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沙沱水电站泄洪量大﹑堰上水头高﹑单宽流量大的特点,分析了“宽尾墩+台阶坝面+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工的水力特性,通过模型试验对其消能效果进行了观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消能方案在典型工况下消能充分,出池水流衔接平稳,下游河床无明显冲坑,满足通航要求,它既保持了大流量时宽尾墩的泄洪消能特点,又兼顾了台阶坝面小流量时的消能优势,并且采用台阶坝面使碾压混凝土一次成型,减少了工程量,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
沙沱水电站宽尾墩联合消能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沙沱水电站泄洪量大、堰上水头高、单宽流量大的特点,分析了“宽尾墩+台阶坝面+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工的水力特性,通过模型试验对其消能效果进行了观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消能方案在典型工况下消能充分,出池水流衔接平稳,下游河床无明显冲坑,满足通航要求,它既保持了大流量时宽尾墩的泄洪消能特点,又兼顾了台阶坝面小流量时的消能优势,并且采用台阶坝面使碾压混凝土一次成型,减少了工程量,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3.
在低水头、大单宽流量泄洪建筑物下游普遍存在河床冲刷等问题,结合新集水利枢纽工程、利用水工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原消力池(由连接闸室底板的斜坡段和带尾坎的水平护坦组成)和T型墩+尾坎联合消能工两种方案消力池段及海漫段的流速分布、消力池消能率、流场分布及下游河床冲刷情况,得到以下结论:T型墩+尾坎联合消能工通过扩散和挑起水流,增大池内消能比重,削弱波状水跃~([1]),降低了出池流速,并在海漫段形成二次水跃,大幅提高了整个消能段消能率,下游河床冲刷明显降低。该消能工优化设计方案为工程的消能优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消力池与消力戽是两种不同的消能工,过去大多单独运用。1984年我市黄棠电站扩建时,我们采用了消力池与消力戽结合(以下称“池、戽结合型消能工”)的消能形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低堰掺水窄缝消力戽对下游界限水深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计算掺水窄缝消力戽下游界限水深的经验公式。与单圆弧消力戽相比可降低下游界限水深,扩展了戽流消能的应用范围。通过掺水窄缝消力戽对下游软基冲刷影响的试验研究,得出计算下游冲刷的经验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掺水窄缝消力戽对下游冲刷大大减小,下游的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坦可改为一定粒径的砂石护坦,使护坦投资节省2/3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冻害,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输水管道或泄洪洞常见的内消能方式为孔板和洞塞,结合明渠水流中的消能工形式提出了齿墩状内消能工,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面积收缩比的齿墩状内消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们的过流能力、消能率、压强沿程变化及脉动压强特性.结果表明:齿墩状内消能工的过流能力主要是由消能工的体型及尺寸决定的,其面积收缩比越大,消能率越低,过流能力就越强;齿墩状内消能工的时均压强在收缩段骤降,在其后部逐渐上升,而后恢复至稳定,其恢复长度基本相同;齿墩状内消能工的脉动压强最大点均出现在收缩段后1倍圆管直径范围内,随后迅速减小,逐渐趋于平稳;面积收缩比为0.471 2的齿墩状消能工的脉动强度最小,因而其抗空化性能优于其他情况,且脉动压强最大点的压强概率密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省老炉下水库溢流坝窄缝式挑坎体型、虎局水库溢洪道扩建工程消能工、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溢洪道能工及杨溪水三级水电站溢流坝肖能工等4座水库泄洪工程消能工试验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示了泄水建设物消能工水流消能机理,优化了消能工的体型和尺寸。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薄山水库输水道出口消力塘采用四级消能工进行消能。 由于高速水流产生的气蚀破坏,消能工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水工模型实验。根据实验资料,决定采用坡顶墩替代原三角形分水墩。经运行多年,消能情况良好。另外,对气蚀破坏的原因及处理改善措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并对高速水流消能工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底流消能工常布置在顺直河段,针对受实际条件限制必须在弯曲河道上布置底流消能工的技术难题,基于某水库工程的物理模型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主、辅两级消力池与导流消力墩这一消导结合的消能工结构在弯道段水流流态、消力池回流强度、弯道段坡脚冲刷强度等水力指标方面均优于传统直线型消力池布置方案和曲线型跌坎消力池布置方案,解决了弯曲河道段布置底流消能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开挖的方式模拟泄洪冲刷坑,分析冲刷坑对两岸边坡应力状态、变形状态及稳定性的影响;模拟了两组优势节理,分别研究了岩块和两组节理的点安全度及屈服区分布;采用遗传算法搜索了可能最危险滑动面;阐述了评价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艳 《湖南农机》2015,(3):131-132,134
随着各种坝型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很多新型消能工,并能够结合当地情况综合利用消能工。  相似文献   

12.
低水头闸坝工程的一个普遍水力学问题是低佛氏数水流的消能防冲,其特点是消能率低,为达到较好的消能效果,常常要在消力池加一些辅助消能工程。结合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闸坝工程的水工模型试验,将T型墩置于海漫浆砌石段,有效的削弱了水流的余能。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海漫段设置T型墩对低佛氏数的泄水建筑物有较好的消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开挖的方式模拟泄洪冲刷坑,分析冲刷坑对两岸边坡应力状态、变形状态及稳定性的影响;模拟了两组优势节理,分别研究了岩块和两组节理的点安全度及屈服区分布;采用遗传算法搜索了可能最危险滑动面;阐述了评价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联合消能工水力特性的研究对改善高速水流冲蚀以及空蚀空化等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然而数值模拟比物理模型更省时省费用的同时,对阶梯流流坝面的空化、空蚀问题很难进行模拟。为了进一步完善联合消能工,结合阿海电站水工模型对同比例改变过渡台阶尺寸的Y型宽尾墩+阶梯溢流坝+消力池联合消能工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单个台阶长度以及台阶处与空气接触面积不同时,单位空腔面积越大,平均掺气浓度亦逐渐增大,掺气越充分。各实验方案沿程时均压强总体变化基本一致。同比例增大过渡台阶尺寸(方案三、方案四)有利于水流能量的耗散、减小高速水流对反弧段的冲刷。同比例扩大过渡台阶尺寸(方案四)可以有效地进一步降低台阶壁面发生空蚀破坏的风险。在同比例改变过渡台阶尺寸时,也要考虑过渡台阶与WES曲线相衔接处尺寸变化,不宜采用尺寸过小的台阶与之相衔接。控制其他变量相同时,同比例扩大过渡台阶尺寸(方案四)优于其他实验方案,对整体联合消能方式中掺气状况、对减小反弧段的冲刷、降低台阶面空蚀空化影响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三门滩水电站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设计的若干特点进行了介绍;即:电站布置形式;坝轴线定位;引水渠布置;前池设计;厂房布置;闸坝设计。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各方面设计新颖独特。尤其是闸坝设计,采用了空腹填渣重力坝、框格填渣坝、升卧式闸门、双坎短池式戽消能工,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白莲河水库第二溢洪道为二级消能,由泄槽和出水渠组成。第二级的出水渠为宽浅型渠道,底坡为0.08~0.05,坡度较一般溢洪道缓,但落差较大。出泄槽水流挑流消能后在渠道内加速,使出渠流速仍然较高。如不加以衬砌则难免受到冲刷。试验探索采用消力墩加糙方案,有效地消刹渠内水流能量,降低渠内的流速,使渠道不需要衬砌。试验表明,在坡度较缓的溢洪道上适当布置消力墩,能够有效达到消能减速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消能方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适用于低佛氏数大流量水流的戽面流消能方式,为类似工程的消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设计计算成果与试验结果相符合,认为本工程中采用戽面流消能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实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窄缝式消能工在重力拱坝坝面溢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陕西洋县卡房水利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窄缝挑坎和扩散挑坎进行有机结合,运用在重力拱坝坝面溢流的泄洪消能上。充分利用了窄缝挑坎的高效消能和对水舌的灵活导向,拓展了窄缝挑坎在重力拱坝坝面溢流消能防冲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新集水电站模型试验,针对其佛氏数低且发生2次水跃的特点,尝试性地将T形墩布置在消力池中间,且适当加高尾坎的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消能率13%左右.并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对T形墩消力池消能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还通过消能计算,得出消能段的消能分配比率,对进一步研究T形墩消能机理很有帮助,也希望对同类工程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锥式消力井具有结构简单、建筑物占地小、消能效果好及投资少等特点,指出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水库小流量的消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