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杜书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46-20648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3"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3方共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就高专动物药学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构建等内容进行阐述,对于高职院校进一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优质的高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教育背景下,探讨中职学校“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在健康视域下“1+X”证书制度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及优势,并针对“1+X”证书制度下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评”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健康教育视域下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学评”一致性的生态化课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律能动性,探索公共基础与专业课互相融通的有效路径,稳步推进校本资源建设,通过技能训练提升专业目标的岗位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衡阳农业学校、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秉承“对接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办学理念,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开办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亚华种业班”,实施“2+2+1”三段式人才培养,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其主要内容为:注重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和评价等方面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探索出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监控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为重点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社会经验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得到拓展,企业选人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推行“订单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构建生物制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制定并实施“项目+基地”的“3+1”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动物科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紧缺,而学校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脱节,学生适应性差,农村电商人才难留住,难以胜任企业要求等,针对这些问题,围绕服务乡村振兴这一新发展理念,从电商专业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研究,提高学生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电商营销技能,培养适应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建平  肖君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326-1327,1375
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为依托,进行了园艺技术专业"4+1"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多赢的局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植物保护专业高职生就业市场调查和近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高职植保专业的市场定位、课程体系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构建了植物保护专业“六段交替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高职教育特色、就业岗位群动态调整、校企合作互动等方面改革实施“六段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