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园的除草、施肥、松土是茶叶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工作方式都是人工操作,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了提高茶园的除草、松土效率,设计制造一种茶园微耕机,并对微耕机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耕作幅宽443mm、耕作深度153mm,旋耕刀能够有效防缠草,松土效果好,满足了茶园农艺要求;耕后表土细碎,土肥掺和均匀,满足了茶园管理要求。同时,该机可用于其它菜地、稻田旱地等除草松土作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的现状,并且综合我国微耕机的发展现状,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1WG-6.3型微耕机。首先对1WG-6.3型微耕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使用ansys对旋耕刀进行静力学分析,找出刀具应力、应变最大处,并进行改进;然后对传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最后使用样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WG-6.3型微耕机,操作简单、平稳可靠、工作效率高,平均耕作深度为16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90mm,各项参数均高于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如茶园、果园及农田等各项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微型耕耘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和方便运输等优点,适宜在丘陵山区作业。我国的微耕机近年来经历快速发展[1],现已能基本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但是,国内微耕机大多只能完成某一特定作业,功能单一,且工作稳定性不好。为此,提出一种具备深松、推土、旋耕等功能的乘坐式小型多功能联合作业耕耘机,能同时完成两项作业,且能根据作业要求更换配套工作部件;其配备液压控制系统,可有效调节后旋耕部件耕深,并对工作部件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田间试验表明:其作业效果良好,并具有较好的操纵性和工作稳定性,能较好地满足丘陵山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耕机旋耕作业部件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作业过程出现碎土性能差、效率低、和功耗大等问题,以1WGQ4型微耕机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构建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在细观上对旋耕作业部件刀片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高;水田旋耕刀片向后抛起的土壤少,与挡板碰撞破碎的土壤少,水田微耕机采用前耕后驱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其碎土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合  胡浩然  陈正龙 《农业工程》2022,12(9):107-110
为解决漏耕问题,设计了一种灭茬旋耕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灭茬和旋耕作业。经田间试验测试,灭茬深度150 mm,旋耕深度180 mm,作业效率0.40 hm2/h。其创新点是在灭茬轴和旋耕轴的一端交错设置L型灭茬弯刀和驼型旋耕弯刀,优势是耕幅内不产生漏耕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丘陵山区烟田采用现有微耕机作业耕深浅不能满足烟草种植技术要求和操控性差等问题,结合烟田保护性耕作需求,设计了一款适宜于丘陵山区烟田耕作的遥控履带式深耕机。对整机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对深耕装置进行了设计,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耕刀进行优化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滚珠丝杆带动同步器换挡的变速器,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设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开展了智能化传动及机器控制系统研究,实现手机或遥控方式远程实时控制机器作业,以降低操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效果。以耕深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在丘陵山区试验田内进行了耕地试验,结果表明深耕机作业性能较好,变速器换挡平顺,平均耕深合格率为93.3%,满足烟草种植的整地要求,验证了研制的履带式烟田深耕机理论分析与设计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地烟田深耕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SPH算法的微耕机旋耕切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ro/E和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旋耕刀辊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编辑K文件,建立了土壤SPH模型。应用光滑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MAT147土壤材料,结合DYNA求解器,对微耕机旋耕切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旋耕刀辊切土过程,得到了旋耕刀辊切削力曲线和能量曲线,计算出微耕机在前进速度0.3m/s、旋转速度2.12r/s、耕深110mm、耕宽30mm参数条件下的切土功率为3.45kW,与实际微耕机的使用功率比较接近,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可为微耕机整机及其零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小区域耕地花生、马铃薯、大蒜、生姜等根茎类作物收获时存在的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及损伤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微耕机匹配的振动式根茎类收获机。该收获机由微耕机提供动力,采用高频振动式前进方式,可一次完成切土、松土、挖掘及提升等作业。其作业性能稳定、操作方便且收获效果良好,能满足根茎类作物收获的农艺要求。阐述了该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关键部件及技术参数,并利用Simulation Xpres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应力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为我国根茎类作物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微耕机成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中代替人力、畜耕不可缺少的耕整地机械;要重视起对微耕机的应用,进而在提升耕地效率的同时,降低劳动成本及劳动强度,促进农业高效优质发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微耕机属于精密设备,如果应用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及事故,因此要重视微耕机的安全操作及维护保养。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微耕机的安全操作方法;并探讨了微耕机的维护保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微耕机耕深辅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中,耕深的稳定性是评价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结合目前微耕机耕深不稳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耕深辅助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控制微耕机的耕作深度,提高微耕机的耕作质量。该系统主要由耕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耕深,控制单元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后控制电机转动,从而间接控制耕深调节阻力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耕深辅助调节。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耕深,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耕深稳定在120~130mm时的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82%,满足农艺要求。所提出的耕深测量方法、辅助控制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对微耕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丘陵山地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受地形影响,耕作装备的研发发展缓慢,机械化程度低,丘陵山地耕作机械化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就国内外丘陵山地耕作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包括旋耕机、微耕机、深耕机、深松机等耕作机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园中耕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耕是茶园管理作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茶园机械化耕作管理,可提高茶叶生产效率与品质。国内茶园耕作长期处于传统作业状态,不能满足茶园管理需要,更不符合现代化农业要求,而国外部分茶叶生产国已经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茶业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时效性较强,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资源急剧短缺,茶园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茶园耕作机械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型高效茶业的发展。为此,针对国内外茶园中耕机械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1SGQ-100型旋耕起垄机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西部旱作区推广应用的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研制出与其配套的1SGQ-100型旋耕起垄机.介绍该机具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该机具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可以满足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雪茄烟叶种植苗床整理阶段工序繁琐、农艺要求高、工作量大、效率低且缺乏专用机具,现有其他作物的苗床整理机具主要适用沙壤土的作业环境且多采用被动起垄,在我国雪茄烟叶种植区域偏黏性土质工况下起垄效果差的问题,结合雪茄烟叶根系生长特点与苗床农艺要求,设计了雪茄烟叶可调式苗床起垄铺膜机,可实现旋耕、深施肥、起垄、铺膜和膜边覆土的一体化作业。根据起垄成形原理及垄形要求,确定了旋耕集土作业参数,对整形镇压辊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阐述了苗床高度调节原理,匹配了机具前进速度、旋耕集土起垄装置转速与整形镇压辊转速之间的速度关系,并结合地膜破损条件和膜边覆土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压边轮和覆土圆盘的结构及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作业后垄体的平均垄高为277.4 mm、垄基宽为701.8 mm、垄距为1 230.2 mm、垄沟宽为514.4 mm,垄高、垄基宽、垄距及垄沟宽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94%;两种工况下的平均膜边覆土宽度分别为71.7、75.6 mm,稳定性系数分别为88.87%、87.00%,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雪茄烟叶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华北平原农田耕作便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作便利是表征农田综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对耕作便利条件的要求,基于农业机械效率视角界定农田耕作便利度,进而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华北平原项目区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界定的耕作便利度强化了农业机械耕作效率的影响,包括田间作业效率和机械通行效率两方面。明确了机械化耕作背景下的连片度、耕作距离和田间道路通达度3个关键指标的内涵与快速获取方法,为准确评价耕作便利度奠定了基础。耕作便利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2.41%的耕地处于非常便利和比较便利的级别,平均地块面积大,集中连片且交通便利,是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机械化耕作的适宜区域;一般便利和不便利级别的田块平均面积较小,分布分散且远离居民点,机械耕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该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棉秆联合收获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棉花秸杆利用率的迅速增加,其联合收获机械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棉花秸秆拔取切碎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棉秆的拔出、捡拾、切碎、集箱等作业工序,提高棉花秸秆的收获效率,减少机械进田压地次数,省工省时省费用。  相似文献   

17.
开沟播种施肥综合作业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联合作业技术是在农业生产中将多种机具、多道工序在1台机具上得以实现的农业作业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之路,是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联合作业机具有效率高、作业成本低、农机利用率高和节约能源等多种优点,目前国内使用的联合作业机主要适用于我国北方旱作耕地,适用南方的机型较少。为此,本文给出了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设计方案,可适合于小麦和油菜的施肥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耕及深松等多项作业。为此,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了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工作时性能稳定、秸秆埋覆粉碎效果好、作业效率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的稻麦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