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析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推进生态经济沟健康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以生态经济相互协调为前提,以山区环境和资源、人口为依据,提出了建设农村高效农业,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建...  相似文献   

2.
沟域经济作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在生态优先理念下,统筹生态保护与山区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北京市山区是沟域经济原产地,有必要对典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选取三条典型沟域,分别从起步期、发展期和集聚机理进行分析,为其他区域沟域经济经济发展提供研究案例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3.
闽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方向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发展闽北山区生态经济农业的必要性,并针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平市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及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如何持续发展将成为林业人思考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从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寻求生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制订生态林业建设战略计划、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四个方面探索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生态林业与林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区城镇供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单一的集体供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也是制约山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山区城镇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从秭归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我国山区城镇供水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道路建设、生态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秦岭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秦岭山区内主要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的构想,在公路建设、经济发展、旅游规划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渔业经济在当今荔波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结构的发展直接影响影生产者的效益,水产企业的发展是荔波农村水产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荔波农村具有广阔的资源优势,资源的利用是发展渔业产业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和水产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本人在山区从事渔业工作28年了,特别关注农村的渔业经济发展,为荔波渔业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积极采取对策措施,提高产业结构发展的效果,为山区渔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作用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山区的意义,分析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探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赢的发展方式,以实现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黔西北山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3个村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制约黔西北山区农村经济及生产发展的共性因素,提出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向山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效益?这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山东省文登市界石镇立足山区乡镇优势,积极探索山区综合开发的新路子,收到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请看——  相似文献   

11.
景电灌区防风治沙体系建设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7,32(3):238-243,232
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景电灌区防风治沙体系的结构特征、体系各组成部分的防风固沙效果、以及各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据此提出了加强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优化结构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扭转我国在人口持续增长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必须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并实行土地的集约利用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法构建出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各秤关键性参数和不同策略及措施的反复调控,得出未来系统发展的三种战略方案为趋势型、生态型和协调型发展战略。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协调型发展战略是未来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最佳方案。最后本文提出了实施优化战略方案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948-4949,4952
生态人类学的主旨是探讨人与环境的良性发展,这种价值诉求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求调查研究利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针对农业资源的匹配特点与农业发展的特征、趋势,以永寿县好河村为例,对黄土残原谷底(川道)类型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研究。通过结构调整与优化,构建农经林复合型新结构,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系统功能,增加产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以期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和黄土、荒漠、冻土等并称为中国西部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是限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我国石漠化分布广,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危害的分析,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通过生态治理措施,分别不同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进行分类治理,为改善喀斯特石漠化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与争议,需要进行生态农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总结。当前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生态高值农业内涵与特征、生态高值农业体系构建和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政策措施等。因此,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框架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农业现代化及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进展研究;生态高值农业理论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的实践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体系构建研究;长江中下游生态高值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是在山区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2018年,依据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的实践结果表明,每667m^2稻田水稻平均产量达到457kg,鱼105.3kg。与水稻单作相比,每667m2稻田经济收益增加1405.5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江苏海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计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江苏海涂开发利用的生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二部分针对长期海涂开发建立起来的生态经济系统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评价。第三部分在系统评价和市场分析(预测)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优化分析。最后对海涂开发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壤物质的迁移聚积和扩散强度是人口引力场的函数,引力半径恒大于扩散半径,扩散强度是同心圆规律递减,从而指出了地球表面土壤物质斑点状浓集边界的存在,正是这个规律决定了城市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城市土壤的分类,既可进行解释性分类和因素一生态分类,对典型城市土壤也可进行实体分类,但其实质是土壤自然人工体的实用分类,根据土壤的利用情况和经济生态功能,可分为市区土壤,近郊土壤和远郊土壤三大类型。成为系统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