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茶叶生产流通中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影响以及给相关的茶叶生产管理、质量监管等带来的难题,使得构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非常具有紧迫性和价值。本文基于.Net平台构建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首先探讨了茶叶质量安全数据信息的标识问题,为系统设计与构建做数据上的技术准备,即对茶叶种植至茶叶销售整个环节的与茶叶质量安全有关的环节进行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从系统总体构想、系统结构、数据库、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并继而对系统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MVC三层模型实现系统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功能、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产区,也是茶叶出口大省,但是茶叶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常态下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之一。建立可追溯平台是保障质量安全的重要、有效途径。本文介绍可追溯性平台、体系的研究现状,通过构建茶叶供应链,从现存茶叶质量问题入手,结合物联网对茶叶可追溯平台进行设计,提出在茶叶供应链中可设置的追溯点及采用的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3.
从安全角度谈茶叶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向阳  刘畅 《福建茶叶》2016,(6):189-19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多,但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的内涵,而后分析了当前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以及成因,最后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茶叶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苏春森 《中国茶叶》2007,29(4):20-21
据统计,2005年福建省茶叶栽培面积达232.9万亩,总产量18.4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营销总产值160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35%。全省从事茶叶产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有力保障了福建省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影响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系统评价和风险评估的主要模式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18,(2)
正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福鼎白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认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广无公害茶园建设,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全市建立了1.5万亩的有机茶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是福建省最早实施、推广有机茶园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县市,推广面积全省最大,也是全国四个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示范区试点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构建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平台,打响闽茶品牌,建设福建茶叶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福建省决定从2007年起举办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夏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为例,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合理的、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体系,以期能够改善茶叶质量安全、提高茶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福建省1 229位乌龙茶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从样本消费者的个体特征、茶叶认知度、消费习惯和购买情况等方面对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并对乌龙茶产区与销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福建省乌龙茶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提出加大乌龙茶知识普及力度、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关注消费需求差异、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茶叶作为我国的大宗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茶叶质量不仅关乎茶叶企业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整个茶产业在世界的份额和市场。本文就传统和现代茶叶的质量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新时期的茶叶质量管理的数学模型,重点从贴近度原则和择近原则两方面,详细解释了模糊数学原理在茶叶质量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这对茶叶质量模型的应用和简化,提供了更为简便、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追溯编码、产品标识、基于物联网的溯源节点信息采集、溯源数据查询等4个方面简述茶叶质量溯源系统关键技术,阐述追溯系统集成框架与实现,同时分析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茶叶生产加工的不断发展,尤其近些年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智能化加工茶叶作为未来发展主流,已越加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迈进。本文以福建省红茶加工为代表开展茶叶加工过程优化分析,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为计算机应用进一步实现技术改造提供基础性研究,为后期结合计算机智能化平台,实现福建红茶有序高效生产提供基础性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福建茶叶卫生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建省是我国茶叶产量第一、茶园面积和茶叶出口第二、品种和茶类最多的著名茶乡。茶叶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也是内销的主要产品。我国加入wT0后,福建茶叶既迎来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竣的挑战。为应对入世新形势,发挥茶叶资源优势,调整茶业结构,扩大出口贸易,参予国际竞争,福建省茶叶学会于3月29日邀同省农业厅、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于福州宏利大厦成功举办了“福建省茶叶卫生安全与WTo对策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省茶叶学会领导、专家、学者等计…  相似文献   

13.
童文启 《中国茶叶》2010,(11):46-46
应福建省政府邀请,10月10~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赴闽开展为期三天的福建省现代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着重围绕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包括可追溯体系建设、三品认证、清洁化加工等方面,并就福建省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江苏省茶叶产业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对潜在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推广、完善茶叶质检体系建设、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方面保障江苏茶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调研安溪县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通过依靠科技支撑,构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与可追溯体系,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还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既是茶叶重要产地也是主要的消费地,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佳品。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对茶叶从产地到销售地实行全方位监控,用以减少人们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担忧实有必要。鉴于茶叶在产业链上的流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在智能手机中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已大面积普及的背景下,构建基于NFC技术的茶叶产业链可追溯系统,从而实现全面监督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减少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茶叶产区、产业规模、推广品种、茶叶种类、品牌建设和消费市场6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河南省茶产业基本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本地良种、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等建议,为今后河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茶业》2007,(5):37-37
"中国茶叶的主要生产基地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茶叶产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喝茶是安全的,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陈萌山是在福建省安溪县出席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时作此表示的。他说,"十五"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茶叶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沈珂 《福建茶叶》2016,(3):281-282
如今人们对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的保障需要从茶叶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本文对茶叶供应链以及茶叶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茶叶加工过程远程监控需求及茶叶溯源的加工环节缺失问题,构建了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状态参数及加工设备工艺参数远程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了茶叶加工生产线远程设备运行参数监测监控与茶叶品质溯源。本研究采用B/S框架实现信息实时显示,综合鲜叶采摘信息和生产信息完备溯源过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产过程参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建立了茶叶加工过程溯源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茶叶生产离线与在线数据库融合质量评价模型,提高了数据存储质量。针对黄山毛峰初制加工生产线进行了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溯源信息采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台运行稳定,数据显示准确完整,实时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茶叶品质优化及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