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采集杜仲老林区的土壤和腐殖质,以杜仲皮作为基质多次富集培养,分离其优势菌,通过测定其发酵性能指标并建立菌株综合选择指数,筛选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优良菌株,并研究优良菌株的发酵适宜条件。筛选出了优良菌株P-24,该菌株具有降解能力强,发酵周期短,杜仲胶的发酵损失率小等优点,其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基质含水率65%、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发酵12d,杜仲皮的发酵物去除率可达93.02%,发酵剩余物中杜仲胶的含量为74.71%,杜仲胶的得率为5.25%。筛选优良菌株是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关键;菌株P-24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具有地域特色高产果胶酶的酵母菌株,改善葡萄酒品质.【方法】试验以156株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经初筛、复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菌株MQFEC-2,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当产酶培养基初始pH值为5.0,产酶温度为30℃,接种量为6.0%,产酶时间为72h时,此菌株产酶的酶活力最高,通过验证试验得其产酶酶活为35.85U/mL;各因素对酶活力影响大小依次为:产酶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产酶时间接种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从腐烂紫菜中分离的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产琼胶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初始pH、发酵温度、盐度等因素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氮源和碳源对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活力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该菌株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Stenotrophomonas sp.Z705菌株发酵产琼胶酶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25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3h、初始pH 7.2、发酵温度28℃、盐度3.4%;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5.0g/L、酵母浸膏1.50g/L、琼胶0.30g/L。【结论】在最佳组成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琼胶酶活力稳定在87.1U/mL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酵母菌菌株0939-5产挥发性抑菌物质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及培养条件。【方法】以酵母菌菌株0939-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该菌株的固体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酵母菌0939-5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为玉米粉,最佳碳源及浓度为葡萄糖2%,最佳无机盐及浓度为MgSO40.1%;菌株0939-5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浓度1×108CFU/mL、接种量10%、初始pH4、初始含水量为40%。【结论】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玉米粉作为固体发酵基质,分别以添加葡萄糖2%、MgSO40.1%,培养条件为接种浓度1×108CFU/mL、接种量10%、初始pH4、初始含水量为40%时,25℃培养5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王军  黄秀琴  王洁  曾庆福  陈悟  陈洪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02-17904
[目的]挖掘新的高效产果胶酶菌株,为优化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从沤麻池的厌氧泥、腐败的麻、苎麻园土壤中分离高产果胶酶菌株,在果胶平板上筛选、复筛选其中生长速度快、透明圈大、高产果胶酶的菌株,对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8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其中HY11产果胶酶活最高;该菌株在pH值为6、温度为35℃、时间为30 h、2.0%菜籽饼为碳源、1.0%NH_4H_2PO_4为氮源的培养基中为最佳发酵条件,果胶酶活力达到453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3.52%。[结论]获得了高产果胶酶菌株HY11,优化后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其产酶活力。  相似文献   

7.
一株菠萝叶纤维脱胶菌产果胶酶的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保存的1株能分解果胶的菌株进行发酵罐发酵和摇瓶培养,并用DNS法测定了果胶酶活力及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用发酵罐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在接种后10 h出现最大值,而摇瓶发酵的果胶酶活力峰值出现在接种后11 h,果胶酶活力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pH值为5.0,金属离子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Li+、Zn2+对酶活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方法]通过菌种筛选与鉴定试验,研究5种碳源(麸皮、滤纸、葡萄糖、蔗糖和CMC)、5种氮源(蛋白胨、硫酸铵、草酸铵、硝酸铵、柠檬酸)、培养时间、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和5个培养温度(22、263、03、4和38℃)对微生物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土壤、牛粪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微生物菌株,其中1株T2菌丝密集,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经鉴定为木霉菌。T2菌株最适宜的产酶条件是:碳源为麸皮、羧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物质、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培养时间为3~4 h、液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4~6、培养温度为26~34℃。[结论]T2菌株在30℃下培养时,相应的滤纸酶活力、CMC酶活力最高值分别为10.72和47.52 U/g。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Zhang-LL和副干酪乳杆菌KL1)发酵复方中草药,考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发酵工艺参数。【方法】Zhang-LL和KL1菌株经活化、扩增后发酵复方中草药,从发酵液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复方中药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正交试验设计,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后多糖含量和得率,确定最优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5.0,接种量5%,发酵温度34℃,时间72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复方中药液的多糖得率为1.13%,是优化前的1.65倍,未发酵的2.51倍。  相似文献   

10.
以高浓度植物皂素提取液为发酵基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CICC 23083)和地衣芽孢杆菌(CICC21085)发酵表达蛋白酶、果胶酶和脂肪酶。当基质中添加3%酵母膏时,CICC 23083单独发酵共表达蛋白酶和果胶酶,这两种酶在32 h获得最大酶活力(分别为792.6和4 352.9 U/mL);而当基质中添加9%蔗糖时,两种酶分别在32 h和16 h获得最大酶活力(258.5和2 497.5 U/mL)。在双菌株混合发酵表达3种酶的研究中,当基质中添加3%酵母膏,脂肪酶、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高酶活力分别达166.7、245.8和4 281.6 U/mL。当基质中添加7%蔗糖,最高脂肪酶活力降至133.3 U/mL,而蛋白酶和果胶酶最大酶活力分别提高至327.4和3 318.2 U/mL。双菌株混合发酵液的相对去污力比单菌株发酵液分别提高11.1、15.2个百分点,比未发酵植物皂素提取液提高22.6个百分点。发酵前后的皂素液泡沫高度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157±5)mm。  相似文献   

11.
12.
The problem of how rubber is synthesized in the plant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portions: (i) the nature of the monomer used and how this monomer is synthesized, and (ii) the nature of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by which the monomer is transformed to rubber.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the monomer appears to be the 5-carbon branched-chain compound beta-methylcrotonic acid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This substance is synthesized in the plant from acetyl-coA. With respect to the second, no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since polymerization of the 5-carbon monomer units to polymers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outside the living plant.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天然橡胶的年消费量比任一种合成橡胶都多。但是,这种天然产品的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这蝗因素与合成橡胶的生产无关。例如产胶乳橡胶树的品系、树龄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天然橡胶的质量。天然橡胶的分子量呈双峰或单峰分布,其分子量分布有三种类型。A型的分布为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子量较小的峰值几乎与分子鼍较大的峰值相等;B型也是双峰分布,分子量较小的峰值为分子鼍较大的峰值的一半或更小;C型为不对称的单峰分布。  相似文献   

14.
A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oxide)-poly(butadiene) (PEO-PB) diblock copolymer containing 50 weight percent PEO forms gigantic wormlike micelles at low concentrations (<5 percent by weight) in water. Subsequent generation of free radicals with a conventional water-based redox reaction leads to chemical cross-linking of the PB cores without disruption of the cylindrical morphology, as evidenced by cryo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mall-angle neutron scattering experiments. These wormlike rubber micelles exhibit unusual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in water.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收集和调研访谈法,梳理总结了国外橡胶主产国的橡胶补贴政策,并调查分析了海南胶农对橡胶良种补贴政策的满意度。从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支持和保护天然橡胶价格、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创新补贴形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南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Logistic模型,基于海南省5个地区306户天然橡胶胶农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胶农的文化程度、对合作社的认知度、种植规模、生产资料供应问题及对其他合作组织的满意度对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最显著,前四者对胶农选择行为的影响呈正方向变动关系,后者呈负方向变动关系。【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胶农认识,树立典型、先进带动,提高合作社工作效率、为胶农创造经济效益,以提高胶农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促进海南橡胶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天甲橡胶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降解,结果表明,MG-30在氮气中的热降解为一步反应,降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升高,降解率基本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起始降解温度T0=0.448B 362.4℃,最大降解速率降解温度Tp=.0545B 380.7℃,终止降解温度Tf=0.476B 40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区的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为橡胶林高效种植管理及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南和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橡胶树根际土壤样品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海南和西双版纳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根际真菌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西双版纳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海南,但其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低于海南。降雨量和铵态氮(AN)对海南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速效钾(AK)和全钾(TK)对西双版纳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优势菌门中,子囊菌门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担子菌门与SOM呈正相关被孢霉门与SOM、AK呈显著负相关。在OTU水平上,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Shannon指数高于西双版纳,差异极显著(P<0.01);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γ多样性更大。海南橡胶林根际真菌中内生菌—凋落物腐生菌—土壤腐生菌(Endophyte-litter saprotroph soil saprotroph)、真菌寄生菌(Fungal parasite)和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西双版纳橡胶林根际真菌。【结论】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橡胶树根际真菌的最主要原因,西双版纳的SOM高于海南,从而导致西双版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子囊菌门较低,且西双版纳的AK也高于海南,故西双版纳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LI-6400测定了超高产橡胶芽接树PB86茎干(接穗)割面涂乙烯利刺激剂后的叶片光合参数.结果表明,普通芽接树和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大,胞间CO2浓度(C i)则随之下降的趋势;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叶片的Pn、Gs、Tr和C i均大于普通芽接树,且有随光照强度增强差异增大的趋势.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光饱和点(LSP)与普通芽接树有显著差异.以上表明,在乙烯利刺激下,超高产橡胶芽接树能充分利用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木材纤维/橡胶粉复合板(以下简称"木/橡复合板")的贴面性能,为强化地板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脲醛树脂为胶黏剂(施胶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总质量的10%),采用15~30目(0.55~1.18mm)粒径的橡胶粉与木材纤维复合压制强化地板基材(橡胶掺入量为绝干纤维和橡胶质量和的10%;板目标密度0.80g/cm3),再在2MPa热压压力、180℃热压温度和30s热压时间的工艺条件下用浸渍纸贴面,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7-1999测试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基于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定义"面粗糙度Ra′"新指标,定量分析木/橡复合板贴面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并借助MATLAB软件模拟板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木/橡复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达到0.95~1.05MPa,掺入橡胶粉对贴面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木/橡复合板的面粗糙度Ra′值达到1.10~1.21μm,显著大于100%木材纤维板的0.73μm;复合板砂光发生了"掉粒"现象,板面残余微观凹坑,导致浸渍纸贴面后,所有复合板表面出现了"湿花"缺陷,但表面平整性趋于一致。【结论】浸渍纸贴面木/橡复合强化地板工艺技术可行,橡胶粉的掺入对贴面强度和贴面后的表面平整性没有显著影响,采用"面粗糙度Ra′"可有效量化板材的表面平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