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偏心齿轮—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运动机理分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简述了一种旋转式行星系分插机构,用于高速水稻插秧机前插式作业.分析了偏心齿轮-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工作机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了该分插机构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出满足高速插秧机插秧要求的结构参数为e=3 mm, R=19 mm,α0=-40°,φ0=36°, S=155 mm, H=180 mm.  相似文献   

2.
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动力学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得到高速插秧机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研制了高速分插机构动力学试验台。在该试验台上,利用扭矩传感器、信号采集仪和相应信号处理软件,测得一个插秧循环中取秧力和链条、分插机构支座受力与行星架转角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机异形非圆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旋转式高速宽窄行分插机构取秧过程总传动比无法进一步增大而限制了对秧针直取秧姿态作出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节曲线的异形非圆锥齿轮传动机构,与交错齿轮组合成空间行星轮机构并应用于高速宽窄行分插机构中。以首尾连接两段光滑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建立封闭的异形非圆锥齿轮节曲线理论模型,调节节曲线过渡段齿形高度以实现齿轮连续传动。建立了分插机构理论模型,分析了异形非圆锥齿轮对插秧轨迹形状与姿态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建立了分插机构三维模型和加工实物模型,分别对机构仿真轨迹和速度以及高速摄影获取的试验插秧轨迹和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完成了基于旋转土槽的实际栽插试验,验证了分插机构建模的正确性以及机构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与斜齿交错-非圆锥齿轮行星系宽窄行分插机构的插秧轨迹速度进行对比,得出该机构在取秧过程具有更优的直取秧动作。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以水稻插秧分插机构试验模拟机为平台,借助计算机pro/E软件,展开对"非圆齿轮行星系在超级稻高速插秧机分插机构上应用研究"。该研究首先对机构研究人员设计好的非圆齿轮进行建模,然后将整体机构进行装配,得到非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虚拟制造的结果,最后再将其安装到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试验机器上,通过pro/E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运动学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构件进行修正、完善,最终使其运动轨迹符合插秧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取秧工作时容易造成伤秧的现象,提出了采用新型双偏心卵形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设计方案;建立了该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新的设计方案秧针运动轨迹与秧门的位置关系得到优化;取秧时,秧针运动轨迹与秧盘几乎垂直,保证了秧苗的质量;当秧箱导轨夹角变为80°、推秧角为78°、推秧角与秧苗和秧针夹角的和接近90°时,优化了插植后秧苗直立性,满足了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速插秧机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是高速水稻插秧机的一种旋转式分插机构,其秧针尖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决定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根据该机构运动分析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VB6.0上编写了人机对话分析软件。该软件能够根据机构参数的变化实时地显示秧针尖的轨迹、姿态和行星轮轴心的轨迹以及这些轨迹与秧苗的位置关系,并输出计算结果。然后根据优化目标,利用该软件可以找到多组能满足机构运动要求的参数。最后用SAS软件进行正交分析找到一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7.
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具有插秧作业高速、稳定、可靠,插秧质量好等优点,是目前高速水稻插秧机普遍使用的一种分插机构。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水稻插秧机旋转式双插植臂分插机构的组成、调整项目、技术要求、调整方法及调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后插式分插机构—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研究现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开发了理论模拟分析软件,并利用该分析软件对曲柄摇杆分插机构与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插秧性能,从秧针静轨迹与穴口宽度、秧针速度与伤秧率、秧针加速度与振动性3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比曲柄摇杆分插机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高速水稻插秧机四轴移箱机构原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插秧机都必须有与其功能相配的移箱机构。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与旋转式分插机构高速水稻插秧机相配套的移箱装置。该移箱装置能为高速水稻插秧机定时、定量的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并给分插机构提供可靠的动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本文还构造了四轴移箱机构的虚拟样机。  相似文献   

10.
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运动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步行式水稻插秧机上使用的后插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存在工作时振动大的问题,为此设计了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分析了该分插机构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开发了机构辅助分析与参数优化软件,优化出满足步行式插秧机工作要求的结构参数,最后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分插机构运动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插秧机后插旋转式宽窄行分插机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两级交错轴斜齿行星轮系后插旋转式宽窄行分插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两级交错轴斜齿行星轮系的角位移关系,对螺旋角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空间坐标系中建立了分插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得到了秧针尖点运动的位移方程。通过开发辅助分析与优化软件对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与优化,结合优化结果建立了分插机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及实体试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插机构能够应用在步行式插秧机上实现宽窄行插秧作业。  相似文献   

12.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或工作效率低、振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由1个不完全非圆齿轮、6个非圆齿轮和2个移栽臂组成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分析了该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采用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参数优化方法,编制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软件,得到一组实现水稻钵苗移栽较优工作轨迹和姿态的机构参数。建立移栽机构虚拟样机,研制移栽机构物理样机,开展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分析和物理样机高速摄影运动学试验,得到机构移栽臂的秧针尖点静轨迹和姿态。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得到的推秧角与取秧角角度差分别为53.52°与52.53°,误差为1.45%;仿真分析、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机构应用于实际机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偏心行星轮系插秧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提高插秧机作业效率,对一种新型偏心行星轮系插秧机构进行了开发研究。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建立机构运动数学模型,分析运动参数变化对插秧质量的影响,并在计算机上对机构参数进行优化,选出最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按优化参数设计的偏心行星轮系插秧机构插秧质量与曲柄摇杆机构基本相同,而插秧速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非匀速空间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宽窄行分插机构存在斜取秧和大穴口问题,提出一种由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的空间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分析了椭圆锥齿轮的传动特性,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分析插秧轨迹的横向线位移、横向插秧穴口边长与传动齿轮交错角的关系,得出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方式可以兼顾斜置式和齿轮交错传动式的小穴口、直取秧的优点.开发了宽窄行分插机构参数优化软件,进行了机构的运动特征分析,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优化了一组满足宽窄行插秧机的机构参数.利用仿真软件ADAMS实现了椭圆锥齿轮齿廓的设计,并结合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了分插机构的仿真.加工了分插机构实物模型,进行了试验台测试,得出椭圆锥齿轮-交错圆柱齿轮混合传动分插机构可以满足水稻宽窄行插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插秧机在水稻种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对水稻插秧机的研究开始较早,从人力插秧机到智能化插秧机经历了4个阶段。为更清楚了解水稻插秧机的智能化发展历程,分析了水稻插秧机的分类、插秧机发展过程、智能化发展进展等方面,并总结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甘薯移栽水平,解决现有移栽机结构单一、缺少浇水部件的难题,研制了一款集精细化旋耕整地、起垄、移栽及浇水等功能为一体的甘薯裸苗复式移栽机。介绍了甘薯裸苗复式移栽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栽植频率为每行每人40株,漏栽率1.51%,栽植深度合格率93.1%,栽植株距合格率92.4%,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插秧机操作自动化水平,实现插秧档的遥控控制,以久保田NSD8插秧机为研究平台,在不改变原插秧机换档机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辅助系统,使改造后的插秧机技能满足自动化需求,又能实现常规的手柄操作。该机构主要由步进电机、滚珠丝杠、滑块机构和末端执行器组成,可实现遥控控制插秧档位的升降,为后期久保田NSD8插秧机的导航设计提供前期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江苏省农机局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东海县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全县普遍展开。到2007年全县已推广各种插秧机426台,实现机插面积4200hm^2。水稻机插秧技术正在逐步地被农民所接受。东海县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3333hm^2,是全国有名的稻米粮食基地,目前的机插秧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在推广的方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