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乔纳金苹果果实品质的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非线性规划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了不同生态区乔纳金果实品质差异,探讨了主要苹果产区的乔纳金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了主要气象因子与苹果品质关系的回方程,求出果实品质优质的主要气象因子指标体系和最适值:9月降雨量85mm,5、9月相对湿度65%和68%,5月平均温度12.2℃,5、8、9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0℃、10.5℃、11.0℃,9、10月平均最高气温22.5℃、21.5℃,9、10月平均最低气温8.5℃,≥10℃积温3214℃,5、8、9月日照时数213、235、209h。  相似文献   

2.
"平凉金果"生态适宜性气候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堂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86-12388
应用甘肃省平凉市1986~2007年的苹果产量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苹果产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合影响苹果品质的气象要素,确定了“平凉金果”生态气候适宜性指标是4~10月≥10℃积温,4~10月平均气温、6—8月≥30℃的日数,6~9月日较差,4~10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对平猿市苹果种植进行了区划,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苹果种植中科学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金冠苹果的合理区划、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随机取川藏高海拔地区四川茂县、小金、盐源、康定及西藏林芝5个重要产地的金冠苹果果实,测定其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及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含量),同时收集5地2012和2013年金冠苹果果实发育主要时期各月(5-8月)及年主要气象资料(均温、平均昼夜温差、≥10℃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金冠苹果生产需要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金冠苹果在5个产地品质差异显著,在小金表现较好;8月均温、5-8月及年均昼夜温差、年降雨量、6-8月及年日照时数是影响该地区金冠苹果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8月均温19.1-21.3℃,5、6、7、8月及年均昼夜温差分别为10.6-12.3,11.0,9.7,11.7-13.3和12.8℃,7月≥10℃积温约636.5℃,6月及年降雨量分别为169.4和637.1-787.9mm,6、7、8月及年日照时数分别为154.3,174.6-200.8,153.5和2 405.6h是金冠苹果在川藏高海拔地区表现优良的适宜气象因子。【结论】确定了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优质生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金华气象局2011—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梨树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计算翠冠梨主要物候期生长量和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花期生物学零度,并通过有效积温的方法对梨树始花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翠冠梨抽梢始于3月中旬,果实膨大期始于4月下旬,其膨大速度与水分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与累积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果实膨大期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花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因子,其中折光糖度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果重和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和花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始花期大约出现在3月下旬,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在76.58~83.76 ℃·d,建立相应模型对2018、2019和2020年金华翠冠梨的始花期进行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为金华梨树始花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烟叶钾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理论结合生产实际选出与烟叶钾含量相关的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等4个气象因子,并建立了烟叶钾含量(因变量)与4个气象因子(自变量)之间的3D交互效应图。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对烟叶钾含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总日照时数>≥15℃有效积温>总降水量>≥25℃有效积温>≥20℃有效积温。两因子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湿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湿度和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降水量对钾含量存在协同作用;而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在低温和高湿情况下相互独立。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气象因素提升烤烟烟叶元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0-2012年对常德丘陵地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类型区栽培的湘林22号油茶长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与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生态类型区湘林22号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差异较大;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有效积温、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湘林22号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红美人柑橘品质的影响,连续3 a检测红美人柑橘的6个品质指标,并收集整理产地5个主要气象指标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红美人柑橘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美人柑橘萌芽期降水量与果实蔗糖、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期的日照时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理落果期,平均气温和≥10 ℃活动积温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采收期时,当平均气温在18.5~19.5 ℃、≥10 ℃活动积温在565.3~596.7 ℃,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果实糖分累积。果实固酸比与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采收期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红美人果实风味的关键因素,昼夜温差大,果实风味更佳。因此,做好红美人采收期保温保热,适当提高该时期的环境温度和热量,并采用设施栽培技术调整萌芽期和采收期棚内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冬枣气象生态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5个不同引种栽培地区试验园冬枣的物候期、产量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分析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象条件、枣树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①冬枣栽培适宜的气象生态条件是盛花期日平均气温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在55%以上;果实迅速生长期日平均气温为25~27℃;果实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为18~21℃,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无霜期在185 d以上。②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地区、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与冬枣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和产量品质比较接近,适宜冬枣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因气温较低、有效积温少和无霜期短冬枣不能正常着色成熟,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三门峡红富士苹果始花期预测水平和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苹果始花期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数据组合,利用回归法建立了4种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旬平均气温、下旬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0℃积温、≥3℃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的负相关;<0℃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正相关。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始花期之间相关性差。通过模型检验,基于≥3℃活动积温和<0℃积温模型作为最优始花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当地苹果花节气象服务及指导花期冻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2004-2018年昌平区苹果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昌平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3月底-4月(萌芽-开花期)平均最低气温,7月(生长后期)平均气温,8月(膨大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湿度,9月(着色前期)气温日较差,10月(着色后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湿度。今后昌平区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萌芽-开花期低温冻害、生长期高温、膨大期高温以及着色期高湿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果实质地品质特征差异,分析气象因子对其质地品质的影响,为区域骏枣栽培的合理区划、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环塔里木盆地骏枣种植现状,以地州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分别选取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田地区(策勒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4个研究靶区,依据区域气象气候条件将其分别归为4个生态区:干旱中温微风区(Ⅰ区)、偏干旱高温大风区(Ⅱ区)、极干旱高温微风区(Ⅲ区)和偏干旱中温疾风区(Ⅳ区)。于2018-2019年骏枣完熟期采摘果实,通过质地剖面分析(TPA)测定其质地品质指标(硬度、黏附性、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回复性),同时收集4个生态区2000-2015年的平均气压、降水量等13项气象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骏枣质地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骏枣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可将7个枣果品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与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度、咀嚼度有较大正相关,第2主成分与黏附性、回复性有较大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4个生态区骏枣综合质地品质进行分析,得分高低依次为Ⅳ区>Ⅱ区>Ⅰ区>Ⅲ区,以Ⅳ区最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气象因子对骏枣质地品质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大,且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靶区骏枣种植达优良质地品质的最适宜气象条件为:最高气温38.48 ℃、最低气温-17.59 ℃、年降水量82.20 mm、年蒸发量1 511.30 mm、平均风速1.29 m/s、年日照时数2 952.22 h;在此条件下骏枣的质地品质指标优化值分别为:硬度7.73 N、黏附性-2.49、弹性3.54、内聚性0.85、胶着度6.54 N、咀嚼度6.19 N、回复性0.79。【结论】环塔里木盆地4个生态区骏枣质地品质特征有较大差异,气象因子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晰渭北西部旬邑、渭北东部白水、陕北洛川、甘肃静宁、山西临猗、河南灵宝等六个不同苹果产区气候资源优势,确定苹果气候地理优势产区。【方法】利用苹果不同种植区生长气象指标和影响苹果品质的气候评价指标,选取1981-2016年的历史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了苹果产区气候资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陕西的旬邑、白水、洛川3县相对于相邻省份的静宁、灵宝、临猗各项气象指标更加符合苹果生长气象指标。旬邑、洛川的气象条件更有利于苹果品质的形成,9项气象指标,旬邑、洛川均有5项达标。【结论】旬邑立地条件优越,气候资源除夏季空气湿度略高于苹果生长最适宜范围以外,其余的光、温、水气候条件最适宜苹果树生长,总体上旬邑属于富士系苹果栽植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渭北黄土高原主栽苹果品种与"富士"的亲和性,为提高"富士"苹果品质,特别是改善其果形偏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选择"秦冠"、"粉红女士"、"嘎拉"、"新红星"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调查坐果率、果实种子数及有种子的心室数,并进行荧光显微压片,观察花粉萌发及生长动态。【结果】不同授粉品种对"红富士"苹果坐果率、果实平均种子数、有种子的心室数均有不同影响。其中"秦冠"、"嘎拉"授粉后坐果率较高,"粉红女士"授粉后坐果率最低;"秦冠"、"嘎拉"、"新红星"授粉的果实平均种子数和有种子的心室数均较高,分别为8.23,8.49,8.18个和4.84,4.77,4.72个,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粉红女士"授粉平均种子数和有种子的心室数最少。荧光显微观察发现,4个品种的花粉均在授粉8h开始萌发,24h萌发量达到最大,48h花粉管伸入花柱1/2处,72h到达3/4处,但花粉管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授粉96h时,"秦冠"、"新红星"花粉管穿过花柱的基部进入子房室,而"粉红女士"、"嘎拉"在授粉120h时仅有极少数花粉管进入子房室。【结论】"秦冠"与"富士"的亲和性较强,"粉红女士"与"富士"的亲和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宁夏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夏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盐池、海原)和南部(西吉、隆德)4个区县1971-2007年以及北部(青铜峡、石嘴山)2个市1971-1985年的马铃薯产量统计资料,及对应的各地气象台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试验。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内各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马铃薯最终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影响宁夏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气候因子为4月日照时数;中部为4月日照时数、7月降水量;北部为6-8月降水量及8月的日照时数和气温。利用积分回归法得到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气温,其次为降水和日照,其中气温在结薯期对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的负效应,降水在结薯期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正效应。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得到对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南部为7月上旬降水量,中部为7月降水量,北部为8月上旬降水量。【结论】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糖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苹果品质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苹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且果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糖,秦冠、新红星、富士Ⅰ、富士Ⅱ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弘前富士、金冠、华冠、粉红女士、乔纳金、皮诺娃、红玉、澳洲青苹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苹果果实中的有机酸有苹果酸、琥珀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其中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甜度/总酸值比较高的是华冠和秦冠(>400),金冠、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乔纳金介于200~400,较低的是新红星、澳洲青苹、红玉、皮诺娃和粉红女士(<200)。【结论】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秦冠、金冠、乔纳金、新红星、皮诺娃、华冠果实中的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粉红女士、澳洲青苹、红玉中主要为果糖和蔗糖;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有机酸均主要为苹果酸。甜度/总酸值是影响苹果果实甜酸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粉红女士苹果冷藏与常温贮藏的乙烯代谢及果实品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苹果新品种"粉红女士"为试材,研究了低温冷藏与室温贮藏中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内源乙烯浓度及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0~2℃冷藏显著抑制了果实乙烯释放,室温贮藏乙烯最高峰值是0~2℃冷藏的1.6倍.冷藏可显著降低粉红女士果实内源乙烯浓度,高峰值仅为室温贮藏的51.7.0~2℃冷藏90 d后,粉红女士苹果较新鲜,较室温贮藏果肉硬度高12.5,总酸高0.2,出汁率高1.51.在整个贮藏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江西省油茶油酸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系模型,为江西省油茶品质气候评价及油茶品质气候区划等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6份油茶油酸含量检测数据(2018—2019年江西九江市柴桑区、丰城市和万安县油茶油酸含量检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2018—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影响江西油茶油酸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江西省油茶油酸含量气象评价模型,再利用10组油茶油酸含量检测数据(2018—2019年江西省10家油茶基地油茶油酸含量检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影响江西省油茶油酸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有10月下旬—11月下旬降水日数(X2)、3月极端最高气温(X6)、8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日较差(X9)和10月下旬—11月下旬日照时数(X12),其中10月下旬—11月下旬降水日数对油茶油酸含量影响最大。研究建立的油酸含量(Y)气象评价模型为Y=0.1777X2+0.1078X6+0.2320X9-0.0152X12+75.5950,模型决定系数R2=0.9871。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油茶油酸含量评价值与实测值之差在±5%以内,模型对油酸含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准确率为70%。【结论】依据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江西省油茶油酸含量气象评价模型准确率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气象条件对油茶油酸含量的影响程度,可应用于江西省油茶气候品质评价,同时可为油茶品质气候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主要气象因子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为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等,对"中棉29号"和"湘杂棉3号"进行不同年份气象因子与纤维品质间的定量分析。【结果】在湖南省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所结棉桃的纤维品质最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时间长、温度高有利于棉纤维成熟,麦克隆值、纤维长度、比强度同时增加;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温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纤维综合品质的主导因子;棉花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比强度三者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91.16%;温度、日照时数对提高纤维品质有利,空气湿度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降水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纤维综合品质起正作用,超过一定范围后反而起负作用。【结论】温度在30~31℃、光照时间在6~10 h、空气湿度在65%~74%、降水量均匀且在2~4 mm时,棉花纤维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9.
北五味子物候的观测及气象要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候与气象因子相结合的同步观测方法,对长春地区北五味子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其生长率的气象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五味子返青前候平均气温在-5℃时可视为返青期即将开始的温度指标.日平均气温在-2℃时枝条开始返青.候平均气温≥5℃或≥5℃的有效积温高于20℃可作为进入树液流动期的温度指标.≥5℃的有效积温100℃是进入展叶期的温度指标.北五味子果实发育到成熟要求平均气温20℃以上,≥10℃有效积温1500℃以上.幼果膨大期是北五味子的水分临界期,此间降水量在70~80mm就可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日平均温度24℃为北五味子生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20.
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限制性生态因子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找出限制苹果品质进一步提高的生态因子,以最大化地实现系统内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以黄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流域为研究区,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对该流域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度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王东沟流域苹果生态适宜度综合效益指数达到0.74,属于中上等水平,从理论上量化了黄土沟壑区为中国优质苹果的适生区;并指出影响该流域苹果品质的生态因子中,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隶属度值最低,分别为0.34和0.35,其次是年降水量,其隶属度值也仅为0.62,而年均温、≥10℃年积温、1月中旬均温、夏季(6—9月)温度日较差、土壤有效磷、有效钾等生态因子的隶属度值均较高,条件较优。【结论】黄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苹果品质的限制性生态因子为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及年降水量,从调控该流域苹果园的肥、水资源入手,将有助于促进黄土沟壑区苹果品质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