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花朵中克隆到1 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全长1 720 bp,包含1 个编码506 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Ac-F3′5′H(GenBank 登录号:JN635708)。序列分析表明Ac-F3′5′H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已确定的保守基序,包括CYP 基序、I 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c-F3′5′H 与其它物种的F3′5′H 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以川乌头18S rRNA 基因(FJ748878)为内参,通过半定量RT-PCR对Ac-F3′5′H 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c-F3′5′H 随花朵发育,表达量呈递增趋势,并且在正在开放的花朵中达到最高,而在根、茎、叶中不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调节川乌头蓝色花朵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GLDH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Favorita’叶片中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获得了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EC 1131213,GLDH)基因cDNA 2 563 bp的全长序列,命名为StGLDH(GenBank:FJ755844)。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1 773 bp,编码590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GLDH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尤其与番茄、辣椒、烟草GLDH 氨基酸序列具有90.6% ~ 95.9%的同源性。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马铃薯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在幼叶和功能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除匍匐茎外,其它器官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与StGLDH的表达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芦荟AlDREB2基因的克隆及其胁迫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马婧  何婧  李名扬  眭顺照 《园艺学报》2009,36(11):1659-1666
 为了研究中国芦荟的抗逆机理, 以cDNA为模板, 利用3′RACE和PCR扩增方法, 克隆得到了一个编码DREB蛋白的基因, 命名为AlDREB2, GenBank登录号为FJ560460。其cDNA序列全长为886bp, 包含一个636 bp的开放阅读框, 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212个氨基酸) 与库拉索芦荟AlDREB1的序列相似性很高。进化树分析结果将AlDREB2 归入DREB 亚家族中A26亚组。利用RT-PCR 技术分析了AlDREB2 基因的表达与胁迫的关系, 表明AlDREB2 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与生物胁迫中能够被不同程度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4.
任锡亮  侯喜林  李英 《园艺学报》2006,33(6):1345-1348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 cDNA 为模板,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 获得了L - 半乳糖酸- 1, 4 - 内酯脱氢酶(EC 1.3.2.3, GLDH) 基因cDNA 2 034 bp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GLDH基因cDNA序列编码60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花椰菜GLDH基因具有98%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GLDH基因具有90%的同源性。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AY899298。  相似文献   

5.
阔叶猕猴桃果实GalDH cDNA 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增振  王小华  马锋旺  梁东 《园艺学报》2009,36(12):1741-1748
 以猕猴桃属植物中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阔叶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 Merr. ) 果实为试 材, 经RT2PCR扩增获得约110 kb的L - 半乳糖脱氢酶cDNA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该cDNA片段长为997 bp, 最大开放阅读框为960 bp, 可编码319 个氨基酸残基, 命名为A lGalDH, GenBank登录号为EU525846, 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其它植物GalDH核苷酸、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在76%和70%以上, 且具有醛酮还原酶的保守结构域。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ET-A lGalDH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 经0.1 mmol·L - 1 IPTG诱导, 获得具有较高活性的表达融合蛋白6 ×His-AlGalDH。经Ni-His亲和磁珠分离纯化, 获得单一的融合目的蛋白条带, 测定其酶活为120 pmol·min- 1 ·mg- 1。  相似文献   

6.
百合肌动蛋白基因lilyActin 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百合功能基因表达研究中选择一个理想内参基因,依据岷江百合cDNA 文库所获得的百合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EST 序列,采用RACE 技术进行该基因cDNA 全长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获得百合肌动蛋白基因cDNA 全长序列(GenBank 登录号:JX826390),命名为lilyActin。该基因cDNA 全长1 367 bp,其中,5′非编码区91 bp,3′非编码区233 bp,开放读码框1 134 bp,编码377 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它15 种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8%。进化分析显示,百合肌动蛋白与郁金香肌动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百合的花蕾、叶片和鳞片组织中恒定表达,表明相对于其他物种的内参基因,lilyActin 更适宜作为百合属植物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
缪旻珉  李娜  任旭琴  张宗东  程皓  曹碚生 《园艺学报》2008,35(11):1671-1675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低温处理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苏长红”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同源基因(GS)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F566470), 其全长1 444 bp, 推断其编码33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高等植物的G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RT-PCR技术分析辣椒受低温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常温下在辣椒各组织中均无表达,经4 ℃或10 ℃处理6 h后在叶片中开始表达,而茎和根系中无论低温处理与否均不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中还存在其他GS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8.
白姜花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姜花的叶片为材料,通过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克隆到一个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1 932 bp,基因编码区共1 653 bp,编码551个氨基酸,命名为Hc-Sesqui。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姜和玉米中的倍半萜合成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含有DDXXD保守序列。通过Clustal.X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属于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中的Tps-a亚族。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茎、叶和萼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茄子地方品种杭州红茄中扩增克隆了GA响应因子相关基因片段,命名为SmGAI,其cDNA序列为1 176 bp,含有972 bp的阅读框,编码323个氨基酸;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番茄单性结实调控基因SlDELLA同源性为76.8 %,高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CE 技术,从普通白菜抗霜霉病品种苏州青叶片克隆到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 加氧酶小亚基(ribulose-1, 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Bcrb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采用qRT-PCR 分析该基因在普通白菜不 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SDS-PAGE 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的cDNA 序列全 长为733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43 bp,共编码181 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0.3×103 Da,理论等电点为8.23。氨基酸 同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白菜BcrbcS 基因与同科植物的进化关系相近。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rbcS 基因在普通白 菜叶中表达最强;在SA 和NaCl 处理下,BcrbcS 基因表达量均在处理24 h 后达到峰值。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 诱导表达出分 子质量约为20×103 Da 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1.
o3对‘五月蔓’ 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田开顶式气室进行不同03浓度处理对白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3浓度增加导致白菜黄叶率上升,总生物量增长速率下降,并可改变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延长高浓度03熏气时间,对白菜叶片数、叶面积、产量和外轮叶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对心叶和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白菜进行相同天数高浓度03处理,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响应,前期处理大于后期,叶面积则相反,对叶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高感“大白菜芝麻状斑点病”品系03B9大白菜为试材,调查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其发病的影响;并选择高抗品系C24、P8-1和高感品系03B9、P8-2为试材,在总氮素浓度为25 mmol · L-1,NO3- -N︰NH4+ -N分别为3︰7、5︰5和7︰3的水培条件下,研究氮代谢和抗氧化系统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铵态氮促进芝麻状斑点病发生的作用高于硝态氮和酰胺态氮。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大,感病品系03B9和P8-2较抗病品系病斑数显著增多,叶柄中PPO活性和铵态氮、MDA含量及电导率升高,NR活性和多酚含量降低;抗病品系C24和P8-1叶柄中GDH活性和多酚含量升高,PPO活性、MDA含量及电导率变化不明显。推测营养液中铵态氮的比例增加,影响感病品系氮素代谢中有关酶类的活性,使体内铵态氮过量积累,导致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使液泡内的酚类物质与细胞质中的多酚氧化酶接触,引起褐变,在叶柄表面表现出芝麻斑点症状。  相似文献   

13.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因为没有好的雄性不育材料或自交不亲和系,至今尚无一代杂种用于生产,根据拟南芥及白菜型油菜的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DAD1F),构建反义DAD1F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菜薹,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其雄性不育性并进行育性恢复试验.克隆得到的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大小为678 bp,命名为BrcpDAD1F,其序列与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的DAD1高度同源,同源率分别为88%和99%;共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表现为雄性不育,花器官畸形,花粉活力低,萌发率不到10%,且开花后不能结角果或结空角果,或者得到极少种子但种子不萌发;用对照的花粉给转基因植株授粉可使其正常结实.以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使其雄性不育得到恢复,花粉可以在柱头和培养基上萌发,具有受精能力。T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都呈1:3分离, T2代不同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不同,有些株系继续呈1:3的分离,有些株系全是可育株或全是不育株,说明反义抑制呈单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4.
白菜S位点糖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用特异引物对SLG基因进行克隆,获得SLG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324 bp,命名为BcSLG。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白菜BcSLG基因cDNA序列包含一完整的编码框,编码432个氨基酸,含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7个N-糖基化位点。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cSLG与其它植物的SLG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大白菜和甘蓝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cSLG基因在自交不亲和系的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叶片中表达最低, 在自交亲和系的柱头、花蕾和叶片中相对表达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氮对盐胁迫下库拉索芦荟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外源不同浓度硝酸铵对盐胁迫下库拉索芦荟幼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硝酸铵(3.75~18.75 mmol·L - 1 ) 能够显著增加NaCl 200 mmol·L - 1胁迫下植株的干质量。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 叶片中氮、磷、钾、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总蒽醌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并在外施11.25~15 mmol·L - 1硝酸铵时达到最大值; 而外施硝酸铵浓度增至18.75 mmol·L - 1时, 各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叶位叶片各指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上位叶全磷、总蒽醌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中位叶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 全氮在下位叶积累较多。氮、磷、钾、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含量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外源氮提高了芦荟植株抗盐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菜薹花芽分化及BrcuFL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研究了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utilis Tsen et Lee)早熟品种‘油青49’和晚熟品种‘油青甜菜心80天’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展开2~3片真叶时花芽分化开始启动。用已报道的拟南芥Flowering locus C (FLC) 基因和FRIGIDA (FRI) 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两个菜薹品种中均克隆得到了两个决定开花的关键基因,并命名为BrcuFLC (GenBank登录号为EF138603)和BrcuFRI (GenBank登录号为EU700362)。半定量式RT-PCR表达分析表明, BrcuFLC基因在早、晚熟菜薹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存在差异,表达量随真叶数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在晚熟品种中BrcuFLC表达量降低幅度小;BrcuFRI则在早、晚熟品种的所有阶段表达都较低。BrcuFLC在菜薹不同部位表达的情况不同,在茎、叶中的表达强,花次之,根中表达较弱;而BrcuFRI在早、晚熟品种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带有子房及花柄的花托为外植体, 比较了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异同; 并结合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探讨了内源激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和可育再生体系所需的最佳NAA浓度分别为0.2 mg·L-1和0.1 mg·L -1; 在最适的NAA浓度下补给不同浓度的6-BA, 不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差异不大, 而可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则随62BA浓度的增加表现不规律的变化。不同育性的外植体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可育外植体内源GA3、IAA和ZT含量分别比不育外植体高出37.8%、28.0%和224.9%; ABA含量则是不育外植体比可育外植体高出20.4%。花柄及花托再生得到的不定芽在不继代或继代次数少的情况下生根培养时高频现蕾, 生根率极低; 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 生殖生长趋势逐渐减弱, 生根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徐呈祥  刘友良  於丙军  甘习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61-1666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盐胁迫下芦荟(Aloe vera L.)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酶(ATPase)分布特性及外源硅(Si)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液泡膜ATPase活性明显强于质膜ATPase,在细胞壁初生纹孔场观察到很强的ATPase活性。NaCl 100 mmol·L-1处理30 d,浇灌的营养液中不加可溶性Si,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液泡膜、质膜和初生纹孔场ATPase活性显著减弱,浇灌的营养液中加Si 2.0 mmol·L-1处理,芦荟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ase活性则显著增强,尤其是在液泡膜和初生纹孔场。叶同化组织细胞中ATPase活性的差异性反映着芦荟叶生理状态和功能的差异性,可溶性Si调节或增强盐胁迫下芦荟ATPase活性是Si缓解芦荟盐胁迫伤害效应的重要细胞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白菜β-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抗霜霉病品种‘雪克青’cDNA 为模板, 采用RT2PCR 技术, 获得了1032 bp 的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β- 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 序列编码343 个氨基酸, 与芜菁bg1 基因具有98 %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bg2 基因具有84%的同源性。在GenBank 中登录号为AY395720 。  相似文献   

20.
菜薹茎尖培养中的激素与热激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菜薹茎尖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BA 0.8 mg·L-1 以上浓度能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NAA浓度不宜超过0.5 mg·L-1。KT和ZT混用不及单一使用效果好。外植体放置方式会影响茎尖的增殖效率。45 ℃ 2 h以内热激处理可促进菜薹茎尖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