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论文对人工湿地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阐述了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中人工湿地设计的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应用广泛。但潜流人工湿地在使用几年后,随着堵塞物质的积累量增多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往往会发生的填料堵塞问题。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堵塞会导致水力条件变差、处理效果变差,渗透系数降低,造成堵塞床体瘫痪,水体无法进入填料当中,无法发挥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使人工湿地床体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并且使用寿命缩短。针对潜流人工湿地填料易堵塞的问题,分析研究湿地填料堵塞问题以及堵塞程度的测量以期为人工湿地的维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湿地的恢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增加该区域的地表水,而人工增雨是目前获取水资源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利用在青海省玉树州隆宝滩地区人工增雨补水型湿地修复技术示范项目的资料整理和计算,分析和研究了人工增雨对湿地修复的技术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出,人工增雨技术对增加湿地降水、湿地生物量和土壤湿度有明显效果。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点平均高出对照点降水量33.8 mm,增水量平均达到10.73%;牧草产量高出对照点10 g/m2,增产达到9.02%;010 cm土壤含水率高出对照点39%。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3,(9):71-71
为了提高潜流人工湿地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试验通过改变湿地内部结构构建了4个潜流人工湿地单元.选用灰砖块和碎石做湿地填料,冬夏季轮作栽培齿果酸模和大狼把草.考察湿地运行期间对厌氧消化后猪场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单元经过80天的启动,运行稳定,有植物湿地比无植物对照湿地提前10天左右进入稳定期。运行期间,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是当今对水污染最有效最环保的一种治理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凌河流域的人工湿地进行布点采样,测定流经湿地前后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都有明显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可以净化COD的人工湿地有两个,可以净化NH3-N的人工湿地有一个,可以净化TP的人工湿地有一个。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6.3%,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13.4%。为了更好的改善河流水质,应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会使河流水质改善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抚仙湖周围的主要入湖河流、人工湿地、湖滨带等两栖动物栖息的环境进行了调查,以揭示两栖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抚仙湖周边两栖动物分布狭窄,无尾类相对丰富.其中人工湿地数量多,种类丰富;入湖河流中路歧河、尖山河等地数量多.两栖动物季节栖息范围的变化与栖息地的水质、植被、地形等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对维持着生态环境的有机持续循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湿地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相似文献   

8.
芦苇湿地是我国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作用是其他湿地植物不可相比的.我国人工栽培管理芦苇已有50多年的历史,芦苇生长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增长.随着栽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苇田内部小气候发生了较大改变,芦苇各种病害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芦苇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提出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其信 《当代畜牧》2013,(14):88+90
本文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为切入点,就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展开了详细设计,并就该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净化效能展开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选用美人蕉和菖蒲作为供试植物组合应用于人工湿地中。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模拟人工湿地,采用序批式进水方式,研究美人蕉+菖蒲人工湿地对高浓度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畜禽废水进水浓度CODcr、TP和NH3-N分别为1 176~2 365mg/L,22~71mg/L,99~180mg/L,美人蕉+菖蒲人工湿地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4%~86%,66%~87%和45%~78%。随着进水次数的增多,该人工湿地对畜禽废水中的CODcr、TP和NH3-N去除率呈递减趋势,第一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88%,87%和73%;第二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80%,62%和78%;第三次进水去除率76%,66%和68%;第四次进水去除率分别为77%,72%和45%。与其他湿地植物在处理高畜禽废水的效果相比,美人蕉+菖蒲的湿地植物组合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研究——以垦利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垦利县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将马尔柯夫模型引入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利用1987年和2004年2个时期的卫星影像研究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至2010年,湿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天然湿地,其中河流水面、苇地、滩涂和滩地,较1987年分别减少了2 724.7、19 629.1、23 737.2和3 269.1 hm2。人工湿地总面积也有所减少,但水库水面面积却增加了10 213.8 hm2。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天然湿地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而人工湿地的面积是研究区总面积的19.17%。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人工湿地在实际推广运行各个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影响、各地经济状况以及植物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畜禽养殖污水中抗生素残留及抗性基因扩散对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人工湿地作为最为简便且高效的处理措施在畜禽污水中应用也越加广泛。本文结合近年来人工湿地处理畜禽污水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研究,通过对比由不同基质、植物及微生物组成的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探讨各因素对去除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人工湿地在去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畜禽污水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去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作为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人工湿地就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依托吉林省镇赉县的WRSIS系统,分析了当地夏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填补了人工湿地与动物群落间关系研究的空白。2011年8月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将研究区内的生境划分为人工湿地、稻田2种类型,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以及对生境的利用方式(觅食、停歇)。计算每种鸟类在不同生境中的总数量和遇见率。采用鸟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描述鸟类群落特征,对4个指标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鸟类数量和遇见率均高于稻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显著高于稻田群落,其中丰富度、多样性的显著性高于均匀度,而鸟类个体数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城市污水的处理难度,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亟需解决。经过不断探索发现,采用复合滤池与人工湿地联合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具有非常明显的净水效果。文章以复合滤池与人工湿地联合方法处理城市污水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探讨了该方法的运用流程和工艺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是一个人工水库.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块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去年11月.就在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相似文献   

18.
丹顶鹤越冬期在人工湿地的夜栖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7,28(2):11-13
通过对丹顶鹤越冬期问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的夜栖地调查,得出鹤群夜栖分布数量及其动态规律,进而提出对该种群与夜栖地的管理举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GPS、照相机,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往年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夜栖分布数量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安全度和水位为其主要限制因子。因此控制人工湿地冬季水位,保护栖息环境不受人为影响是丹顶鹤安全越冬的主要保护措施。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位于哈尔滨松花江沿岸,保持金河湾湿地原有生态环境,以植物为主题设计的湿地公园。让市民能够更好的体验湿地自然环境,方便市民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学术研究。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水原则,力求充分体现滨水特色和自然野趣。园区内突出植物为主题的设计,保持原有植物物种,经人工修复、设计,向市民以开放形式展示了湿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植物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选择适应猪场废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植物种,从野外采集12种植物,种在不同浓度猪场废水中作水培观察,并从耐污力、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景观、易管理等5方面指标分别给予综合评定.筛选结果表明,风车草和香根草最适合用作猪场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植物.风车草可以在COD 2 800 mg/L、NH3-N 390 mg/L以下猪场废水中生长,香根草可以在COD 1 300 mg/L、NH3-N 200 mg/L以下的猪场废水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