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鳖和太阳鱼都是高价值的食用水产品,茭白是低脂肪的健康食用蔬菜,如何在鳖池中养殖太阳鱼、种植茭鱼,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种养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在养鳖池塘里套养鱼和再按比例间作不同面积茭白的对比试验,对该养殖新模式加以研究,以期为条件适合的地方参考选用提供技术依据。一、试验条件与材料1.试验条件试验池塘单池面积1.5亩,池深1.2米,水深1米,泥质池底,水泥护坡,在池塘一头设置晒背台、饲料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广东省潮州地区发展池塘鱼蛙生态养殖,即在池塘养鱼的基础上,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养殖牛蛙,建立鱼蛙共生系统,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一、鱼类放养技术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7-2018年,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两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黄颡鱼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多个示范区,亩均净盈利1 700元以上。该地区黄颡鱼养殖与鲤、草、鲢、鳙等大众鱼类相比(亩均净盈利500元左右),亩均增效240%。现将勃利县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总结如下:一、关键技术1.池塘选择①池塘面积。单口池塘适宜面积为5~20亩。②注水深度。平均注水2米以上,如需原池越冬,平均注水深度应达到2.5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宋宗岩 《科学种养》2009,(12):38-38
近几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池塘的综合利用,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通过鲻鱼养殖生产试验,初步总结出鲻鱼体重、体长增长与温度的关系,这对开展鲻鱼养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草鱼历来是福建省内陆山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几年随着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产量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病害也逐渐严重,大量用药导致草鱼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鲜鱼品质下降。如何生产无公害、高品质鱼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水产品的需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光唇鱼又称石斑鱼,属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鱼类,是一种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在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福建等地有较广泛的分布,目前其野生鱼市场零售价在100元/千克以上,经济价值较高。近年来,随着光唇鱼价格的不断上涨,人工养殖逐渐兴起,已成为南方山区渔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水产养殖项目。现将光唇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光唇鱼养殖池塘最好是黏性底质的土池,要求交  相似文献   

8.
鱼蚌混养是目前洞庭湖区水产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但问题是池塘有机肥的来源困难。为此,当地许多珍珠生产大户采取付费招养鸭户到鱼蚌混养池塘放鸭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仪征市某度假村的一垂钓池塘发生异育银鲫大量死亡事件,养殖者虽自行用药治疗,但未能凑效。笔者经现场实地察看患鱼发病症状,并结合镜检,确定异育银鲫是因感染黏孢子虫而引发的急性死亡,后经及时对症用药治疗,5天后病鱼死亡减少,7天后停止死鱼。现将具体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多营养层次养殖的海水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变动情况,并为优化池塘养殖模式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海水池塘“鱼-虾-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期间,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营养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高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除养殖初期部分稍低外,养殖中后期均高于自然海域。养殖初期池塘水体浮游植物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中期以锥状斯克里普藻(Scippsiella trochoidea)为绝对优势种,后期以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锥状斯克里普藻为主要种。池塘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波动明显大于自然海域。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呈现由硅藻占优势向甲藻占优势演替的趋势,而自然海域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杂交黄颡鱼是由瓦氏黄颡鱼(江黄颡)的雄鱼与普通黄颡鱼的雌鱼杂交而来,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含肉率高等诸多优点。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经济效益,2019年8月,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利用一口净水面20亩的养殖池塘,尝试进行池塘单养杂交黄颡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其养殖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2012年5月-12月对珠三角地区主养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草鱼(Grass carp)、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四个品种的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主养笋壳鱼、草鱼、大口黑鲈和乌鱧池塘的生物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718 mg/L、3.693 mg/L、2.579 mg/L及20.932 mg/L。四种池塘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的生物量占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很高,枝角类和桡足类对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贡献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主养笋壳鱼池塘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有pH、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主养草鱼池塘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主养大口黑鲈池塘中溶解氧含量极大地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主养乌鱧池塘pH、水温和亚硝酸盐含量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体叶绿素a及水环境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5月—12月调查了珠三角地区主养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四个品种池塘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 a)含量和水环境因子动态变化。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研究池塘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池塘中Chl a含量变化的影响因子,使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分析方法探讨池塘水质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池塘水体TN、TP和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n)变化范围分别为1.52~22.76 mg/L、0.20~4.82 mg/L和3.71~50.76 mg/L,呈现出严重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状况;池塘间Chl a含量差异显著(P<0.05),从高到低顺序为:草鱼(均值)>乌鳢>加州鲈>笋壳鱼,各池塘Chl a含量的影响因子差异较大;乌鳢池塘中盐度(Sal)、电导率(Cond)、总可溶性固体(TDS)、TP、PO43--P、TN、NO3--N和CODMn等因子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整个采样期池塘水质状况可分为5大类,并呈现出一定的时序和空间特征,池塘水质优劣顺序为笋壳鱼>加州鲈>草鱼>乌鳢。  相似文献   

14.
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菁  管崇武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142-145
为确立科学、合理的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范围,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系统内循环量、养鱼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工艺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并讨论鱼粪及残饵收集率等基本参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体容积为198m3(22×5×1.8m)、溶氧为6mg/L的槽体中开展养殖密度达100kg/m3大宗鱼类养殖,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30%时,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653.59 m 3/h(约每18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05~1.58%;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60%,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573.11m 3/h(约每21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20~1.80%。需综合考量设定最佳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以降低模式运行能耗。本设计为提升模式技术性能,促进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发展及广泛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传统的集约化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势必会加剧周围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鱼-菜”共生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前者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收入,但难以实现池塘产排污系数的绝对为零,而后者虽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考虑到经济、土地成本,很难有大面积的净化配置。养殖池塘水体上层种菜,养殖废水排入人工湿地,将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是中国池塘养殖所面临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渔民合作社是水产科技集中体现的平台,将中国已发展成熟的养鱼合作社,从“经济合作”、“信息合作”推向“生态合作”也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广东立体农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农业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的广东21世纪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立体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池塘饲养4大有鱼,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农田多熟复种,农作物间套种等是广东立体农业主要生产方式。近年,果畜(禽)结合的多种经营系统,鱼畜(禽)结合的立体生产方式在广东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夏季的暴雨洪涝、夏秋季的台风、秋末到初春的寒潮以及四季皆可能有的干旱,这些不利气象对池塘养殖生产影响极大,常造成养殖效益降低,极端气象灾害甚至造成池塘养殖绝收。现将干旱、洪涝、台风和寒潮等不利气象对池塘养殖生产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概述如下,供参考。一、干旱1.对池塘养殖生产的影响干旱发生时,水分蒸发量大,水源相对不足,导致池塘养殖易出现加水换水难、水位下降、水质变差、鱼  相似文献   

18.
舒蕾 《科学种养》2011,(12):38-38
泥鳅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溪、水沟、稻田等淡水水域都能生存。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因此泥鳅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开展无公害泥鳅的池塘健康养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盐碱池塘养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15万粒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移植到呼和浩特市"2814"项目区的盐碱池塘,以研究其在盐碱池塘环境下的养殖技术与生长速度。经过120d的养殖,其生长速度比在达里湖自然生长要快2~3倍,这为内蒙古自治区在池塘养殖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不同模式池塘主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06—2007年在6口不同条件的池塘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斑点叉尾鮰主养试验,主要探讨池塘条件、饲料类型、放养密度等因素对斑点叉尾鮰生长、产量、存活率、商品鱼品质和养殖效益等因素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