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杰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0):27-28
在某些品种的鱼虾蟹类养殖中种植水草,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固定与转化太阳能并向其它组分提供营养物质,以及在改善水域生态条件,优化水域环境,为鱼虾蟹提供栖息生存、繁衍生殖、逃避敌害的场所,还具有疾病的防治功效等,在鱼虾蟹类养殖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产学报》2006,30(2):288-288
由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定于2006年11月2—5日在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健康养殖、绿色食品”。在此,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人虾蟹类科技专家、虾蟹类养殖业者以及与虾蟹类养殖相关的管理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上海,共话虾蟹类养殖的心得,提升虾蟹类养殖之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期间将特邀国内外在虾、蟹或甲壳动物相关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水鱼类、虾蟹类人工育苗的迅速发展,幼体鲜活饵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目前常用卤虫无节幼体做鱼虾蟹类的幼体饵料,效果较好,但卤虫休眠卵价格昂贵,育苗厂常望而却步;而其他代用饵料因效果欠佳而尽量少用,故适口活饵料已成为海水鱼虾蟹类育苗生产的瓶颈,开发价廉、营养丰富的适口活饵料已迫在眉睫。 海水桡足类俗称水蚤、虾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鱼虾蟹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是营养全面的海水鱼虾蟹的活饵料。实践证明,海水人工育苗投喂桡足类可提高海水鱼虾蟹幼体的成活率与活力,因而,在海水育苗中用桡足类作饵料日益被人们所接受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2021,51(5)
为几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的优劣提供数据参考,对池塘单养克氏原螯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稻虾养殖四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了其水体理化指标、幼虾生长、体成分、血淋巴生化等指标,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均呈现虾单养组虾鱼组虾蟹组稻虾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增长率随时间大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体重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虾单养组、虾鱼组及虾蟹组的体重增长率均在30 d达到最高,而稻虾组在40 d达到最高。四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全虾的粗蛋白含量虾蟹组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粗脂肪含量虾单养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水分含量稻虾组显著高于虾单养组、虾蟹组,灰分稻虾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血淋巴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虾蟹组和虾鱼组在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高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甘油三酯和转氨酶低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研究表明,从生长角度看虾单养组生长最快,从虾体成分看稻虾组最接近野生群体,从血清生化指标看虾蟹组最健康。  相似文献   

5.
苦草隶属于水鳖科多年生沉水植物,俗称“扁担草”,“鸭舌草”,“面条草”。一般分布于湖泊、外荡和圩沟等天然水域中,是鱼、虾、蟹喜食的优质水草,又是虾蟹类脱壳,逃避敌害的天然栖息场所。有苦草分布的水域,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底栖动物数量多,特别适合虾蟹类的...  相似文献   

6.
《水产学报》2006,30(3):315-315
由中国甲壳动物学会主办、上海水产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定于2006年11月2-5日在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健康养殖、绿色食品”。在此,盛情邀请世界各地的华人虾蟹类科技专家、虾蟹类养殖业者以及与虾蟹类养殖相关的管理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上海,共话虾蟹类养殖的心得,提升虾蟹类养殖之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期间将特邀国内外在虾、蟹或甲壳动物相关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科学家做大会报告。会议的议题:主要围绕虾蟹健康养殖和为市场提供安全绿色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各地开展稻田养殖鱼虾蟹的农户越来越多。不少懂科学会管理的养殖户从中都尝到了甜头。但是,也有一些养殖户特别是一些新发展的养殖户并不懂得稻田养殖到底如何科学管理。他们往往照书本上介绍的去死搬硬套。受“追肥要少量多次,插秧后一星期内要及时施除草剂,防病治虫要避过虾蟹的蜕壳高峰,用药后要及时换水”的误导,导致养殖产量不高或失败。根据专家多年来的实践以及调查总结认为,“少量多次施肥,施除草剂,治虫”的做法弊多利少。加之一些农户使用不当,造成鱼虾蟹大量死亡的事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一、轮作换茬  俗话说得好:“一年养大蟹,二年养中蟹、三年养小蟹,”同时蟹质量也随之下降,通过轮作换茬可以改变以上缺陷。一般三年换两头,尤其原是老鱼池淤泥较厚,必须进行改造,再加上本身污染严重,病虫害屡治无效,此时更显示出轮作换茬的重要性。  二、改放养模式  随着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单单生产一种水产品风险增大,通过放养模式的改变,如鱼蟹混养、虾蟹混养、鱼虾蟹混养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佳,关键是选择哪种混养模式。 2000年我们在对本镇 5000亩鱼虾蟹混养池塘调查中发现,不仅鱼病少,而且蟹…  相似文献   

9.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四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2006年定置刺网调查资料和张网与灯光围网监测资料,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作业方式共捕获水生动物119种,其中,鱼类72种,虾蟹类29种,头足类6种,其他类(包括腹足纲、双壳纲及甲壳纲中的虾蛄科)12种,隶属于3门,6纲,22目,66科。其中,拖网调查共捕获水生动物77种,其中鱼类41种,虾蟹类21种,头足类3种,其他类12种,隶属于3门,6纲,18目,45科。拖网调查渔获的水生动物中鲈形目的数量达22种,明显高于其他目的鱼类数量。拖网各航次各类群的资源尾数密度指数与资源重量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份和10月份。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4月份为日本鼓虾、日本蟳与鮸鱼;5月份为六丝钝尾鰕虎鱼,日本鼓虾与日本蟳;10月份为龙头鱼、口虾蛄、日本蟳、棘头梅童鱼与中华管鞭虾;11月份为棘头梅童鱼、日本鼓虾、口虾蛄与海鳗。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用 2 0 0 3年在长江口渔场 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 ,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调查航次共捕获渔业生物 79种 ,其中鱼类 4 9种 ,隶属于 11目 ,30科 ,4 5属 ;虾蟹类共有 2 0种 ;头足类共有 10种 ,隶属于 3目 ,6科 ,6属。三个调查航次都是以鱼类的资源量指数最高 ,资源尾数密度表现为虾蟹类高于头足类 ,资源重量密度除 6月份虾蟹类低于头足类外 ,4月和 9月 2个航次都高于头足类。鱼类和虾蟹类的资源量指数值在 9月份达到最大 ,而 6月份为最低 ;头足类的资源量指数以 4月份最高 ,9月份最低。优势种组成的变化表现为 :4月份为黄鲫和小黄鱼 ,6月份为、黄和太平洋褶柔鱼 ,9月份为带鱼和小黄鱼。  相似文献   

11.
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的743尾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探讨其摄食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斑头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包括11个类群,主要摄食多毛类(Polychaeta),其次是鱼卵、海藻类、海草类、口足类(Stomatopoda)、端足类(Amphipoda)和鱼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多毛类以外,春季还摄食口足类和虾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和蟹类,秋季还摄食鱼卵和鱼类,冬季摄食鱼卵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斑头鱼喜食海草和海藻等植物性饵料,体长80~199 mm的个体喜食多毛类、鱼类和虾蟹类等,体长19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多毛类和鱼卵等。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100 mm的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着体长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和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对斑头鱼5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了DNA条形码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属。结论认为,斑头鱼的摄食习性会随季节、个体生长和栖息海域饵料生物的种类和丰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蟹、淡水龙虾、罗氏沼虾、克氏原螯虾、青虾等成为新的养殖热点。许多养殖户原来养殖鲤、鲫、鲢、鳙等常规品种,现在也改养虾蟹类,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养殖户盲目上马,结果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赔了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重视池塘改造,没有为虾蟹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造成病害、逃逸及生长速度减慢等,直接导致产量低、成活率低、规格小,从而最终影响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养殖虾蟹类池塘改造要点,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1水质鱼快速生长要求水质“肥、活…  相似文献   

13.
汕头——台浅渔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长年有粤东沿岸水注入,年经流量高达5亿米^3,有明显涌升区和涡动区形成,使渔场有机质和无机盐类极其丰富,浮游生物繁多,为各种经济鱼、虾蟹类和幼鱼提供充足的饵料,同时也是鱼、虾、蟹和头足类产卵、索饵、繁殖、生长、越冬的良好场所。渔场总面积约5万公里2,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4年浙江渔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并引用了宁波海洋局黄东海实况调查资料,阐明了1994年渔类丰产原因,渔业资源动态的特点,重点叙述了资源状况较好的虾蟹类,鲐Shen鱼和头足类的生产动态,评价浙江渔场的渔业资源状况,提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持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及抗应激新产品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水产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等养殖对象难免要面临着越来越多应激因素的刺激影响,如水质污染、气候冷热突变、长途运输等等,这些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不但能直接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严重的可导致鱼虾蟹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患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水草在鱼虾蟹类健康养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杰 《齐鲁渔业》2007,24(9):21-22
水草在鱼虾蟹类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推广,本文将水草的作用介绍如下:1为鱼虾蟹提供丰富的饵料鲜嫩的水草具有营养丰富,摄取方便,适口性好、无污染等特点,是河蟹、青虾和草食性鱼类等喜食的天然饵料,如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等。水草的茎叶和根部根须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含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渔业调整中,为了使虾蟹池中的低值鱼虾转化为高档鱼产品,增加水体的养殖效益,我市从2001年开始了虾蟹池中套养鳜鱼试验。通过4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仅就虾蟹池套养鳜鱼塘口的疾病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虾蟹类眼柄激素的生理生化及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壳动物内分泌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虾蟹类、虾蟹类内分泌学研究对于揭示甲南动物的生长与繁殖以及指导经济虾蟹类养殖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眼柄内分泌激素在调控甲壳运物的蜕皮、变态发育、生殖、血糖平衡及体内的渗透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热点^[1,2]。本主要对虾蟹类的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激素和种类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特别是基因结构及克隆等方面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虾蟹类内分泌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鱼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不需专设防逃墙,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逸,在不影响鱼产量的前提下,增加虾蟹的产量,提高水体产出率。我市在该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养殖效果。2002年,实行鱼虾蟹混养技术的152亩精养鱼塘,平均亩产鱼550公斤,亩产虾10公斤,亩产河蟹22公斤。现将关键技术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1.1鱼虾蟹混养的池塘,应根据鱼虾蟹活动、摄食、生长的不同习惯进行综合设计和建设,池塘结构介于标准精养鱼塘与养蟹池塘之间。其要求是利用现有精养鱼塘,…  相似文献   

20.
陈芝梦 《中国水产》2010,(10):72-72
8月,南海伏季休渔结束,海水捕捞恢复正常,对水产品价格影响开始显现。从省内各大相关水产批发市场汇总的数据来看,水产品价格总水平比7月下降4.35%,其中海水产品下降10.91%,淡水产品上涨0.61%,虾蟹类下降7.00%,贝类及腌干类分别上涨2.10%和下降2.02%。与去年同比总水平上涨11.51%,其中海水产品上涨7.10%,淡水产品上涨15.04%,虾蟹类上涨9.65%,贝类及腌干类分别上涨8.04%和24.19%。(数据对照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