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生境三裂叶豚草生长及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6月选取5个不同的三裂叶豚草生长生境,测定每个样方出现的所有杂草的种类及数目并对不同生境下三裂叶豚草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再将样方内所有三裂叶豚草带回实验室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三裂叶豚草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干扰程度越强,三裂叶豚草的平均株高越高,三裂叶豚草的生长越好.光照和水肥条件以及三裂叶豚草的入侵程度对其本身的生长同样有重要影响.在同一生境下,与生长环境中其他杂草相比,三裂叶豚草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强,更倾向于本研究区域的泛化种,它这种通过扩大生态位宽度来维持足够的种群竞争力方式可能是三裂叶豚草对资源水平适应进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三裂叶豚草的重要值升高,同时样方中物种的丰富度随三裂叶豚草重要值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在不同生境中,三裂叶豚草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结论】三裂叶豚草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故在防除三裂叶豚草时,首先应严把植物检疫关,同时应加强生态安全宣传和生态学教育,以建立生态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两侧土壤铅含量通常显著高于土壤背景值。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杂草,其在公路两侧通常形成单优种群呈集群分布,但关于土壤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土壤铅含量分别为背景值(CK),100,250,500,1000mg·kg~(-1)共5个处理,分析土壤中不同的铅含量对三裂叶豚草生长及铅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升高,三裂叶豚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均增加,而且随着生长发育三裂叶豚草组织中铅含量不断上升。但三裂叶豚草铅转运系数低,根系铅含量要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铅含量,根系富集系数高于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三裂叶豚草生物量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的铅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根冠比增加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土壤铅含量为250mg·kg~(-1)时,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最大。但土壤铅含量继续增加,三裂叶豚草生物量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可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土壤铅能够促进三裂叶豚草生长,三裂叶豚草通过将铅积累在根系中以适应土壤铅含量的增加,公路两侧高铅含量的土壤斑块将有助于三裂叶豚草的分布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属于菊科豚草属植物,该属共有30余种,原产北美洲,仅两种在本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即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其中三裂叶豚草分布在东北地区,以辽宁省的铁岭市、沈阳市为中心,所到之处蔓延迅速。它的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  相似文献   

5.
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比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结果表明:竞争条件下,菊芋具有光竞争优势,对豚草造成弱光胁迫,使豚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到抑制,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非气孔限制是竞争条件下豚草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见,菊芋竞争对三裂叶豚草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混种种群中菊芋密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英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英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化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条件下株高和分枝数均显著低于未施除草剂条件.三裂叶豚草叶重与茎重变化规律相同,都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除草剂能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大豆的生长受来自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裂叶豚草原产北美,1930年在中国辽宁铁岭地区发现,已有90年历史,以前多发于田野、路旁或河边的湿地,近几年在铁岭城市绿地中可见。本文通过对铁岭市银州区城市绿地中三裂叶豚草的分布进行调查,描述出目前三裂叶豚草在铁岭市银州区城市绿地的入侵情况,以期对铁岭园林绿化部门清除三裂叶豚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恶性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的起源、生物学特征、分布、危害和化感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综合防治三裂叶豚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塔里木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标准样地1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取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聚集强度指数和理论分布模型对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的2个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灰叶胡杨;灌木层的2个伴生种群也均呈聚集分布,柽柳的聚集强度较大;草本层中甘草种群呈聚集分布,西北天冬呈随机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 m*对X的回归模型均显示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呈聚集分布.灰叶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型,随发育进程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胡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不同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豚草在江苏省的分布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豚草为菊科豚草属杂草,是世界公害性杂草,原产地在北美加拿大,抗战时期由日本传入我国。在我省分布的主要为艾叶破布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又称美洲艾;传入东三省的主要为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又称大破布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态入侵植物营养器官对环境的适应特性。[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环境中的菊科豚草属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生态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营养器官适合生态入侵的结构基础主要是通过加强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输导功能、提高茎叶的水分贮藏功能、降低茎叶水势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加强叶片的同化作用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入侵。[结论]为三裂叶豚草生态入侵的生物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吕国忠  姜华  孙晓东  赵志慧  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33-1536,1556
对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inn.)的起源与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防治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科学、有效和可持续地防治三裂叶豚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态入侵植物营养器官对环境的适应特性。[方法]采用高清显示植物组织晶体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吉林省长春市郊区环境中的菊科豚草属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L.)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生态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营养器官适合生态入侵的结构基础主要是通过加强根系的水分吸收和输导功能、提高茎叶的水分贮藏功能、降低茎叶水势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加强叶片的同化作用来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入侵。[结论]为三裂叶豚草生态入侵的生物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特性和我国气候特点,对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划分;采用风险性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的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为2.18,属于高风险外来有害生物.确定了三裂叶豚草的适生区,同时,提出了对三裂叶豚草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豚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普通豚草似(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和三裂叶豚草似(Ambrosia trifida L.)是世界性公害杂草,二者不仅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是现在我国豚草防治的主要方式。但这两种防治方式均达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我国豚草的生物防治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利用昆虫、病原菌、植物替代和化感作用防治豚草。本文对豚草防治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豚草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豚草卷蛾在我国的生物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LIMEX系统软件对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及其寄主豚草、三裂叶豚草与银胶菊进行研究,对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作了预测,并通过生态气候指数(EI)转化的生物-气候风险指数(BCRI),定量地分析了该天敌与目标杂草在我国85个气候观测区可能同时定殖的吻合程度。同时假定向日葵在逼迫环境下成为豚草卷蛾取食寄主时,定量地评价了这种风险寄主的气候相似性风险程度。其结果对预测检疫杂草豚草、三裂叶豚草和银胶菊在我国的扩散分布,扩大豚草卷蛾对上述杂草的释放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对风险寄主(如向日葵)的生态气候风险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取代系列试验设计,研究三裂叶豚草和菊芋的密度比为1.00:0.00,0.75:0.25,0.5:0.5,O.25:0.75,0.00:1.00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控制效果,结合相对产量,分析菊芋替代三裂叶豚草的地上部分竞争效应。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三裂叶豚草的叶面积在其和菊芋的密度比为0.5:0.5和0.25:0.75时也显著低于单种处理.即菊芋有效地控制了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增加。菊芋的光竞争优势可能是其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地上部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而菊芋种内竞争影响大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8.
近地面大气汞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粒管富集气汞法研究了蔬菜地、农田、果园、林地等植被类型的近地面气汞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近地面0cm,50cm,100cm,150cm4个层次的气汞浓度平均值菜地以50cm层次气汞浓度最高,显著高于贴地面的气汞浓度;油菜地、果园及林地的气汞浓度峰值出现在植物枝叶密集分布层上部的一定范围内;夜间近地面气汞浓度却表现为近地面0cm,50cm层次低于100cm以上层次的气汞浓度;降雨可降低气汞浓度,但不改变近地面气汞的垂直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