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ArcGIS 10.5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并利用Fragstats 4.2计算景观指数研究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扩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497.54 km2,建设用地增加532.36 km2;各地类相互转化,其中耕地的转出率较高,建设用地的转入率较高,且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2000—2018年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最高但有所降低,耕地和林地破碎化程度升高,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先升高后降低,景观类型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异质化.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西部地区,必须注重生态保护,降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2.
<正>1耕地数量与变化1.1耕地面积递减。1990年本市耕地面积815 620.5亩,1996年下降到798 550.2亩,减少17 070.3亩,这一期间主要是园地和城镇建设发展占用了部分耕地。由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退耕还林等措施基本保证了耕地面积的平衡。2004年为783 739亩,2006年为783 548亩,2008年为783 483.7亩。1.2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部两川地区,以平安城、东新庄、堡子店等乡镇为主。中部两川地区耕地面积343 047.75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干旱区土地资源中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之基,掌握耕地变化是合理配置与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类型,有效保护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以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和田市为例,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采用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和田市耕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①1990-2018年间,和田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8.68 km2,增幅达34.39%;耕地面积减少了47.06 km2,减幅达27.58%;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动相对比较小,依次为9.23 km2、-7.5 km2和-13.35 km2。②研究期间,有38 km2的耕地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对城市空间扩展的贡献度最大。③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人口和GDP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导致和田市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在耕地变化有一定的促进与保护作用。【结论】 人口规模增加和经济增长会导致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最终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日益显著,而这些最终以占用大量有限的耕地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口膨胀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耕地的减少,耕地大幅度的减少逐步威胁到呼和浩特市辖区的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辖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1989 ~2009年统计数据对呼和浩特市1989 ~1998年和1999~ 2009年2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和耕地面积变化趋势 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辖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耕地面积总量的保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了解耕地近年来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为例,运用耕地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0年,耕地面积下降了23.74%,2000—2018年,耕地面积下降了29.29%;和田市耕地主要在中部集中分布,北端和南端耕地呈现稀疏分布,大部分耕地分布于吐沙拉乡、吉亚乡、拉斯奎镇、肖尔巴格乡、玉龙喀什镇和伊里其乡;通过对耕地指数的分析发现,1997年大部分乡镇的耕地指数介于0.60~1.00,属于耕地指数密集区,到2000年大部分地区由耕地指数密集区转变为耕地指数一般区,再到2018年,由于城镇化建设,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多数地区转变为耕地指数稀疏区;耕地指数稀疏的区域包括和田市4个街道和1个北京工业园区,而这些地区正是和田市城市建设和工业化的重要地区。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和田市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的保护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侵占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由此引发地区土地生态功能呈现剧烈变化。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规划与管理部门解决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方式,合理借助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持续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缓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的局面,也为推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成为当前不可逆的重要背景,加剧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驱动机制.为探究皖北平原典型农业城市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以宿州市为例,基于1980—2015年的宿州市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学和GIS技术2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自然、人文要素探究主要土地变化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宿州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体,1980、1990、2000、2010和2015年合计占比分别为94.8%、94.7%、94%、95%、95%,其中耕地占比80%以上;(2)研究期内,耕地面积减少最多(291.7km2),草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弱增加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增加280.2km2,增加幅度为20.2%;(3)不同时段耕地与城镇用地之间的转换是研究区土地动态的主体,城镇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最为活跃,转入方式以耕地为主,1980—2000年和2000—2015年分别转为城镇用地9km2和37.26km2;(4)城镇用地面积的转入主要集中在各县域城区周围,其中埇桥区城区转入最多,乡镇市集存在弱转入,宿州市整体转换格局为城市化进程加剧带来的边缘化扩张;(5)人口、城镇化率和固有资产投资等为1980—2015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依据2009—2015年江苏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运用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测算模型,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2个角度找出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土地利用演化的规律,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二调"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江苏省地级市中,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高的均为苏州市,其城市扩展规模亟需控制;2016—2020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会继续增长,但耕地减少速度逐渐放缓,城市无序扩张将得到相应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速也将放缓。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近三十年耕地地力等级及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三十年来耕地地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减少了17.43%;不同耕地类型和各地形耕地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优质耕地面积减少,劣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整体质量呈严重下降趋势;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大幅度提高,钾含量、p H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趋于均一。基于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推广普及耕地质量新技术、新措施,加强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183-185
据陕西省1987~2008年统计年鉴,统计分析了宝鸡市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得出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呈总体减少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083 hm2,高于国际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0.054 hm2,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明确宝鸡市耕地资源保护的目标,预测了宝鸡市2015年耕地需求量为31.75万hm2;2020年耕地需求量为31.15万hm2。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沿海地区耕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取浙江省沿海地区1985-2001年的耕地变化情况,利用1985,1993和2001年的TM/ETM+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影像融合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并以土地利用详查图作为辅助数据,取得了85%左右的影像分类精度.对分类结果分析表明:该地区耕地面积16年共减少了264036 hm2;减少耕地主要是转变为了城市建设用地;大多数县市区在1993年到2001年耕地减少量明显高于1985年到1993年.总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耕地变化情况不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要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农业及其他部门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党中央明确要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四川省仪陇县是粮油生产大县,而新政镇属仪陇县政府驻地,镇域面积广,耕地面积多,因城市建设、经果产业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设施建设等原因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撂荒等情况比较严重,全镇耕地保护难度较大。从筑牢耕地保护意识、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培育农业新型主体、严格发放补贴、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提出耕地保护对策,旨在有效保护全镇耕地,以点带面为全县乃至耕地保护欠佳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冉玉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125-13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模拟预测研究对于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与方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重庆市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巴南区为例,将2005年、2010年、2015年TM影像解译数据作为数据源,在对巴南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巴南区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对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现状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9145,表明CA-Markov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可行;(2)2005—2015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总体上呈现出耕地和林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草地和水域变化不明显的变化趋势,究其原因是巴南区近年来城市扩建占用了部分耕地和林地;(3)预测结果显示,2015—2035年间巴南区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将由94.54km2增加到481.75km2,耕地和林地面积依然在持续减少.因此,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林地,尽量改造老城区以及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缓解日益加剧的土地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主要基于RS和GIS的支持,获取了呈贡区2009~2014的两期遥感图像,并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做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此分析呈贡区城市扩张的驱动力和阻力。经过分析得出:呈贡区城市扩张的驱动力有:主体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其阻力有:耕地保护压力、土地容量限制和有效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昌都市2000、2005、2010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情况,研究2000—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昌都市以草地占主要优势,各地类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建筑用地.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量最多,减少101.89 k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量最大,增加118.42 km2,主要由草地转入;水域与耕地面积变化量很小,几乎维持不变.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范围较前10年更广,有向内部方向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新疆作为中国农业用地较多和后备耕地资源较大的省区,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中具有突出地位。渭库绿洲是新疆最典型的荒漠绿洲区,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灌溉区及新疆重要的产棉区之一,深入了解该绿洲耕地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对指导该绿洲农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以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动态度、区位指数和板块密度等地理计量模型揭示渭库绿洲近21 a来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1)近21a年渭库绿洲耕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耕地面积从1994年的2 488km2增加到2015年的3 931 km2,研究期间增加了1 443 km2,耕地面积的比例从17%上升到26%,年均变化量68.71km2,年均变化率2.7%;耕地扩展中心逐渐由绿洲中上游转移到下游,并延伸到绿洲外围,主要表现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非农业用地增加,以及盐渍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从区位指数来看,各县的区位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新和县的耕地区位指数均排在第一位,耕地聚集程度远高于全区平均和其他地区,沙雅县的耕地区位指数位于第二,聚集程度也高于全区平均值,库车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小。【结论】经过近21 a的耕地扩展,耕地景观由已杂乱破碎斑块逐渐连接成片,耕地景观的优势进一步增加。降水和径流的增加为渭库绿洲耕地扩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水利建设与人口增长是影响该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3期(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特征,揭示广西壮族自治区10 a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在2005~2015年期间,耕地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林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量较小,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变化不明显;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钦北防"沿海的城市、贺州市和梧州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以耕地、草地、林地之间的相互转移为主;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以涨势为主,耕地和林地则以落势为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兰州市耕地面积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2004~2015年来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选取的9个驱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耕地面积从2004年到2015年减少了6.2×10~3hm~2,主要是受到经济、农业以及人口因素的影响,今后应明确耕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北地区以平原为主,耕地资源丰富,是江苏省粮食主要生产区,因此维护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以苏北典型城市徐州为例,采用2000-2012年耕地非农化面积统计数据,求出耕地非农化率,并运用Eviews软件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高于GDP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维护苏北地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耕地非农化面积增加、耕地质量下降。最后,对苏北地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方元  陈利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99-10600
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对东莞市耕地资源进行流失和转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其中1988—1995年是耕地面积减少数量最主要的时期,70%以上耕地流失为建设用地;其他的土地类型也在向耕地转变,水域和林地是转化为耕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