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食用菌》1989,(3)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ISMS),将于11月6~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和生产的各界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80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学报》2007,14(1):85-90
一、主要内容和读者对象 《食用菌学报》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综述、研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及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丽水市栽培用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保存等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3方面问题,提出了3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和国际食用菌学会(1SMS)将于1989年11月6日至10日在南京联合举办“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 此次会议涉及食用菌栽培,食用菌遗传和育种,食用菌的种质保存,真菌的生物医学作用,生物技术在真菌方面的运用,食用菌加工等学术问题,同时将举办展览和进行贸易洽谈。 为了使大会顺利召开,并在大会上充分 体现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生产 应用上的新成就,树立我国的世界食用菌大 国形象,大会竭诚欢迎广大从事食用菌技术 研究和生产的各国人士参加此次讨论会。并欢迎各界人士在1989年7月前向大会提供论文及…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学报》2006,13(3):89-91
一、主要内容和读者对象《食用菌学报》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方面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重要文献综述、研究简报(或快报)和成果摘要。欢迎广大食用菌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积极投稿。《食用菌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食用菌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供销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本刊为季刊,2006年始正式改版为A4版,94页,中英文对照…  相似文献   

7.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17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左右,每期定价60元,全年定价262元(含挂号邮寄费)。  相似文献   

8.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15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左右,每期定价60元,全年定价26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  相似文献   

9.
一、简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 1 96 0年 ,是我国食用菌界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所。在 1 2 0 0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所参加的“八五”评估中获得第三名 ,赢得“百强研究所”称号。目前 ,我所已确立了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及菌种保藏、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药用真菌等比较齐全的学科专业方向 ;拥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室、全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食用菌分中心、上海市药用菌 (真菌多糖 )中试基地等重要的科研支撑体系。我所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0.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15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每期定价15元,全年定价8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欢迎读者直接向本编辑部订阅。  相似文献   

11.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20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100页左右,每期定价60元,全年定价26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欢迎读者直接向本编辑部订阅。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学报》2006,13(1):19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与日本应用食用菌学会以及韩国食用菌学会主办,中新合资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园艺学会,上海微生物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东亚暨十加三食用菌合作研讨会将在2006年11月3~6日在上海、南通召开,目的是交流在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种质资源、新品种开发和药用真菌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亚洲食用菌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食用菌种质鉴定中,分子标记技术克服传统生物学鉴定受环境条件和生理状况影响的弊端,能从分子水平上提供菌种特有的遗传标记,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处于菌丝体状态的菌种进行检测,在新开发种质资源的鉴别研究、原生质体融合材料的分析、真假菌种以及疑难菌株的鉴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食用菌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及行业未来趋势,从食用菌栽培历史入手,阐述了目前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升、栽培品种多样化且形成了明显区域产业集群的现状;同时,也指出存在发展不平衡、自主产权品种稀缺、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传播食用菌文化以促进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提高品质以增加食用菌产业市场和保护食用菌种质资源以促进品种多样化等对策建议,旨在为食用菌产业未来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商标注册和保护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根本屏障,也是食用菌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更是品牌战略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商标注册及保护机制历来是食用菌生产消费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环,要实现我国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量扩质升,就必须要重视商标品牌战略。我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巨大而品牌不强,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外流严重,种质资源保护不力,品种培养依赖国外菌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核心竞争力差,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必须要构建食用菌商标注册及保护机制,发展品牌商标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1)
从生产发展、技术进步、规模经营、研发能力、存在问题等方面阐述了达州市食用菌产业现状;达州市发展食用菌具有环境适宜,原料丰富,野生菌种质资源多等优势;通过做好规划、创新模式、拓宽用途、完善市场、加大支持等途径,可有效促进达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普洱市野生食用菌资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清 《食用菌》2010,32(1):14-16
报道了普洱市的野生食用菌156种,隶属7目23科43属。其中担子菌155种,子囊菌1种。菌物相的组合分析:热带成分占区域内菌物相的8.3%,亚热带成分约占21.8%,温带成分约占8.3%,其它成分约占61.6%。以暖性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保存完好,林下枯枝落叶层丰富,孕育了普洱林区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是利用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和筛选优良菌种的良好基因库。  相似文献   

18.
柑桔遗传资源的保存关系到柑桔业的发展,传统的柑桔种质资源保存为建立种质资源圃,因其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土地而受到局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安全、长期有效保存植物遗传资源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和手段,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柑桔遗传资源用离体组织保存成为可能。超低温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中受关注的一个领域。本综述了玻璃化法和包埋脱水法的优点和基本程序以及用于柑桔遗传资源保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06,(10):13-13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方便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对其有详细的了解,我们节选了部分直接对生产、经营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刊载如下: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第七条禁止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食用菌种质资源。确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的,应当依法申请办理采集手续。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包括长有菌丝体的栽培基质及用于菌种分离的子实体),应当经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在首席专家常明昌教授带领下逐步发展壮大,现有核心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在校研究生42人。团队成员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中,形成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精深加工及食用菌营养健康食品开发、菌糠综合开发利用等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山西食用菌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用菌山西省科技重点创新团队"、"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和"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