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吴江市晚秋蚕饲养量最多的年份是1992年,发种达115737张,而自2003年第二、第三产业爆发式增长以来,吴江的秋蚕生产产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2005年起吴江秋蚕无奈地调整为“一秋布局”,这是吴江晚秋蚕生产被逼入了萎缩期的起点,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晚秋蚕种分别饲养了34402张、33777张、28950张、9005张。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吴江晚秋蚕发种日期的选定更显得重要。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来的吴江晚秋蚕的发种日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定了三个方案,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钱彩萍 《江苏蚕业》2002,24(1):35-36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与蔓延已成为阻碍重点蚕区蚕桑生产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以我县蚕桑重点乡镇特庸镇为例,就其发生与防治谈一点看法。特庸镇现有桑园1.5万亩,年产蚕茧7万担,2000年晚秋蚕期传染性蚕病普遍发生,损失惨重,个别农户甚至颗粒无收,全乡平均张产不足30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近5公斤。不仅造成大部分农户减产欠收,而且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因素。1 发病情况 特庸镇2000年饲养晚秋蚕20737张,9月9日出库,9月18日发种至各育蚕室,9月19日收蚁,二二眠前后开…  相似文献   

3.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4.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秋蚕安全生产的风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 《中国蚕业》2006,27(2):100-101
经过多年布局的调整、调优、兴化市秋蚕饲养次数已由原来的早、中、晚秋3期改为目前的晚秋(9月10日前后收蚁)1期。秋蚕效益约占全年养蚕效益的一半,对提高桑园效益,增强蚕桑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近3年来兴化市秋蚕生产连续减产歉收:2003年全市大面积减产,张产茧仅有18kg;2004年一重点乡镇发生大批家蚕见熟不结茧的现象,全镇有近1000张蚕种几乎绝收,近1500张蚕种张产茧只有23kg;2005年全市张产茧只有28kg,少数蚕农基本上粒茧未收。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本市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桑园保存有不小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盐县在2010年的晚秋蚕饲养中发生了大面积的农药中毒事故,全县实发晚秋蚕种18702张,中毒蚕种2100余张,占实发蚕种的11.23%,中毒事件涉及全县4个主要蚕区乡镇,11个村,1911户蚕农。这次晚秋蚕中毒涉及面之广,损失蚕种之多,在全县是罕见的,尤其是在茧价高,蚕农期待值较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1年桐庐县晚秋蚕僵病发生较为严重,给晚秋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此我们对全县晚秋蚕生产隋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就晚秋蚕普发僵病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射阳县2008年晚秋大量发生蚕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之严重在射阳县晚秋蚕饲养的历史上还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损失70%以上,个别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不仅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增加了行业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笔者对2008年秋蚕暴发蚕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如东县针对商品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国内养蚕的先进技术,从1987年以来,以少回育为核心,在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熟蚕上山等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1991年全县小蚕立体育和平面1回育饲养张数达5.23万张,小蚕2回育13.46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88.2%;大蚕覆盖育1。328万张,围台育12.782万张,两项占全年发种的66.2%。1992年少回育的比例又有较大提高,其中小蚕立体育达7.81万张,并已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围台育、覆盖育达15万张,接近全年发种的70%。简易化、高工效  相似文献   

11.
蚕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安全,通过对射阳县2019年春蚕、中秋蚕、晚秋蚕蚕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蚕病发生原因,掌握发生规律,引导蚕农进一步做好蚕病防治工作,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天秀 《四川蚕业》2006,34(2):23-24
夏秋蚕包括夏蚕、秋蚕和晚秋蚕,一般从6月上旬开始,10月上旬结束。是蚕桑生产的主季,占全年的60%~70%,合理安排夏秋蚕既可有效利用桑叶资源,又能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大部分蚕区蚕桑生产发展处于低水平徘徊阶段。然而睢宁县蚕桑生产发展势头强劲,桑园面积由1997年的1666.7hm~2逐步发展到2003年的4667.8hm~2,增幅达180%。2002年发种9.81万张,产茧3678.8t,分别比1997年增加92.4%和101.2%。2003年春季发种54089张,张产茧42.5kg,再创历史新高。蚕茧质量也显著提高,2003年春季“天宝”牌蚕茧上茧率达95%、解舒率71%、干壳量10.8g、好蛹率97%,干茧销售价高于邻县4000~6000元/t,从而使睢宁县桑园面积、发种数量、蚕茧产量和质量由原来徐州市第4位而跃居首位,进入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前10名行列。睢宁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能保持稳步发展的格局,与近年来实施的三大战略措施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蚕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徐州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朱湘敏沛县林牧副业局付东山近年来,我市蚕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因而,我们深入各县、村调查,沛县1991-1993年连续三年中、晚秋蚕大面积发病,有的户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5.
秋蚕期局部发生蚕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丽萍 《中国蚕业》2003,24(2):51-51
中秋蚕是全年仅次于春蚕的一个重要蚕期,由于该期蚕比重大.蚕种饲养量为春蚕的90%左右,因而对于广大蚕农增加经济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中秋期在传统蚕桑老区湖州城区妙西镇避村发生蚕病.在生产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该镇中秋蚕8月28日发种,共发秋丰×白玉蚕种1350张,平均张产茧仅21kg。主要原因是5龄后期,避村周围发生血液型脓病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蚕桑生产中,一般认为僵病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往往不很重视.2007年晚秋蚕金湖县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僵病危害,给晚秋蚕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我区蚕桑生产发展迅速,1983年桑园面积达15250亩,桑树625.5万株,发种8579张,产茧45.6万斤,名列全县第二名。84年春因受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种、产茧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为了“以秋补春”,夺取全年蚕茧丰收,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狠抓秋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秋蚕共发种(不包括晚秋)3659张,产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产业是桐乡市传统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有7822.6 hm2的桑园面积,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达69000多户。2014年饲养蚕种195858.9张,其中中秋、晚秋实发49100.3张,占全年饲养量的25%,全年饲养量、产茧量和总产值比上年大幅度下降。由于受桑螟的严重危害,秋蚕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桑螟的大暴发使全市蚕桑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高桥镇、崇福镇、凤鸣街道等3个重点蚕区造成蚕业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严重挫伤了蚕农经营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20.
河桥是临安市蚕桑第一大乡镇,全镇4920个农户经营桑园717hm~2,户均拥有桑园0.145hm~2,蚕桑收入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晚秋蚕共饲养蚕种10208张,其中9月5日统一发薪杭×白云正反交种7433张,个体户发菁松×皓月、秋丰×白玉等2775张。9月30日至10月1日为大批上簇。10月5日部分农户反映大批蚕不结茧,市农业局业务部门会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病专家金伟教授及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