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农业推广模式的研究,对当前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本文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推广模式为研究的出发点.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推广模式及生态和经济效应.以及该种推广模式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以公司 农户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体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阐述了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推广节约型生产技术模式及实施农业三废处理利用模式的方式作了简要概述,进一步分析了天水市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出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的开展实现了改善环境污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业链延伸。以昌吉市海奥奶牛合作社为例,探讨了循环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对农业产业的意义及生产循环模式,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华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本质上是生态农业,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本文结合金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金华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原则、发展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太湖流域农业规模经营的迅速发展,农牧分离越走越远。在多年试验示范基础上,从果园建园、养殖小区建设、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尾水生态净化循环利用、果园管理及病虫害生态控制等方面,对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果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庄秀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88-11289
在分析洪泽湖湿地农业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合理利用湿地立体空间循环发展模式、立足湿地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模式、构建湿地农业产业系统循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504-14506
结合循环农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三农"问题矛盾突出;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食的需求。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的4大创新模式: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生态整合模式、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各地要在不同的功能区选择或创造使用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以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源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为应对国际挑战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牧草-羊-沼气循环农业模式的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牧草-羊-沼气循环农业模式的建设方案,集成了牧草种植、羊粪及残饲的沼气化利用等高效配套技术,分析了牧草-羊-沼气循环农业模式运行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循环农业发展方向探析——以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相关调研,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进而阐释了林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绿色植保防控模式和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从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加强品牌影响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常规种穗珍香生长发育的秧苗期、秧苗返青后、扬花期分别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ecial Plant Nutritional Element,简称SPNE)喷施植株,比较不同处理及对照的产量。结果表明,经SPNE处理的水稻的产量均超过对照,但不同时期使用的效果不同;在秧苗期喷施SPNE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扬花期,对照的产量最低;经SPNE处理后得到的种子发芽后长出的幼苗的淀粉酶活性、株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超过对照,其中扬花期喷施SPNE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下胚轴为材料,研究根癌农杆菌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各阶段中处理时间对出愈率和抗性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处理时间对甘蓝的出愈率和转化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甘蓝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感染、共培养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36h、5min、48h。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水地区试70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省70个小麦新品种(系)平均籽粒容重803.3g/L,蛋白质含量14.94%,湿面筋含量32.2%,沉淀值60.0mL,吸水率59.1%,形成时间4.1min,稳定时间5.3min,弱化度119FU,出粉率69.3%。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其中容重、吸水率、形成时间、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而沉淀值、稳定时间、出粉率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其中蛋白质、湿面筋含量较接近。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7个、63个和0个品种。提高小麦品种的吸水率、筛选合适的形成时间、提高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提高出粉率是今后河南小麦品种品质育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冬小麦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主茎叶片伸展期、主茎叶片露尖所需要的时间和积温。明确了不同品种播期与冻害、品种播期与基本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啤酒糟蛋白水解液脱色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优化啤洒糟蛋白水解液脱色工艺,并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考察了不同的脱色剂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活性炭脱色条件.结果表明:颗粒状活性炭脱色效果较优;在活性炭脱色试验中脱色率和肽氮类物质的损失率的变化与各影响因素都表现为正相关;各因素对于脱色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于肽氮类物质损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较优的脱色条件为添加4%的颗粒状活性炭50%下脱色2.5h,脱色率达到36.72%,肽氮类物质损失率为20.96%.  相似文献   

16.
浸种与光照时间对蚕豆芽苗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适宜蚕豆芽苗菜生产的浸种和光照时间,以小蚕豆品种‘监利’为材料,设置不同浸种时间(12、16、20、24和28 h)和光照时间(8、9、10、11和12 h/d),分析对蚕豆芽苗菜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浸种时间增加,蚕豆芽苗菜苗长、茎鲜重和可食率均增加;浸种16 h时,蚕豆芽苗菜的生长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12 h;除16 h外,其他浸种时间的左旋多巴含量均显著12 h。随光照时间延长,蚕豆芽苗菜的生长显著变慢,在光照时间为9 h/d时,左旋多巴含量显著高于8 h/d,且与其他处理并无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在9 h/d光照时间时达到最优含量。以左旋多巴含量为主要指标,兼顾营养和生长指标,蚕豆芽苗菜生产的最适浸种和光照时间为浸种时间16 h,光照时间9 h/d。  相似文献   

17.
为云烟105烤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栽期对云烟105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105在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综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各部位烟叶物理性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的综合得分最高,均大于80分。各部位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综合指数为0.39~0.73,其中,下部烟叶以2月4日播种、4月1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最好,综合指数为0.59;中上部烟叶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各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综合指数分别为0.71和0.73。感官评吸质量和经济效益均以2月14日播种、4月10日移栽较好,其烟叶的吃味较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产值最高(4 271.17元/667m~2),各播栽期烟叶的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云烟105在宣威烟区种植以2月4—14日播种、4月1—10日移栽的经济效益较好、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参皂苷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人参二醇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6%乙醇,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93%;原人参三醇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7%乙醇,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56%;齐墩果烷型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79%乙醇,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0.40%;人参总皂苷最佳提供工艺为77%乙醇,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 h,提取率为1.81%。提取温度对3种类型皂苷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和齐墩果烷型皂苷比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对温度更为敏感,但原人参三醇型和齐墩果烷型皂苷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梓树不同时期采集的楸吊、种子特征的观测及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采种期梓树种子的品质和种子活力,为合理确定梓树种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采种期的变化,梓树楸吊的粗度、鲜重、出种率、果形指数发生规律性变化。不同采种期梓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但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随采种期的变化差异极显著。梓树在楸吊绿色时就具备了发芽能力,但种子活力指数很低。当种子干物质积累停止时,种子活力水平还有明显提高,种子存在一定的后熟期。11月中下旬采集的梓树楸吊出种率高、种子活力指数最大,种子品质最好,是适宜的采种期,采种时间越提前,品质越差。  相似文献   

20.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25,30,35,40℃,发酵时间为0,24,36,48,60,72,84,96 h,并对温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豆粕pH、粗蛋白含量和酸结合力均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分别是35℃和72 h,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4.22%,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65%(P〈0.01),pH和酸结合力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