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生长在非控温控光下的4个冬性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供体,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发现,多数品种在开花3~7d内取材最为适宜.在甘蓝型油莱小孢子培养中只有单核晚期的小孢子才可能发育成胚状体,而花药培养时处于单核早期的小孢子易于发育成胚状体.在适当花期选取发育比较一致的单核晚期小孢子培养.经数小时后,部分小孢子便开始膨大,这是小孢子发育成胚的最早标志,膨大的小孢子中,有部分形成多细胞球并进一步发育成胚.用春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进行蔗糖浓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培养3d后,在16%蔗糖培养基中存活的小孢子最多,达16.13%,培养30d后,胚状体诱导频率则以13%蔗糖浓度为最高,每花蕾可达144个胚状体.如果在16%蔗粮培养基中培养3d后,添加等体积的13%蔗糖培养基,能够大大提高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为仅用13%蔗糖培养基培养的3.7倍.这一实验体系正在用于抗菌核病诱变与筛选,并作为外源基因导入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2.
ZZ.  Chen 官梅 《作物研究》1998,12(4):34-35,37
该文比较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产生植株染色体加倍的三种方法;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再生植株,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胚和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处理整株,有53%的处理植株结实,但植株生长迟缓,结实率下降。用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胚,植株加倍率为32%。秋水仙碱直接处理离体小孢子可使70%的植株整体加倍,同时还刺激了培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用于长江流域主产区生态条件下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中最佳秋水仙碱浓度,以2个适合进行小孢子培养的油菜材料为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0、100、200和400mg/L)的秋水仙碱处理对小孢子产胚率和二倍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g/L的秋水仙碱处理24h后,小孢子的产胚率和二倍体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用这一浓度,对40份不同基因型油菜的小孢子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小孢子产胚率和二倍体率存在较大差异,小孢子产胚率为0.12~10.39胚/蕾,再生植株二倍体率为26.7%~90.0%。按照种皮颜色分类后发现,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的小孢子产胚率有显著差异,而二倍体率因材料基因型而异,推测油菜种皮颜色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有一定相关性,而与再生植株二倍体率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单倍体离体诱变及其效应的AFLP分子标记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菜小孢子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的离体组织作实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以后,部分分化成苗,对成苗单株进行AFLP分析,检测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茎段在附加有0.5mg/L 2,4-D和2mg/L 6-BA的MS培养基上能诱导出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用3 000~4 000R辐射剂量对愈伤组织进行处理较为适宜;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单倍体基因组在诱变过程中发生了不定向变异.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大粒品系和小粒品系的小孢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取样时期、花蕾大小、培养基类型及添加成分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小孢子再生植株及加倍植株进行了准确、快速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期为最佳取蕾时期,花蕾大小在2.5~3.5mm为宜,培养基以液体培养基最好。培养基中加入0.1mg/L6-BA可以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而活性炭对小孢子培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显示小孢子再生植株加倍后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占49%,还存在少量的三倍体(11.3%)、四倍体(1.1%)及嵌合体(27.3%)植株。本研究为油菜材料的快速纯合及其DH系群体的构建等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40份芥蓝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胚状体诱导率差异显著,其中只有红脚黄花芥蓝×612、孤老种、黄花芥蓝、绿宝、香港中花芥蓝产生胚状体;日照时间为11~12 h的供试植株的胚状体诱导率是日照时间为5~6 h的3~7倍;采用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早期的小孢子进行胚状体诱导效果最佳,此时花蕾大小为3.0~4.5 mm;在32.5℃下高温预处理小孢子24 h诱导效果最佳,其他温度时间组合条件下胚状体诱导率降低65%~100%。  相似文献   

10.
枇杷花药胚状体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五星’枇杷花药为外植体,研究小孢子发育时期、低温处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横径存在对应关系,横径为4.68~5.28 mm的枇杷花蕾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时期的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25.05%;经4 ℃低温处理2 d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69.93%;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 0.5 mg/L+6-BA 2.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22%;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最适培养基为MS+ZT 0.05 mg/L+NAA 0.01 mg/L+IBA 0.05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25.56%。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备高含油量品质的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1489以及1481×206的F1代为供体材料,对影响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部分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小孢子培养的合适时期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481和1489获得的DH系种子含油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材料1481的小孢子产胚量较高,达34.9个/蕾;三种材料的小孢子培养合适密度均为3蕾/皿;大田种植的甘蓝型油菜产胚量以初花至初花后1周左右的时间最高;所获得的40个DH系含油量中有21个DH系的含油量与对照中双4号的含油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3个DH系的含油量比供体亲本高,其中WD-33、WD-34两个DH系的含油量高达47%以上,可以作为选育或转育高含油量新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13.
水稻离体辐射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Basmati 370为材料,指出了离体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0.645~1.290库仑/千克)和时期,结果表明,1)137Cs-γ射线对不同发育状况体细胞绿苗分化能力的诱导效果不同,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绿点>愈伤组织绿芽>萌动成熟胚>成熟的干种子胚。2)随辐射剂量的增加(0~2.580库仑/千克),带绿芽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育性明显下降,而再生植株的柱头外露率明显增加。3)离体辐射使早熟效果更加显著增加,出现3.8%的早熟株系(7天以上),其中早熟15天左右的株系占0.5%。4)离体辐射的一些有益的质量性状突变频率显著地高于常规辐射及组织培养,并获得两个柱头外露、矮秆、分蘖力强、优质的籼型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胚状体的诱导频率,进行了花药接种前的低温处理和接种后的高温处理,试验采用了五种不同温度的分段培养,对比了变温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花药培养,对变温处理的反应有差异;低、高温处理花药,对胚状体的类型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胚状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可分为五类,它们的再生植株能力不同。变温处理可以提高甘蓝型油菜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和正常胚比率。  相似文献   

15.
油菜诱变和离体草酸筛选抗菌核病材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油菜华双3号为材料,研究辐射诱变和离体草酸处理筛选抗菌核病材料的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用于离体筛选种的辐照剂量以40-120Krad为宜,用草酸处理60Co-γ射线照射种子产生的试管苗(一轮草酸筛选),或用草酸处理辐照种子及种子产生的试管苗(两轮草酸筛选),获得49株抗草酸小苗,未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均未筛选出抗草酸小苗,将抗草酸小苗离体叶接种核盘菌菌丝体,获得9株抗(耐)核盘菌的小苗。  相似文献   

16.
用150、200、250 Gy 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研究其对成苗率、成株率、畸变率和苗高的影响,探讨不同自交系的辐射敏感性和适宜辐射剂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6个自交系中R08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K305、K169、698-3和郑58;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是48-2。以苗高降低30%作为指标,R08、K169、K305和698-3的适宜剂量为160~175 Gy;郑58和48-2分别为180~190 Gy及200~210 Gy。  相似文献   

17.
以2个黄金茶品种及福鼎大白茶的插穗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对其适宜的辐射剂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剂量对茶树扦插苗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以0 Gy的发芽率最高,4~8Gy为"半致死剂量"(LD50),10 Gy或更高的剂量为"致死剂量"(LD100)。不同辐射剂量对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10 Gy的诱变剂量株型明显矮于对照及其他处理。60Co-γ射线处理茶树扦插苗最适宜的辐射剂量为2~4 Gy,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红菜薹品种为试材,从花蕾的选择、影响小孢子出胚的关键因素、胚状体成苗及生根条件等方面对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取样最佳时期为单核靠边期,瓣萼比在0.626~0.834之间;基因型不同对小孢子培养影响很大,以H13-3出胚率最高,为2.78个/皿;胚状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Keller-13添加6-BA 1.0 mg/L+KT1.0 mg/L+NAA0.5 mg/L,出胚率为2.67个/皿,且70%以上为子叶形胚;转接胚状体最适宜的胚龄为15~25 d,成苗率在65%~83%;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添加NAA最适浓度为0.4 mg/L,侧根多而粗壮,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 与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4个甘蓝型Pol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 Pol TCMS)的 DH系,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Pol TCMS不育两用系 的最佳取样时期为第一朵花开放前的4~7d;在NLN培养基中补充0. 05mg/L的细胞分裂素6 - BA可以显著提高 出胚频率;游离小孢子首先在35℃高温条件下热激48h,然后转入到22℃恒温箱中连续暗培养效果最佳,其出胚频 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温度组合;胚状体在8~10℃条件下低温诱导两星期,能够显著提高其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20.
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小孢子培养研究对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供体植株的生长和收获、小孢子的预处理方法、小孢子的分离和纯化、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和胚状体的再生等,同时介绍了有关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分子生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为了促进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向孢子体发育途径的转变,常采用物理、生理、化学等处理诱导雄核发育。离体小孢子培养以及有关细胞学和分子生化方面的研究将为明确雄核发育机理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分离鉴定出一些在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时表达的胚胎专一基因,但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