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是国内木材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前期无节制的大面积种植,且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稳定性,不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以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文献,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评述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提出今后桉树人工林改造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国家全方位支持森林康养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综合效益日益凸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森林是康养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森林中的植物通过挥发出有益气体来达到修身养性、治疗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调节亚健康状态的作用。通过挖掘花榈木在森林康养中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发现花榈木非常契合森林康养功效的作用机制与基本内涵,是优良的康养型珍贵树种,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理想的营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针对华北落叶松、白桦等3种森林类型片面重视经济价值的实际现状,按照现阶段民众对森林的价值需求,构建了生态美化技术路线,实施系统化、目标化综合经营,增强森林的生态、美化、康养价值,促进森林的效益和作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济效益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我国桉树人工林栽培的现状及各分布区的一些试验研究,对桉树人工林及桉树防护林带抵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作、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及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与探讨,提出了在经营中进一步树立生态经济观点,加强桉树生态经济研究的初步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主要人工林树种,种植面积达360万hm2,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大量木材,推进生态文明。在桉树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产生、理论概念、内涵和实施步骤,融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和桉树人工林栽培管理技术,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对策,以期为桉树人工林经营者、林业科研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21,(2):82-84
以林业司法鉴定实务中19.597 6 hm~2桉树人工林滥伐案件为例,研究滥伐对桉树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滥伐造成固碳释氧、调节水量、净化水质、保肥的作用大大削弱,对土壤流失、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功能影响不大。根据相应方法测算得到固碳释氧的损失价值为10 747元/(hm~2·a),净化大气环境的损失价值为3 458元/(hm~2·a),积累营养物质的损失价值为2 271元/(hm~2·a);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322 890元;生态环境修复费为282 205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和生态环境修复费合计为605 095元。通过实例分析,旨在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赔偿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和林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部分经营者缺乏森林生态经营的理念,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对桉树进行如机耕全垦整地、高密度种植、单一品种长期连续使用、不合理施肥、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使用除草剂和超短轮伐期等不合理经营,带来了如生态脆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依据滇中高原广布的直干桉、蓝桉人工林的一些调查材料,分析了桉树种植在高原上成功的因素,以及桉树人工林林分的组成、结构、成林过程和林分生态学的特点。通过种类组成、生态习性、水热特点及其变化过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桉树林具有恢复森林环境的作用,以此评价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9.
滇中高原桉树人工林植被恢复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滇中高原广布的直干桉、蓝桉人工林的一些调查材料,分析了桉树种植在高原上成功的因素,以及桉树人工林林分的组成、结构、成林过程和林分生态学的特点。通过种类组成、生态习性、水热特点及其变化过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树林具有恢复森林环境的作用,以此评价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森林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的保健、疗养、养生等综合功能,服务人群健康需求的新兴业态,把林业与健康服务业深度结合,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既服务民生、又促进经济增长的"双赢"发展道路。文章介绍了广元市森林康养产业的现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完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主体,以农民为主体的森林康养人家,多种所有制结合,开发森林康养系列产品和打造品牌;优化森林景观,营建森林康养生态廊道;传播生态文化,营造森林康养社会氛围。可为各地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评价怀化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密林的质量,从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层次结构及三维绿量密度等方面 查找城市公园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及周边地区在城市公园绿地新建或改建过程中构建 生态型密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选取怀化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 40个有代表性的密林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功能和视 觉效果为准则层建立公园密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综合得 分和评价等级 。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为 I级的密林 9个,其中郊野公园 7个、城市公园 2个 。 与郊野公园相比较,城市公园 密林主要存在植物种类单 一、乡土植物比例低、乔木植物数量组成不合理:层次结构简单、郁闭度值小:乔木、灌木株数密度 小,总三维绿量密度小等不足 。针对城市公园密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控制部分植物过多种植、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合 理引进外来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等总体优化策略,并对城市各公园的密林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竹子种类丰富、产量大,但综合利用率较低,每年均会产生大量竹子废弃物 。利用竹子废弃物开发园艺基 质,既可缓解竹子废弃物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又可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本研究从竹子废弃物基质化 利用角度,综述了竹子废弃物(包括竹炭基质、竹屑基质、竹纤维基质以及竹醋液基质改良剂)基质化利用工艺手段及其性 能,并阐明了竹子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以期为其绿色、低碳、环保化再利用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园 艺基质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落实自然保护地优化工作,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武汉大雾 山森林公园内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 723种,其中蕨类植物 29种,裸子植物 8种,被子 植物 687种(含栽培种) 。基于调查结果,系统分析了大雾山植被类型及群落特征、植物种类、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植物资 源特色,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 和 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 N 最高,其次是 K 和 Ca,Mg 和 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相似文献   

15.
采集抗寒巨桉单株的萌芽条,通过组培方式繁殖试验苗,以邓恩桉、赤桉、巨桉无性系Eg5、广林九、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等品系作对照,经过多点对比试验的生长观测、抗寒性调查、抗雪压调查以及主要病虫害抗性的测定与调查,综合评价了井冈1号的生长与适应性,并讨论了井冈1号的适宜栽培区域和发展前景。结果表明:井冈1号的抗寒性与邓恩桉、赤桉接近,但抗雪压能力较邓恩桉、DH3229好,井冈1号的保存率、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均比邓恩桉、赤桉、Eg5等抗寒品系好。  相似文献   

16.
桉树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是多种用途的速生用材和薪材树种。但纯林连续多代经营易引起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地力衰退,木材产量下降,因而期望通过树种混交来保持和培肥地力。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琼海县阳江镇林场和上埇乡林场选择根瘤发达,枯枝落叶量大,具有固氮改土能力,且幼树阶段耐一定程度庇荫的大叶相思和黑荆进行混交试验。现将3年观测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邓恩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邓恩桉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继代和生根过程中培养基的正交试验优化筛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接种时,不同无性系邓恩桉芽的诱导以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均有较大差异,MS+BA 0.2mg·L-1+IBA 1.0mg·L-1为最适于接种诱导的培养基;继代培养过程中BA为芽增殖系数最主要的影响因子,IBA为苗高生长最主要的影响因子,MS+BA 0.5mg·L-1+IBA 1.0-1.5mg·L-1+蔗糖30g·L-1为理论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过程中,探讨了使用不同的生长激素和营养素配比构成的混合物①、混合物②和混合物③对生根的影响,其中混合物①为生根率及发根根数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混合物①2mg·L-1+混合物②125ml·L-1或250ml·L-1+混合物③1.5mg·L-1为理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以相应的理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基础,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对培养基配方作进一步的优化调整,邓恩桉试管苗继代增殖系数可达4.5以上,生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产多层压机生产线生产E1级刨花板的方法,阐述了胶黏剂制胶、施加、热压工艺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松节油为原料合成了3-对■烯-1-胺,继而以磺酰氯为磺酰化试剂、三乙胺为缚酸剂,合成了10种3-对■烯-1-磺酰胺类化合物(2a~2j)。通过FT-IR、1H NMR、13C NMR和LC-MS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对稗草的芽后除草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对■烯-1-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收率为60%~87%,各种结构表征图谱与化合物特征相符,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中3-对■烯-1-丙基磺酰胺(2f)的除草活性最好,对茎长和根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36和0.17 mmol/L。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对■烯-1-基磺酰胺类化合物毒性较低,对正常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C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C 3T3的体外增殖均无显著抑制。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含烷基的磺酰胺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明显高于含芳基的,当烷基为3个碳原子时活性最好,但是当烷基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会减弱其活性;苯环或萘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甲基、甲氧基)时活性比连吸电子基团(F、C...  相似文献   

20.
杉木rDNA ITS-1区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是由一些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多基因家族。rRNA基因以串联重复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每个细胞中的拷贝数目在1000~10,000之间,由于rRNA基因中包含了进化速度不等的编码区、非编码转录区和非转录区,因而可以选择其中保守程度不同的片段作分子标记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及遗传变异。ITS是核糖体DNA中介于18s和5-8s之间(ITS-1)以及5-8s和26s(ITS-2)之间的转录间隔区,目前已研究过的被子植物ITS-1一般小于700bp(AlvarezBulyllae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