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麻育种中,以往多采用整株(单株)样品进行测产,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常因剥皮不净和脱胶不匀,影响测产精确度。因此,利用我国现有材料,研究红麻茎部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规律,找出能代表整株值的最佳部位,以简化红麻单株测产手续,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橡胶有性系单株月平均胶乳产量的变异。测产样本株数n可按下式计算: n=2~2CV~2/ε~2式中CV=株月平均产量为单元,总体变异系数的估计值(%)ε=允许偏差率(%) 如果变异系数的累积频率点取90%,相应的CV为60%,ε%分别取20、15和10,则测产所需样本含量依次为36、64和144株。以单株月平均胶乳产量为单元,8个组合,4~8年的平均重复力为0.5;以单株年平均胶乳产量为单元,3个组合,8年的平均重复力为0.4,由此,每年测产5个月,连续测产6年,是合宜的。  相似文献   

3.
整株沤洗和剥皮沤洗为我国黄、红麻生产中现行的两种剥制加工方法。剥皮沤洗所需水面较少,沤浸时间短,可较整株沤洗减少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剥皮沤洗需要首先将麻皮从麻株上剥取下来,然后将鲜皮或干皮进行沤洗。但黄、红麻手工剥皮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又要有一定的技术。由于目前种植的黄、红麻较分散,经营单位小,在农村推  相似文献   

4.
整株沤洗和剥皮沤洗为我国黄、红麻生产中现行的两种剥制加工方法。剥皮沤洗所需水面较少,沤浸时间短,可较整株沤洗减少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剥皮沤洗需要首先将麻皮从麻株上剥取下来,然后将鲜皮或干皮进行沤洗。但黄、红麻手工剥皮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又要有一定的技术。由于目前种植的黄、红麻较分散,经营单位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 ,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 ,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8.
红麻几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96,18(1):20-26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 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14.
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8个国外引进高产红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单株干皮重、单株鲜茎重、单株干茎重和单株纤维重的遗传力值为75.59~63.12%,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分别为19.46~10.66%和34.85~10.89%,严格选择效果明显。而株高、茎粗、皮厚、鲜茎出麻率的遗传力除茎粗外,仅30.23~53.09%,遗传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分别为2.03~7.56%和3.05~8.8%,严格选择效果不佳,可放宽选择尺度。纺织用品种的选育以干皮重、皮厚和茎粗为主,造纸用品种选育则以鲜茎重、株高和茎粗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的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17.
滇榆1号A中散粉株的出现及对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镜检、单株成对回交、混系繁殖到4代,滇输1号A中出现0.375%的散粉株,散粉株染色正常和 不正常的花粉粒几乎各占50%,且自交结实正常,形态特征和不育系、保持系极其相似。用散粉株和不育系测 交,F代结实正常。散粉株、A/散粉株、保持系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榆杂29的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 异。采用单株镜检、成对回交、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去除散粉株的方法,可以使滇榆1号A的纯度基 本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列杂交方法1对五个红麻品种的10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研究,它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大多是显著或极显著的,反交效应不显著。亲本之一的一般配合力高和双亲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大有希望选育出优异的高产组合。据株高、基部茎粗和皮厚的遗传组成分析:加性和显性效应都是重要的,且显性效应对表现型值的贡献比加性效应更大些。控制株高和茎粗的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的频率大致相同,而皮厚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多。株高的狭义遗传力较低,茎粗和皮厚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在本试验中,红麻单株纤维重的平均杂种优势值为27.3%。  相似文献   

19.
研究资料表明,红麻的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厘米部位的茎粗(d,cm)是两个最易观测的产量性状,也是预测单株产量(y,g)的可靠性状。作者发现了公式:y=0.1(d/2)~2h可估算出单株干皮(生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红麻生长全过程红麻干茎重(Y,g)与株高(x_1,cm)、茎粗(x_2,mm)关系七个回归模型的比较判别,认为Y_i=b_0 b_1x_(1i)·x_(2i)~2 ε_i为形式简单、吻合性最好的回归模型,各品种以此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系数变异最小,建立的通用方程为■=1 0.00075x_1·x_2~2,在红麻各时期单株或株系选择时,可对产量指标干茎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