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飞机低容量喷雾是用乳剂、水剂,胶悬剂和可溶性粉剂等农药兑少量的水,每亩喷洒量0.5—0.75公斤,必要时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抑制水分蒸发剂,便能有效地防治虫害。它具有药源广泛,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1983年5月,在河南省黄泛区农场进行了飞机低容量喷洒乐果与氧化乐果混合液防治麦蚜(长管蚜,二叉蚜)试验,试验而积3459亩,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利用航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草原蝗虫,年防治面积已达数百万亩。但是,由于农药制剂尚未定型,溶剂来源困难,以及使用的溶剂腐蚀性强等问题存在,影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于1978、1979连续两年在内蒙昭盟阿鲁科尔沁旗草原,开展了国内首次的航空超低容量喷洒马拉硫磷原油防治土蝗的试验。两年来共试验飞行11架次,飞行15小时37分,处理区面积为69360亩。示范推广64架次,飞行71小时29分,作业面积为494966亩。1980年生产防治面积达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是我国高粱、玉米和谷子等杂粮作物的主要害虫,建国30多年来曾进行过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近年来玉米螟对作物穗期为害日趋严重,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已成为生产上极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于1981~1984年在台安、铁岭、黑山、盘山、辽中和法库等县,开展了应用飞机喷洒技术防治穗期玉米螟的研究。4年来试验作业115架次,面积为4.72万亩,示范作业1158架次,面积为46.2万亩。总计试验示范1273架次,面积为50.92万亩。试验结果表明:应用飞机喷洒技术防治高粱穗期玉米螟效果为65%左右,兼治高粱蚜效果达95%以上,取得一药治两虫的艮好效果,为高粱上的两大主要害虫同时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手动喷雾器低量喷雾是对旧药械的改革和提高,它克服了手动喷雾器常量喷雾速度慢、工效低、效果差等缺点。淮阳县从1982年开始引进手动喷雾器低量喷雾技术,当年试验示范达3万亩次,深受农民欢迎。1983年推广低量喷头片3万枚,防治棉花虫害20万亩,防治其它作物害虫、根外追肥、喷洒植物生长激素20多万  相似文献   

5.
飞机喷洒Bt及Bt混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 是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erliner 的简称,是安全、有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世界年产量约500~600万磅,应用范围涉及蔬菜、果树、庭园、温室和大田害虫。沈阳市从综合治理害虫,以减少对农业环境污染出发,1982年起试验和推广了 Bt 乳剂防治亚洲玉米螟,迄今防治面积已超过百万亩,其中飞机喷洒面积已达84万亩,对一代螟平均减少蛀孔率达70%左右(但对二代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随着飞机喷洒 Bt 防治玉米螟面积的发展,对之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如对二代螟的防治问  相似文献   

6.
论文摘要     
5种杀虫剂不同处理对小菜蛾的防效试验 1.供试药剂①虫清一号乳剂;②虫清二号乳剂;③虫清三号乳剂;④1.8%复阿维乳剂(前4种农药为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⑤1.8%阿巴丁乳剂(河南圣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2.试验处理试验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双喜村蔬菜基地进行,品种为早熟五号大白菜,防治期正值结球期,长势一致,小区间肥水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一致。试验共设1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20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于2003年5月19日在小菜蛾幼虫2~3龄高峰期,用工农-16型手动背式喷雾器对各处理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50公斤/亩…  相似文献   

7.
1982年原徐州地区植保站根据北农大的研究结果,将552-丙型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的喷头改换成0.7毫米孔径的喷头片,实行低容量喷雾防治棉铃虫,取得初步成功。1983年江苏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布点试验、示范,都收到良好效果。1984年农牧渔业部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徐州市的125万多亩棉田,推广面积已占61.21%。  相似文献   

8.
乐胺磷乳剂是苏州化工厂将乐果与甲胺磷复配的新杀虫剂.1980年经太湖地区农科所和吴县农科所盆栽接虫测定,认为有增效趋势.1981年由南京农学院等5个单位开展稻棉主要害虫的毒力测定,并请湖南常德地区农资公司和太仓县等28个单位进行稻棉害虫小区药效试验.1982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和防治.使用单位和农户一致认为,乐胺磷乳剂是防治稻棉害虫的高效农药,是可以取代有机氯的新药种.兹将各单位试验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使用飞机常规喷洒“乐果”,防治高粱蚜虫,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节约用药、减轻劳动强度和加速防治进度等优点。在生产防治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作为现代化防治工具的飞机,飞行费用较高,作业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每架次只能防治400亩左右,浪费功效,不能在适期内大面积迅速消灭害虫,仍满足不了生产防治的要求。遵照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为全面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  相似文献   

10.
<正> 驻马店地区是我省油菜主产区,其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70年代初引进甘蓝型油菜品种,到1981年,全区油菜面积由原来每年10万亩扩大到约100万亩,年平均亩产由15公斤提高到70公斤。1981~1991年的10年间,每年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20~150万亩,年平均亩产63.25公斤(26~104公斤),产量徘徊不前、不稳。针对这一地区油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豫粳一号自1981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我县,已连续种植六年。1981年我们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平均单产550.4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67.4公斤,增产率12.8%,且无倒伏,无病害,表现较好。1982年在全县范围内叉进行了多点品种对比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280亩,平均单产达409公斤。其中105亩单产超过500公斤,较对照种亩增产13.1%。如师寨乡两次的品种对比试验,豫粳一号亩产566.5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56.5公斤,增产11.1%,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鉴定:证明豫粳一号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我省推广小麦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下简称喷磷),防御干热风,1979年飞机喷洒20万亩,1980年发展到801万亩,1981年达1350万亩,1982年为2400万亩,1983年上报面积是3600万亩。据各地生产部门发表的大量调查和试验数据都是增产的,增产幅度多在6—9%范围内。但是省内外某些主要科研部门、专家,对此问题持有异议。为此,我们于1982年在现有试验地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为初花至盛花期。错过防治适期,防效明显降低。初花至盛花期早小麦为5~7天,迟小麦为3~5天。此时常遇连续阴雨,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时间往往只有1~2天,甚至更短。因此争取防治速度很要紧。目前我县弥雾机还较少,手动喷雾器则较多,平均8~9亩麦田就有1台。把现有这些手动喷雾器改为低容量喷雾,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劳力,还能加快防治速度,及时控制赤霉病的危害。为此,1983年我站进行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防治赤霉病的试验,设不同喷药量与不同用水量两组试验如表1、2。于5月7日(扬花5%)喷药,  相似文献   

14.
手持式超低量喷雾器省水、省药、工效高。该机操作方便,并能一机多用,受到广大用户欢迎。但是该机使用的技术性较强,如使用不当会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那么,怎样正确使用手持式超低量喷雾器呢?1.要选择合适的喷雾方法。这种喷雾器既可用于超低量喷雾,又可用于低容量喷雾,但这两种喷雾方法对农药剂型、施药液量的要求有所不同。进行超低量喷雾时,要求使用油剂农药,喷洒原液或仅稀释几倍,每667平方米(1亩)喷0.3升以下,雾滴直径为60 ̄90微米。进行低容量喷雾时,要用乳剂农药,并用水稀释几十倍至上百倍,每667平方米喷药液0.3 ̄3.0升,雾…  相似文献   

15.
硼是棉花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在缺硼棉田及时施硼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改善棉花品质的作用。1983年,由民航广州管理局、民航河南省局、周口地区农科所、西华县棉办等单位协作,在西华县进行了棉花飞机喷硼试验,共飞行十二架次。棉田喷硼面积6255亩,在伏旱严重的情况下,获得亩产皮棉142.6斤,比对照增产20.4斤,  相似文献   

16.
在1981年工作的基础上,1982年继续由本院牵头,组织了全国棉花施硼试验示范,参加的除去年的10省外,还增加了山西、浙江和江西三省,共计84个县市和国营农场。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全国棉花施用硼肥,共有208个试验点,134个示范片,示范面积13.2万亩,大田应用面积345万亩,与1981年相比,试验点多99个,大田应用面积增长205万亩。据208个试验点的统计平均,土壤速效硼0.52ppm,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施硼肥,每亩产皮棉133.6斤,较不施硼肥的对  相似文献   

17.
在防治病虫害的田间劳动作业中,为了既能取得良好的病虫防治效果,又能减轻劳动强度,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我站于1998年进行了背负式0.7 mm喷片低容量喷雾与1.4 mm喷片常量喷雾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9.
1979年4月15日至16日,我们在宁陵县程庄林场应用敌敌畏马拉松油剂,对杨尺蠖进行一次飞机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本次防治共飞行二架次,防治面积达16000亩,每亩成本平均0.74元。防治效果良好,死亡率在97%以上。一、基本情况国营程庄林场,位于宁陵县城西北,地处黄河故道,土质为脊薄沙碱土。本场现有人工林25000亩,多为十余年生的加拿大杨  相似文献   

20.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