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值得关注。当前农民权益保障中存在权益受损普遍、主动维权少等问题。农民权益受损主要由基层官员的腐败与不作为、基层存在黑恶势力、农民权益保障意识与能力不足、权益保障机制不畅通所致。推进新时代农民权益保障要从提升农民权益保障意识与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而振兴乡村,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导向,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振兴。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权益更是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的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这一难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因此,保障农民权益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民权益缺失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了解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策略,从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而振兴乡村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导向,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振兴。但是,长期以来,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权益更是得不到保障,实际权益的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需要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因此,保障农民权益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本文对农民权益缺失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了解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中,大量的涉农案件中反映出农民土地权益、农村养老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问题的现状,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有社会经济原因,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目前,我国农民权益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司法保障是农民权益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基层法院在审理各类有关农民权益的纠纷中,要从思想认识、业务能力、便民诉讼、诉讼指导、法律宣传、法制建设等方面,在实际审判工作中做到公正和效率相结合、执法和普法相结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结合,全力配合和推进中央和各级政府有关农民权益保障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82-184
我国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当前我国以政策性文件为主制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并主要在各试点范围内推行,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成为试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农地抵押贷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文章以农户为单位梳理在直接抵押、入股抵押、担保抵押和交易所抵押等四种模式下农民与其他利益主体间的权益逻辑关系,进而提出通过完善农民权益度量机制、权益分配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多方权益协商机制、权益保障回应机制和权益保障循环监督机制达成我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整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性、部分基层政府集体的政府寻租行为以及农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及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农地流转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库尔勒市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分析受损的原因,给予对策,希望能够为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权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保障农民权益确定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决定>指出,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却令人堪忧。土地是农民的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益所在。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容和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城乡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制度原因,缺乏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是组织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直接原因,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是间接原因.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和现行财税体制;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经济法视角对农村建设中所出现的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民仍旧面临土地所有权及其衍 生问题、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农村金融服务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在公正公平、均衡协调、限制促进相结合 的原则下,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以及集体经济分配制度、加强对于农民生活保障、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从而推升 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有效保障农民权益是实现旅游扶贫项目开发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贺州市钟山镇A景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其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和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其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权益保障满意度的对策。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该景区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的保障满意度均不高,其中经济权益保障满意度最低;景区项目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矛盾恶化的消极影响;村民表达了希望旅游扶贫项目能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有效保护固有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诉求。最后,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开发民智、培养新乡贤;重视村民参与决策与管理;完善基层组织,依法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饶小龙  吴君茂 《甘肃农业》2006,3(7):128-129
本文从权利保障的理论开始讨论,引出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农民权益保障.接着分析造成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各种因素,最后尝试性的总结我国目前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二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其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尤其针对近几年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日益扩大土地征收规模已是应有之义。但就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而言,失地农民权益还难以得到有力保障,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国家及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经济损失及相关社会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权益保障法律意识薄弱、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征收程序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应当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规范土地征收程序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下,新农村建设不断受到国家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确保农民权益的有效保护是重要内容部分,同时也是更好地开展"三农"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好农民权益保护工作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在经济视域下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需要做的主要内容包含农民的土地产权归属问题、农民经济方面的权益保障问题、农民经济权益中的公平性建设、农民经济利益及机制建立等。本文主要以经济法为分析研究的背景,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工作中的工作原则、存在的现状问题等,并研究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保障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用农业行政执法这一工具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是近年来推出的又一制度安排。本文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个案,对农业行政执法这一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创新的实施背景、实际绩效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推进农业行政执法的配套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严格执法人员的选拔标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与制约机制,促进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以农资打假为重点任务,抓好农业执法工作;保障执法经费,改善执法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直游离于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外,农民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新农村社区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置应该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原则,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新导向,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主要的形式。笔者从农民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和社区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农民被"挤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农民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上述现象如得不到重视并加以解决,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影响"三农"相关问题的推进.因此,需要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听取农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回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和本原,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8.
邹晓红  尹奎杰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分析了保障农民权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自由、平等、教育和就业中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已严重阻滞和延缓了我国的现代化步伐。只有通过优化协调城镇化机制和城镇发展格局;逐步调整"取""予"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着力解决农民工进城户籍和承包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问题和瓶颈,才能使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转移就业与市民化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民权视角下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凯翔  胡银根  常帅  田甜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324-1328,1332
从公民权这一视角出发,运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与实证研究法,探讨了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在分析其受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的对策。结果表明,现行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退出过程中农民的私人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受到侵犯,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制度为政府侵犯农民权益留下空间、地方政府权力受约束不力以及农民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需要重构宅基地制度、优化宅基地利用对策、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以及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