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书志 《福建茶叶》2016,(8):145-146
茶文化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器物文明,紫砂茶具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典范,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界的奇迹。紫砂茶具有着其他茶壶不具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设计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茶具应该与时俱进,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精神,设计出更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陶瓷茶具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越来越重视陶瓷茶具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通过对我国现代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价值做出挖掘与研究,能够促使陶瓷茶具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陶瓷茶具的设计理念、造型设计和材料选用三个方面,对现代陶瓷茶具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徐慧 《福建茶叶》2016,(8):180-181
中国茶具凝聚了历代匠人的心血,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流传至今、流芳宇内,在全球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与时俱进,我国茶具设计也要求不断提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针对茶文化和茶具设计的关联以及我国茶具设计的历史变革,进一步从艺术文化、思维方式、立体造型与材料工艺四个角度研究了我国当前茶具设计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汪士琦 《福建茶叶》2016,(4):175-176
功能应用是茶具设计的基础理念,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茶具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茶具的装饰效果和审美价值上。多功能的特色茶具设计成为了主流。茶具设计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创新,在满足使用价值的同时,要突出个性和风格。本文从茶具设计出发,重点研究了砗磲贝壳茶具的制作,将一般茶具与砗磲贝壳茶具的设计制作进行比较,分析了砗磲贝壳茶具设计的优越性,对茶具的设计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顾晓兰 《福建茶叶》2016,(7):159-160
在当代审美指导下对唐宋陶瓷茶具开展再设计的过程,是对传统陶瓷茶具设计艺术进行继承的过程,同时也是推动传统陶瓷茶具设计艺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这对提升我国传统陶瓷茶具设计艺术的生命力、提高现代陶瓷茶具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唐宋陶瓷茶具审美特征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当代审美指导下的唐宋陶瓷茶具再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邹勇 《福建茶叶》2016,(9):123-124
目前全世界有饮茶习俗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茶具就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而茶具的设计也逐渐成为一种学科和产业。我国从饮茶习俗出现,就开始使用茶具,茶具的变化也逐渐随着朝代的更替、主流文化的变更等渐渐发生变化,流传到现在的茶具,无论是从材料、风格、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世界交流增多之后,茶具的设计和制作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茶具也在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变得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些茶具中,陶瓷茶具一直是人们泡茶、饮茶比较青睐的种类,本文从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概况开始研究,通过分析历代陶瓷茶具设计的概况,总结现代陶瓷茶具的个性化设计,并且对未来陶瓷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我国陶瓷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陶瓷艺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并成为了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茶具设计不仅是一种器物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针对现代陶瓷茶具设计的审美取向,从传统文化精神引导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多元文化与现代工艺影响下的现代陶瓷茶具设计审美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美术工艺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对茶具种类及艺术价值的分析介绍,以及对茶文化与茶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对历史进行梳理,对茶具设计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为茶文化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茶具集文化性、艺术性于一身,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茶具设计者应该认识到茶具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必要性和现代茶具中传统文化运用原则,在茶具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符号、传统设计手法、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现代茶具的文化性与艺术品位,以促进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耀州窑陶瓷技艺代表着我国北方青瓷技艺的最高水平,并且在我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将耀州窑陶瓷技艺应用到现代茶具设计中,对于耀州窑陶瓷技艺的传承以及现代茶具设计的发展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耀州窑陶瓷技艺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可行性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耀州窑陶瓷视觉元素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呈现以及耀州窑陶瓷与现代茶具设计的协同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丽红 《福建茶叶》2016,(9):137-138
随着人类审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茶具的造型设计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层面、跨层面特色的系统工程,产品的设计在符合艺术与技术和谐相融的原则之下,应当融入创新的思维,在设计中加入具有特色性的人文元素,将新颖的想法通过多种方法设计出茶具新造型。本文将从现代茶具的背景入手,站在设计方法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现代茶具产品的造型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茶文化的追求更加具有广泛性,茶具已不再是个别贵族阶层的专用品,而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器具,而人们对于茶具的要求也向着更加艺术化的高度发展,在当今工业化的背景下,研究基于产品设计理念下的茶具的艺术设计,有助于我国的茶具艺术性的提高,也有益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基于上述思考,从产品设计的视角出发,对工业化背景下茶具艺术品的设计与生产提出了一些看法,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3.
闵光培 《福建茶叶》2016,(12):392-393
茶具是茶之父,精于品茶的人们除了品茗茶香茶味,对茶具也是十分讲究。为上乘品质的茶叶配上一套精美相称的茶具,也不失为一种惬意享受。在中国,对茶具的设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制作工艺,当然它也考量了茶具与品茶者之间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赋予茶具设计以生命价值。本文也将从用户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两方面因素来探讨现代茶具的艺术设计,凸显其设计的艺术精美性与体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易雪峰 《福建茶叶》2016,(6):165-166
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茶具注入新鲜时代血液,本文基于造型设计原理,提取陶瓷茶具文化意蕴,对现代陶瓷茶具创新设计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对陶瓷茶具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罗一墩  肖洒  尹影 《福建茶叶》2016,(9):126-127
茶具最初只是茶文化的附属品,之后随着茶文化的发展成为茶文化主要分支,也成为西方国家认识东方文化的一种媒介。经过时代的变迁,茶具设计已经成为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与成熟化,同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东西方世界相互了解与接纳,再一次证明了艺术无国界。本文以中国和英国茶具设计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中英茶具设计的由来和发展,从造型、色彩以及材质方面对中英茶具设计进行审美分析,并对中英茶具设计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文化与工艺的有机结合体。茶具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介绍我国茶具发展历程和茶具分类的基础上,就传统茶具造型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传统的茶具发展历史作为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依据,论述了陶瓷茶具在今后的设计发展趋势,即在传统的茶具文化的相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寻求茶具设计的突破创新,将现代设计元素和理念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进一步的完善传统茶具,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与发扬。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之下,各行各业都迈入了创新化发展轨道,我国茶具在造型方面也有了很大突破。体验式设计创新理念是现代茶具造型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有效推进现代茶具造型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围绕体验式设计创新的相关内涵展开,分析人们对现代茶具造型设计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体验式设计创新在茶具造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璐  张鑫韬 《福建茶叶》2016,(5):175-176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审美能力与审美需求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通过茶具创新设计来推动茶具设计符合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并体现出时代精神,成为了我国茶具设计工作者需要面临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新时期我国茶具创新设计误区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造型、花面色彩、材料三个方面对现代茶具创新思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不断改变。就陶瓷茶具而言,人们对其的基本要求不再仅仅是其功能,而是需要达到外在的美感,也就是视觉上的完美体验,即人们通过接触陶瓷,可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就对陶瓷茶具的设计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久而久之,人们对陶瓷茶具的设计逐渐地从日用品的普通设计转变为时尚的欣赏品。这个转变体现出了陶瓷茶具的人性化设计,这既展现出陶瓷茶具的自然魅力,还展现出陶瓷茶具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