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2.
研究6年生互叶白千层自然生长的根系组成与分布,并对3年生互叶白千层采取切根与滴灌的缩根处理。自然生长根系水平根系较长且粗壮发达,根基部细根分布较少,影响互叶白千层移栽恢复。切根和滴灌处理可以缩短主侧根长度,诱导细根生长,细根生物量明显增加,且大部分集中在植株根系20 cm水平范围内。综合考量以3年生苗木根茎外10 cm处切根,并在种植株根系20 cm范围内采用导向性滴灌处理苗木根系生长较好,有利于互叶白千层大苗的移栽恢复。  相似文献   

3.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较好的试验处理为切根1/2和留根2 cm,由于分叉根的大量形成,侧根的萌发面积增加且形态更高级,苗木根系呈现须根化,根系构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红豆树总生物量、总干物质、根、茎、苗高、地径等18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主分量分析中,总生物量指标的特征向量值最大,植株总生物量指标是反映苗木质量的相关中心,最能体现苗木的质量水平,植株生物量可以作为红豆树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除了生物量指标以外,特征向量值次之的为苗高和地径2个指标。植株生物量鲜重、苗高、地径3个因子最能反映红豆树苗木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美国山核桃生长特性和根系特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树体性状的地径、嫁接口径粗、冠幅和一级分枝长度4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径、鲜重比、侧根鲜重、须根长度和根系总重量5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侧根鲜重、侧根长度、侧根粗度间和须根鲜重、须根根数、根系总重量、根系总数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秋季造林前于8月中下旬对马尾松当年生播种苗进行截根处理。截根后主根变短,促进了须根生长,使侧根、须根量增加,吸收营养的面积增大,地下与地上部分生长趋于平衡,提高了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1年生丽豆幼苗为试材,研究断根处理对其生长及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处理后丽豆幼苗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比未断根苗增加了14%,71%;断根处理后幼苗根系鲜重与根系干重分别比未断根苗增加了33%和36%,主根长比未断根苗降低了73%;断根处理后在0 cm~30 cm土层中,一级侧根数和须根数分别是未断根苗的2.00倍和1.55倍。因此,通过断根处理,丽豆幼苗侧根、须根显著增多,地径显著增粗,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丽豆种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播种苗截根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季造林前于8月中下旬对马尾松当年生播种苗进行截根处理,截根后主根变短,促进了须根生长,使侧根,须根量增加,吸收营养的面积增大,地下与土上部分生长趋于平衡,提高了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在昆明大马山树木园进行的云南拟单性木兰5年生苗木不同季节断根处理的苗木根系萌发生长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新根的萌发与断根处理季节的气候因素有较大关系。其新根的萌发时间与温度紧密相关而与湿度关系不大;根系的萌发生长状况与断根季节的温度紧密相关,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一定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关系不大。断根处理时的温度愈高,苗木新根的萌发时间愈早;断根处理时的温度、降水量愈高,其根系的萌发生长愈好。在滇中地区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断根处理的季节宜在春、夏季进行,而不宜在秋季和冬季进行。夏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其苗木每株有根系115.6根及178.4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为39.2根及84.0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为26.0 cm及34.6 cm,侧根最长达14.4 cm及25.2 cm。与冬季断根处理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苗木根系相比,新根数多108.0根及126.8根,根长≥5 cm的侧根数多39.2根及73.2根,侧根分布土层的深度多18.0 cm及6.8 cm,最长侧根长度多13.0 cm及15.2 cm。  相似文献   

11.
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树胸高心材出现在10 a以后,相同立地环境且同龄的红豆树立木,其心材出现有迟早和大小的差别.心材材积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心材直径与胸径呈直线关系、心材直径与树高呈对数关系、心材直径与冠长呈直线关系、心材直径比率与胸径呈自然对数函数关系;红豆树心材率达2倍以上标准差进行优树选择时,可望选出选择差较大、心材比率在90.2%的优树.Ⅰ级侧枝枝粗与胸径、冠长呈直线关系,与树高关系、枝下高不存在有实际意义的相关关系.红豆树林分中,通直的Ⅰ级木占调查样本数的33.7%、Ⅱ级木占21.1%、Ⅲ级木占24.7%、Ⅳ级木占17.5%、Ⅴ级木占3%.冠长与胸径呈直线关系、与树高呈对数关系,冠幅与胸径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测量与分析了红豆树立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胸高心材比率、枝粗系数、树干通直度系数、枝下高系数等13个性状特征及其变异程度,及各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材积生长与胸径、冠长、Ⅰ级侧枝粗度、树高、枝角、通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显著相关。红豆树材用性优树选择因子的重要性序列为:胸径、枝下高、树高和胸高心材比率;枝下高与通直度可择其一作优树选择的评价指标;枝粗系数可作为红豆树干材的形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红豆树百年老林分的主要生态特征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红豆树(Ormosia hosiei)百年以上老林分的11个乔木层树种的相对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红豆树在该生态环境中比其它树种的适应性都好。红豆树种群稳定性较好,榕冬青次之,其它树种尚处群落发育初期,演替趋势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开展对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和推广应用时,就红豆树、软荚红豆、降香黄檀、格木、翅荚木等5种豆科珍稀树种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并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地研究。以期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为研究豆科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配方对红豆树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宜红豆树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生理质量的基质配方,为培育红豆树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泥炭、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配制成9种育苗基质,以无纺布袋作为容器进行红豆树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测定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指标等生长指标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不同轻基质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采用隶属函数评估法对9组基质主要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T1(泥炭∶椰糠=8∶2)、T9(泥炭∶蛭石=5∶5)和T6(泥炭∶蛭石=8∶2)三组基质理化性质综合评价较高;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长、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基质物理性质与红豆树容器苗生物量间有显著相关性,基质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红豆树容器苗根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间相关性显著(P <0.05);本试验对红豆树容器苗主要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的结果:T9> T6> T5> T7> T2> T1> T8> T3> T4。【结论】T9(泥炭∶蛭石=5∶5)基质培育的红豆树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根系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位列所有基质中前三位,是培育红豆树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6.
应用2000,1000,500,250,125,62mLL-1TMS天目丝增抗剂对200株长白落叶松苗进行6小时浸根,在生长季节(5月30日至10月20日)对经过天目丝增抗剂处理的造林苗每隔15天测定一次苗木的高生长、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实验结果表明,天目丝增抗剂处理可以极大地促进长白山落叶松苗木生长并能提高苗木质量。500mLL-1TMS处理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与常规育苗相比,高生长平均增加42.5%,地径生长平均增加30.7%,主根长平均增加14.0%,侧根数平均增加31.6%;Ⅰ级苗和Ⅱ级苗各占一半,没有Ⅲ级苗,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表3参8。  相似文献   

17.
对西南桦的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和常规塑料袋育苗技术(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比对照提前2~3d达到出苗率最高峰值;苗高、地径、主根长、Ⅰ级侧根数和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分别比对照提高12.7%、7.8%、10.5%、37.7%和63.1%.穴盘培育的苗木的苗高、大于2 cm的Ⅰ级侧根数、主根长和Ⅰ级侧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主根长与苗高、地径、Ⅰ级侧根数间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工厂化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能明显提高西南桦苗木质量,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