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正一、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利用高温对种子进行处理,杀死表面附着的病原菌,可有效解决种子带毒问题。热水处理法:分为温汤浸种(55℃)和热水烫种(70℃~75℃)两种。消毒效果:55℃~60℃浸种10分钟可杀死真菌;60℃~65℃浸种10分钟可杀死细菌;65℃~70℃浸种10分钟可杀死病毒。2.拌种:用种子量的2%苗菌敌拌种(50克种子用药1克)。3.药剂防治:出苗后用苗菌敌或绿亨二号600~8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2.
研究白及种子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对其萌发及原球茎生长影响。25℃为对照,白及种子分别用40~60℃不同时间(5~60min)处理,在纯净水、光照下培养15d后对萌发及生长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培养15d时对照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达100%,原球茎直径约为0.38mm; 40℃处理5~60min对白及种子萌发率和原球茎生长无显著影响; 50℃、55℃、60℃处理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60℃下10min和55℃ 30min种子萌发率为0%;50℃≥35min、55℃≥15min、60℃≥5min对原球茎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50℃(15min和20min)、55℃5min对已萌发种子的原球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些处理组合可以作为其它兰科植物种子处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水杀虫和药剂熏蒸2种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及采用随采随播、上冻前播种、层积沙藏后翌年春天播种3种播种方式来研究其对蒙古栎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处理、播种方式对蒙古栎出苗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种子经过敌敌畏药熏处理后当年9月随采随播出苗率最好,出苗率达87%。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热水处理对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哈密瓜热处理的温度及时间,为哈密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哈密瓜(Cucumis meloL ssp.melo Pang)西州蜜25号为试验材料,热水处理温度分别为50、55和60℃,热水处理时间分别为1、3和5min,研究热水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SSC)、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VC)含量、病害指数、好果率及商品率的影响.并以28 d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为测定指标,采用miscellaneous响应曲面设计,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对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的影响,确定最佳组合条件.[结果]热水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哈密瓜果实硬度、SSC、VC含量的下降,抑制相对电导率及病害指数的上升,保持哈密瓜果实的好果率及商品率.其中以55℃、3 min,55℃、5 min及60℃、3min处理较适宜.[结论]热水处理最佳条件为:55℃、3min,其在贮藏第16 d果实硬度、SSC、V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50.2;、36.8;和14.5;,相对电导率较对照低15.5;;贮藏第28 d果实病害指数较对照低55.0;;贮藏第20d好果率及商品率分别较对照高200.0;、42.9;.  相似文献   

5.
一、种子消毒 番茄种子用50~55 ℃热水烫种15分钟,杀死种子表面病菌.消毒时严格掌握温度,保证时间.  相似文献   

6.
种子含水量密切影响种子活力。蒙古栎种子新采收后含水量较高,不耐贮藏。为探究蒙古栎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耐藏性的影响,将不同含水量蒙古栎种子分别贮藏在低温(4℃)和室温(20℃)条件下,并检测其生理生化变化,评价其耐藏性。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蒙古栎种子为试验对象,利用硅胶干燥法分别控制种子含水量为50%(采后初始含水量)、40%、30%和20%。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种子萌发率和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蒙古栎种子最适贮藏含水量为30%~40%。室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30%耐藏性较好,最长贮藏时间为56 d,并在此期间维持种子萌发率达30.10%以上。低温条件下,种子含水量为40%时的贮藏效果最好。40%含水量种子贮藏84 d后萌发率仍可达45.45%。蒙古栎种子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在前期快速合成,而后稳定下降。同一贮藏条件下,降低种子含水量能有效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丙二醛产生,并促进游离脯氨酸增加。低温贮藏条件下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积累普遍低于室温贮藏。综合结果表明:降低种子初始含水量,在室温和低温贮藏下均可增强蒙古栎种子的耐藏性,低温贮藏整体优于室温贮藏。研究结果为蒙古栎种子合理存储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樟叶越桔种子的萌发率,以在六盘水采集的樟叶越桔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浸种(常温、40℃和60℃)、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溶液浸种(200、1000、1500 mg/L)、不同浓度硼酸溶液浸种(0.2%和0.5%)和不同培养温度(15、20、25、30、35℃)等处理对樟叶越桔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水浴浸种与40℃水浴浸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60℃水浴温度过高,浸种后的种子丧失生命活力;GA_3浸种处理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缩短发芽时间,且萌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萌发率达68.67%,而硼酸浸种无明显作用;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的萌发率差异显著,在15~30℃条件下,种子都能发芽,但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最大萌发率达65.33%。  相似文献   

8.
1.农业防治措施 1.1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减少苗期病害. 1.1.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即2份开水对1份冷水)的水中浸种,边浸边搅拌,随时补充热水,保持温度10~15分钟,然后加冷水降低温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处理对美国腊杨梅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90℃热水浸种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对美国腊杨梅种子发芽效果明显,其中70℃效果最好,发芽个数最多,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热处理对采后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最佳的热处理温度、时间,通过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40、45、50、55℃)热水处理2、5、8、10 min对采后紫果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5℃热水处理2 min延缓了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延迟了西番莲果实后熟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青藏高原牛蒡的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烫种、GA3、KNO3及不同萌发温度对室温与冷冻越冬的牛蒡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牛蒡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随着烫种水温的升高,牛蒡种子的萌发率下降,50℃时萌发率最高,80℃时萌发率最低。GA3100 mg/L时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率下降。100 mg/L GA3处理的冷冻组种子与室温组差异极显著。0.50%KNO3处理的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冷冻组经0.50%KNO3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变温与恒温处理下的牛蒡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冷冻组变温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牛蒡种子在50~60℃热水烫种1、00 mg/L GA3、0.5%KNO3、15~30℃变温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冷冻越冬种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打破野生亚麻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采用5种方法对野生亚麻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40~50℃温汤中浸种10 min后,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为76.67%~81.33%;流水冲洗24~48 h后,发芽率55.33%~58.67%。低温处理对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机械损伤和硫酸处理致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适宜膏桐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人工损伤种皮、剥壳、热水浸种、20%双氧水浸种和清水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膏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人工损伤种皮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为75.00%;剥壳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5.00%;60℃热水浸种10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83.33%,高于其他水温和浸种时间的处理结果;20%双氧水浸种3 mi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为91.67%,高于5和7 min浸种的结果。[结论]膏桐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20%双氧水浸种3 min。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种皮、种子抑制物、温度、层积基质、外源激素以及营养物等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60%硫酸溶液浸泡3 h的种子吸水率适中、活力高,经流水冲洗24 h后种子浸提物对油菜种子的抑制率最低,以珍珠岩作层积基质,经25℃暖温层积9个月和5℃低温层积3个月的发芽率较高,GA3(100 mg/L)+6-BA(10 mg/L)混合溶液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55.8%)最高,用营养混合溶液浸种,于低—高—低温层积后,能明显缩短种子萌发时间。  相似文献   

15.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30+9256
[目的]研究浸种温度及时间对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适合其发芽的温度和用水浸种的时间。[方法]采用普通培养皿发芽法。浸泡温度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在8、14、22、26℃下用蒸馏水浸泡40 min;浸泡时间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分别于22℃下用蒸馏水浸泡10、20、30、40、50、60 min,不浸泡种子为对照(CK)。[结果]影响小根蒜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14℃有利于小根蒜种子发芽,低于或高于14℃均不利于其种发芽。浸种20 min以上都能提高小根蒜种子的发芽率,而浸种40 min的小根蒜种子发芽率是最高的。[结论]在14℃下用蒸馏水浸种40 min后小根蒜种子发芽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建锋  万正煌  李莉  陈宏伟  伍广洪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9-2722,2727
对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储藏期间害虫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各虫态对极限温度的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和幼虫耐极限高、低温的能力均大于成虫和卵;蛹是绿豆象最耐低温的虫态,-5℃时完全杀灭蛹需要256 h,-10℃时完全杀灭卵、幼虫、蛹均需32 h,而杀灭成虫仅需8 h,-20℃防治所需时间较短,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蛹也是绿豆象最耐高温的虫态;45℃处理下完全杀灭需要32h,而50℃防治见效较快,4h即可完全防治绿豆象;极限高温处理对绿豆种子生命力和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利用极限温度可有效防治绿豆象且对绿豆种子无影响,在保证食品安全、促进绿色储粮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西南干热河谷的代表物种坡柳[Dodonaea viscosa(L.)Jacq]种子为试验材料,萌发前以40、60、80、100℃4个高温处理,探讨萌发前高温处理对坡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讨论火在干热河谷植被形成中扮演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高于40℃时,坡柳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常温对照,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80℃处理10 min时萌发率最高,达63.00%±2.55%;储存1年后的坡柳种子仍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与传统的热水浸种相比,萌发前干燥高温处理过的坡柳种子,其萌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膏桐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方法]分别采用室温清水浸种18h,60℃清水浸种10min,20%双氧水浸种3min和无任何处理的膏桐种子,放置于15.0、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下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膏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15.0℃条件下膏桐种子不能萌发;温度在17.5~30.0℃时,膏桐种子均可萌发,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提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温度在25.0~30.0℃时,膏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都不显著。[结论]不同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不同,20%双氧水浸种3min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0℃,其他方法处理的膏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