只蜂箱中,只放一个装框取浆。近年来,用新的方法取浆,能提高蜂王浆的产量35%左右。新方法是:(1)整理蜂群:在取浆期间,改为每群峰15框,底箱7框,继箱8框,再用隔王板把蜂王隔于底箱的一侧,以后经常调换有王区的片,同时注意检查。(2)及时移虫;当蜂群一整理好,就要在第二天上午移第一浆框幼虫,移虫时要保证每个浆框的蜡碗在80个以内。移虫后,即把浆框放在继箱的中间。第三天上  相似文献   

8.
蜂箱是养蜂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它的规格和造型直接影响养蜂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这是养蜂人和养蜂科研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养蜂界中使用的蜂箱规格大部分为10框郎式标准箱,当然也有12框、16框、24框和30多框的大型多王群卧式箱。但是10框以下的小型单王群蜂箱尚未见报端。现在下面谈及的就是笔者根据自己30多年的养蜂实践和长期的对蜂群的观察后发现,10框之上的大容量蜂箱,已经不再适合目前单王群的养蜂生产需要。本人认为蜂箱的规格和造型也应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在一定的时期后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创新。本人就…  相似文献   

9.
震声 《中国蜂业》2001,52(2):29
近几年 ,随着蜂胶制品医疗保健功能的显著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蜂胶热也逐渐在我国兴起 ,不少蜂胶制品厂家已能加工生产出多品种制品满足城乡人民的保健需要 ,可许多守着蜂胶的养蜂者却不知如何用身旁的宝贵珍品进行自我保健 ,有的甚至让它白白浪费掉。为此 ,我特根据自己加工的经验撰写此文供有兴趣者参考。一、自我加工方法原料 :洁净原胶、75%浓度食用酒精、白醋工具 :大口玻璃瓶或陶罐 ,1 0 0目铜筛 (没有铜筛因陋就简用洁净纱布亦可 )加工法 :①取框梁、覆布、蜂箱四周的蜂胶 (忌用纱盖上蜂胶 )放在冰箱冷冻室冷冻半天 ,取出在干…  相似文献   

10.
<正>1851年美国著名养蜂家郎斯特罗什发明了活框标准蜂箱,开创了养蜂新纪元,他对人类养蜂做出巨大贡献。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笔者在养蜂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蜂箱进行了改动,现介绍给蜂友:一、蜂箱盖改进蜂箱盖是蜂群遮风避雨防晒之器具,虽然不断有新材料问世,但万变不离其宗,应按照蜜蜂生物学特性,给蜂群创造  相似文献   

11.
初夏,开始有蜂胶的时候,在蜂箱内的巢框方面,盖上一块与盖布同样大小的尼龙纱,再在尼龙纱上面盖上盖布。初秋时,取出尼龙纱,纯净的蜂胶便可一块块从尼龙纱上撕下,少量撕不下的,可将尼龙纱放在蜂箱外,经过一晚上降温后,笫二天清早用手将尼龙纱一搓,蜂胶便成碎块落下,收集成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专业养蜂 2 0余年 ,自1988年开始把蜂胶用于自身及家人保健 ,因此十分注重利用先进卫生的集胶器具。曾经使用过十多种塑料纱和尼龙纱 ,取胶方法是用冰柜、冷库冷冻后揉搓 ,覆布上的蜂胶也可采取此法采收。从 1998年起我又选择了山东省金乡县明华蜂场服务部生产的专利产品———多功能王栅式采胶副盖。我认为此采胶副盖是目前比较满意的采胶器具 ,因为用该副盖生产的蜂胶消除了因铁纱副盖造成的重金属污染 ,并提高了蜂胶的产量和质量。在加工制品时可简化提取重金属的烦琐工艺。中医蜂疗学会会长王金庸教授、北京顺义蜂疗研究所的王孟林…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中国蜂业》2002,53(1):20-20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 ,采用卧式蜂箱既笨重 ,又不方便 ;但定地养蜂采用 1 6框卧式蜂箱有它的许多好处 :空间大 ,空气较流通 ,易维持强群 ,不伤热 ,对春繁、秋繁 ,蜂群安全度夏和越冬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而且管理灵活性强 ,可随时调节蜂群 ,既有利于采蜜、产浆 ,又有利于繁殖 ,只要合理利用 ,就能稳产高产 ,它是定地养蜂者的理想的选择。我定地养蜂多年 ,部份采用了1 6框卧式蜂箱养蜂 ,效果很好 ,与 1 0框标准箱养蜂相比无论是采蜜、取浆 ,还是发展蜂群 ,都不逊色 ,现根据自己养蜂实践和掌握的一些经验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一、定地饲养采用卧…  相似文献   

14.
蜂胶多在蜂箱边沿,巢框上刮取,产量不高。若是不采,则这笔收入白自丢掉。我见到蜜蜂常会在副盖上沾上蜂胶,受到启发,平时把副盖取下,换用塑料纱代替副盖。越冬前,取下塑料纱,换上副盖,把塑料纱收存到上冻时,把纱布上的蜂胶用手一搓就掉。用这种方法一块塑料纱可取优质蜂胶50克。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中蜂半改良式饲养,就是利用较为规范、方整的传统养蜂木箱、土坯或砖基、土窑蜂箱,或者是某种已知定型的活框饲养蜂箱,仿照活框饲养的方式,用空巢框或木条(即活梁)饲养。但在蜂群的管理上,仍基本按照传统简约化的方式管理,一年只取1~2次蜂蜜,以确保蜂蜜的浓度和质量。这种养蜂方式虽按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少花工,但又因为巢框或木条可以移动,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观察蜂群内部情况,方便割除王台或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养蜂生产中,有的养蜂户因蜂箱有纱盖,在查看蜂群时,许多蜜蜂聚在纱盖上,检查完后,盖上覆布后盖大盖,经常压死蜜蜂,不仅损失了成蜂,同时也给管理带来麻烦。如果在框梁上横放几根筷子粗的小  相似文献   

17.
尹刚 《蜜蜂杂志》2011,31(9):26-27
1土坯蜂箱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蜂活框饲养过程中最大的一笔成本支出就是蜂箱的制作,而蜂箱由于露天摆放长年受到风吹雨淋日晒,所以对制作蜂箱的木材要求较高,一般要耐腐蚀不变形的木材才可以制作蜂箱。由于现在木材控制紧、价格高,制作一套底箱的木料成本就在100元左右,所以对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养蜂户来说,采用活框饲养,蜂箱的制作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中蜂是最适合定地饲养的蜂种,  相似文献   

18.
小经验ABC     
几则小经验,奉献给《蜜蜂杂志》的读者,以供参考。a.蜂胶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和接受,意蜂、高加索蜂都有较多的蜂胶。在巢框上梁上粘贴与巢框等宽的玻璃条,用油石磨去锋利的棱角,以防割手;用尼龙帆布作覆布不用纱盖,盖在框梁上;有蜂胶后用油漆工刮灰用的铲刮下蜂胶,弄成块,每千克价都在百元左右,又可以用来治病。b.蜂箱的缝隙、小洞,可以用石灰黄泥来填补,但容易收缩、掉下来。用卫生纸做纸浆,皮胶熬好和黄泥石灰,用来填堵缝隙效果特好,石灰的作用还可以防巢虫。c.双王群蜂箱中间隔板缝隙,上面框耳处,最易使工蜂串通,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4):43-44
<正>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县中蜂80%的蜂群普遍用传统的棒棒巢老法饲养,一年只取一次蜜,产量低;蜂农一般养殖8~20巢,最多的150巢,最少的1~2巢,养殖规模小,分散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5,(3):32-33
<正>为解决巴马县群众中蜂土法饲养蜂蜜产量低、蜂群易飞逃和死亡、养蜂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根据我地养蜂生产的实际和中蜂活框饲养的特点,通过实施《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把中蜂饲养技术入门、饲养场地的选择、蜂群改良、活框蜂箱的制作、野生中蜂的收捕和过箱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