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含Bar 基因的pAHC20 为供体DNA,上农香糯植株的稻穗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基因转化,经除草剂筛选,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上农香糯后代;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对除草剂的抗性比未转化的上农香糯强,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以上农香糯为受体植物,用吸涨法、组织培养法和花粉管通道导入等方法将小牛胸腺 DNA 导入上农香糯.所得结果表明:1.外源 DNA 能增加剑叶宽度;2.外源 DNA(模糊多基因)能使上农香糯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提高.对照对稻瘟病为8级感病,白叶枯为中感,而导入模糊多基因后的上农香糯对稻瘟病的感病性已降至7级和6级,对白叶枯病已为中抗.  相似文献   

3.
基因枪导入法培育抗虫水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潮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pWRG1515和pRSSGNA1为供体DNA,利用基因枪法转化上农香糯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抗性培养基筛选,从轰击的135块愈伤组织中得5株转 基因植株,GUS检测和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0.3mol/LKOH溶液浸泡籽粒或叶片,分析了上农香糯的香味遗传.采用的品种除香稻品种上农香糯外,无香味品种有上农黑糯07和太湖糯.香稻和非香稻各杂交组合的F_1植株均无香味.在后代,各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的分离比例符合3:1.正反交没有差别,表明水稻香味是细胞核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测交结果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上农特种稻黑糯07与上农香糯、铁桂丰杂交.F2代植株色泽出现分离.叶舌、叶耳紫黑色植株与绿色植株呈9与7之比,是两对基因互补的结果.其中一对基本色素基因与决定糙米种皮色素的基因可能是共同的.叶舌、叶耳紫黑色植株中约有1/3叶鞘、叶片亦出现紫黑色,因此推断另一对基因可能存在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上农香糯从1981年选到变异单株后,采取选育与利用同步进行的方法,加快了商品化和选育的进程。1987年生产75万 kg 商品米并经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定准予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这项成果已通过市级鉴定。1988年为开发和发展上农香糯,已分别成立上海地区、江苏省及市农场系统“上农香糯”协作组,建立了10个生产基地,3个扩繁种子点,面积共达1.5万亩左右,去年生产的原种一代种子20万 kg 全部投入生产,争取在近两年内实现市府提出市人均500g“上农香糯”米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上农香糯已于1987年10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是当前上海地区高产、优质的糯稻新品种之一。本文对上农香糯的米粒外观、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取得了定量数值,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则胜,男,193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教授、天然健康食品研究所名誉所长、特种食品公司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特种稻育种工作以来,在“上农特种稻”育种、“上农巨胚稻6601”新品系选育与产品开发研究;“特种稻米”加工利用研究;天然营养补充剂黑米素的提炼研制等方面成绩卓著。并于90年代初组织了我国特种稻学术研讨会,在会上首先提出“特种稻”概念,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至今已主持育成上农香糯、上农黑糯、乌贡1号三个特种稻新品种;参与选育、推广上农血糯新品种一个;还主持选育出了红香玉、上农香软米、上农绿米、巨胚稻等特种稻新品系(图1),目前他还与上海前哨农场东瀛公司合作进行特种稻杂种优势利用成果应用研究,共同培育新一代上农香糯杂交种。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及时提供了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种稻新品种(系)(表1),平均单位面积约增产值200元人民币/667m2,深受农民欢迎,仅主持(含参与选育、推广)的特种稻品种一项就已推广1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上农香糯”系1981年我院农学系教师在青浦香粳糯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经与崇明竖河乡合作,通过系统选种于1984年育成的糯稻新品系。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三日,我院农学系与本市崇明县农业局联合邀清了上海市科委、高教局、农业局、农场局、市种子学会,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市粮油饲料服务部、乔家栅食府、青浦县赵巷乡、江苏太仑县种子公司、贵州黔西南州原种场及崇明县委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共50余人在上农香糯产地崇明竖河乡进行了一次上农香糯的鉴评开发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经过4年工作,现已获得一个优势比较明显的杂交组合,可望统一提供杂优F1代种子,同时还通过连续回交,初步把上农香糯转育成不育系,为进一步选配香稻的杂优组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功能米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功能稻米基料乌贡一号糙米,上农墨糯糙米,上农香糯精米的17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E,PP,A)矿物元素(Fe,Zn,Ca,P)食物纤维素的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营养含量,口感互补原则组配的功能一号,二号米作了食疗临床试验,结果认为工能米对病员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辅疗作用,为此利用功能米为基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经改良的常规制片法,对上农香糯,上农黑糯07,太湖糯,铁桂丰四个品种及其杂交后代选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都是2n=2x=24,但核型形式略有不同,按臂比值而定的着比位置有两种类型,即中央着丝点(m)染色体和近中着丝点(sm)染色体,因此它们均为对称染色体核型,12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对是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经改良的常规制片法,对上农香糯、上农黑糯07、太湖糯、铁桂丰四个品种及其杂交后代选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都是2n=2x=24,但核型形式略有不同。按臂比值而定的着丝点位置有两种类型,即中央着丝点(m)染色体和近中着丝点(sm)染色体,因此它们均为对称染色体核型。12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对是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功能稻米基料乌贡一号糙米、上农黑糯糙米、上农香糯精米的17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E、PP、A),矿物元素(Fc、Zn、Ca、P),食物纤维素的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营养含量、口感互补原则组配的功能一号、二号米作了食疗临床试验,结果认为功能米对病员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辅疗作用。为此利用功能米为基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15.
乌贡营养松糕粉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上农牧种米(乌贡米,上农香糯,上农香米)为原料,制成乌贡营养松糕粉。本文就乌贡营养松糕粉的配方,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糯籼比例(直链淀粉含量),粉碎的粒度大小,加水量等因素设计优选配方,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糕的外形,色泽,松软度,食感及香味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松糕粉的最佳配比。并摸索了调粉用水量,醒置时间及蒸糕时间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上农香糯的生物学特性既遵循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上农香糯是一种中熟晚粳糯稻,但早播早熟、迟播迟熟现象比较明显。它具有良好的萌动发芽、幼苗生长习性,有利培育壮秧。它分蘖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着粒较密。其一生总叶龄数约为15~18张,随生育期变化而不同,平均出叶间隔时期正常,但后期各叶出生较快。叶面积和叶片宽度大致随叶龄而增大,以剑叶为最大;叶片长度则以倒三、四叶最长。伸长节间为5~6个,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幼穗分化与节间伸长也同时进行,分蘖与穗分化两者相互衔接。其株高适当、株型紧凑、基部节间短粗,这是该品种耐肥抗倒的内在原因。上农香糯幼穗分化过程及其与叶龄的对应关系与常规水稻大同小异。然而,从分化始期至抽穗不过30天,各阶段历期长短也有其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抗除草剂基因的来源、抗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及抗除草剂基因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抗除草剂基因和启动子选择的局限性及抗除草剂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目前植物抗除草剂研究存在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种类较少、获得抗性稳定表达的植株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选择抗性基因时,应重点考虑以降解除草剂为抗性机制的基因以减少代谢负担、加强对多价基因转入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抗除草剂基因的来源、抗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及抗除草剂基因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抗除草剂基因和启动子选择的局限性及抗除草剂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目前植物抗除草剂研究存在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种类较少、获得抗性稳定表达的植株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选择抗性基因时,应重点考虑以降解除草剂为抗性机制的基因以减少代谢负担、加强对多价基因转入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经过4年工作,现已获得一个优势比较明显的杂交组合(寒丰A×黑糯07),可望统一提供杂优F_1代种子。同时还通过连续回交,初步把上农香糯转育成不育系,为进一步选配香稻的杂优组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微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88-490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入籼稻品种明恢63,共获得9个独立转化子,其中3个为单拷贝.PCR和Southern blot表明,Bar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3个单拷贝转化子的纯合系通过发芽试验获得且均表现对Basta具有高度抗性.这些材料可直接生产抗除草剂杂交种,也可作为抗除草剂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方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目标品种,获得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