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馆是茶文化的环境载体,与茶密不可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不管是茶馆的功能,还是设计风格都应依循展现茶文化的内蕴,运用大量茶文化元素提升茶馆的艺术品位,都是现代茶馆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对中国茶馆文化、基于茶文化的现代茶馆环境设计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福建茶叶》2016,(11):91-92
我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茶文化,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当中。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代茶馆的环境设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即从对茶文化符号的分析入手,深度探析茶文化影响下现代茶馆的设计风格以及茶馆环境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更好地将茶文化符号应用到茶馆环境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而具体的茶文化机制中,茶馆始终有着重要的分量和影响,而良好的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其所能呈现,不仅仅是恰当的设计风格,同时,也是设计理念的集中诠释和表达。本文拟从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认知入手,结合茶馆建筑的时代功能认知,通过具体分析,生态园林风格的价值内涵和理念思维从而探究,融入生态园林风格,在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4.
薛红娜 《福建茶叶》2016,(12):78-7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馆则是一种年代久远的产物,是体现茶文化的最佳载体。一直以来,在现代茶馆空间设计中,如何营造最佳的视觉效果,使茶馆的设计风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将茶文化融入至现代茶馆空间设计之中,是一种必要的设计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了茶文化和现代茶馆空间设计的要点,并进一步说明了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钢 《福建茶叶》2017,(11):55-56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馆作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影响着茶馆的经营状况,随着我国现代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简约理念设计已成为我国目前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文章分别从简约设计理念、我国现代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分析以及简约理念如何在现代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目的为我国现代茶馆室内环境实施简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茶文化在我国得到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茶,形形色色的茶馆开设在各地,茶馆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不同喝茶人群的需求,在不同的区域分布着风格不一样的茶馆,作为茶文化展现的场所,茶馆设计地位重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板块。本文主要从茶馆设计与茶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茶馆设计的原则,探究如何在茶馆设计中有效运用茶文化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在品茶时,品的不仅仅是茶,而且是品的心情,品的人生。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在中式风格设计中运用茶文化,主要是将茶文化元素与中式风格设计进行有效结合。本文以茶馆的室内设计为例,对茶文化在中式风格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8.
茶馆是中国民间文化、地域文化、茶文化三者结合的重要载体,其室内装饰风格设计,源自于"佛、儒、道"思想与中国传统饰样。在茶事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茶馆室内装饰风格和当地文化有密切联系。鉴于此,本文通过阐述茶馆室内装饰的设计的原则与特征,分别从茶馆室内装饰元素与室内装饰内涵两方面,提出了现代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杰 《福建茶叶》2016,(10):83-84
茶叶起源于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馆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本文基于茶馆设计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茶馆的外在布局、内在装饰以及整体的设计风格,对古典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在茶馆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对两种审美范畴在茶馆艺术设计中的不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馆的装饰风格也孕育了诸多的传统元素,两者的有机结合,把中国的茶文化和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从木刻版画与茶馆设计完美融合,木刻版画融入茶馆设计里,使得其更具有唯美、立体。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享受优质的物质生活同时,目光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也得到了繁荣发展。茶馆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承载的衍生品,也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在各个角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适应这种发展潮流,吸引更多的人去茶馆品味,在进一步做好茶馆的服务工作之外,对茶馆的空间设计和装修风格也更加关注,以便更好适应现代人对茶馆品茶环境、品茶文化的要求。本文将从茶馆的发展和具备的功能出发,探讨茶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以实现茶馆建筑的传统装修风格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杨辉 《福建茶叶》2016,(3):112-113
中国茶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哲学思想。作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茶馆,其设计必须与茶文化相融合。本文从茶馆设计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等方面来研究茶馆设计与茶文化融合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旨在为现代茶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碰撞,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之美,既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也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这两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而作为茶文化物质层面重要内容的茶馆,以视觉语言的形式体现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现代茶馆在设计当中,就应当充分从茶文化中汲取养分和灵感,做到既要在功能上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又要呈现出我国茶文化的精神之美。本文从茶文化的内涵、现代茶馆设计偏差以及茶文化在茶馆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等方面入手,对现代茶馆设计中的茶文化应用研究试论一二。  相似文献   

14.
杨钢 《福建茶叶》2016,(10):86-87
中国具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文化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馆室内空间环境长期以来作为茶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关注现代茶馆室内空间设计对与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我国茶馆发展现状、茶馆室内空间设计原则以及我国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策略三个方面对茶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茶馆作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因此,茶馆设计必须要与传统茶文化相融合。通过当前茶馆设计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从而探究茶文化在茶馆设计活动中的运用及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16.
伊宏伟 《福建茶叶》2016,(12):79-80
茶始于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而茶馆作为茶文化的承载地,在茶文化的传承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茶馆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体现茶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也可以表达出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南京,对南京茶馆的空间设计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茶馆历史发展进程,其次详细介绍了南京茶馆的常见类型,最后就空间设计个性化表达与展现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南京茶馆空间的个性化设计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验式茶馆与传统茶馆的相比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上更是彰显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设计匠心,融传统茶文化和现代设计手段于一体。本文在对现代体验式茶馆及其优点概述的基础上,解读了现代体验式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及特征,重点探讨研究了现代体验式茶馆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策略,并提出了以手工绘图的方式对体验式茶馆室内空间环境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欣赏也不断提高,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馆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茶文化的内涵,因此应该积极加强茶馆设计。通常来说,情感元素在茶馆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角度来说,茶馆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有许多讲究,主要是由于茶馆要能够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本文主要通过对情感元素在茶馆设计中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意见促进茶馆设计,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整个现代古典茶馆的内涵及形象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不难看到茶文化始终是整个茶馆设计活动的核心焦点。茶馆的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现代古典茶馆的表现风格和系统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了相应的设计理念。本文拟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定义内涵与发展趋势认知入手,结合现代古典茶馆的功能独特性与文化属性认知,从而具体探究现代古典茶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林朝阳 《福建茶叶》2016,(10):106-10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向来注重精神和物质的同步发展。自古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品茶可以愉悦和放松自己。茶馆作为继承和发展茶文化的载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导着茶馆的设计走向。本文研究现代茶馆的空间设计,重点阐述了现代茶馆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分区。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目的是找到中国古建筑风格同现代茶馆设计的对接点,这对现代茶馆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