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和'白叶1号'的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厌氧时间(0、2、4、8 h)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方式,结合绿茶和红茶工艺制备样品,探讨不同厌氧时间对绿茶与红茶工艺茶叶的GABA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厌氧时间延长,两种工艺茶叶的GABA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相同厌氧时间内,红茶工艺茶叶GABA富集量显著高于绿茶工艺茶叶,且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GABA富集效果较好,黄金芽在绿茶和红茶工艺中GABA含量最高,分别为2.64 mg·g-1、2.69 mg·g-1.以厌氧温度为25℃、真空度为0.09 Mpa,厌氧时间为4 h的条件,分别结合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300 g,杀青时间为2min的绿茶工艺和以发酵温度为28℃,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4 h的红茶工艺,所制得的绿茶清香浓郁、滋味清爽,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综合品质最佳,且达GABA茶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3.
以茶树品种水仙驻芽三、四叶为原料,研究高γ-氨基丁酸(GABA)岩茶的加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温度、厌氧时间、厌氧方法对GABA富集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且差异极显著(p <0.01)。以谷氨酸溶液浓度、厌氧时间和厌氧次数设置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9个试验组中有6个试验组GABA含量高于150 mg/100 g(γ-氨基丁酸茶含量标准),其中以处理5 GABA含量最高为317.93 mg/100g,且感官品质较好,其处理工艺为:鲜叶喷洒0.2%谷氨酸(GLU)溶液,共摇青三次,每次摇青后真空厌氧1 h。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茶青减重(30%、40%、60%、70%)与厌氧堆青(堆青3、5、6、7、8小时)双因子控制白茶加工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分析白茶样品的GABA含量,最后应用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茶青减重因子对白茶GABA的含量影响有限,达不到显著水平(P-value=0.0508869>P-value=0.05),但对白茶产品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厌氧堆青因子对白茶GABA的含量影响较大,达到显著水平(P-value=0.0300517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桢  祖峰 《中国茶叶》2008,30(2):26-27
从品种筛选入手,研究探讨了高GABA、低咖啡碱荼加工技术。试验将高GABA富集工艺和脱咖啡碱工艺相结合,研究茶样GABA、咖啡碱及常规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福选9号、福云6号的GABA含量较高,达1.5mg/g以上,是适制高GABA、低咖啡碱茶的品种原料。利用热水浸渍脱除咖啡碱工艺,可有效降低茶样的咖啡碱含量,咖啡碱平均脱除率达45.5%,并能有效改善茶样的感官风味。  相似文献   

7.
目前,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高γ-氨基丁酸(GABA)茶叶的开发也一直受到关注,但针对茶叶本身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为探究御金香黄茶中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特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摇青时间、闷黄时间、闷黄温度)、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的GABA的含量进行研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ABA含量表明:GABA含量随着摇青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小,摇青2 min时含量较多;经不同闷黄时间、温度处理的茶叶,在闷黄6 h时GABA含量最高;而其含量与温度成反比,35℃时最高.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GABA的含量呈现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且春季成茶中GABA含量是其他季节含量的40~60倍.  相似文献   

8.
以碑坝群体种为原料,综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以做青温度(A)、摇青时间(B)、杀青温度(C)、初烘温度(D)为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从毛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等品质指标探讨做青温度、摇青时间、杀青温度和初烘温度等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是CABD,做青温度和杀青温度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总量、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值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摇青时间和初烘温度对毛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值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制定陕西乌龙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摊晾→做青(温度20℃~21℃,相对湿度70%~80%,做青4次,时间分别为第1次摇青2min晾青1h、第2次摇青5min晾青2h、第3次摇青10min晾青3h、第4次摇青20min晾青9h)→杀青(温度250℃)→揉捻→初烘(温度180℃)→复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紫玫瑰夏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试验设不同摇青与发酵两因素进行花香型红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摇青程度对花果香型红茶品质影响差异显著,摇青有利于提高红茶香气;控制发酵温度在25℃茶叶品质显著高于温度在32℃。控制发酵温度为25℃左右,摇青3次,总转数为90转的处理,花果香型红茶福安红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紫玫瑰夏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试验设不同摇青与发酵两因素进行花香型红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摇青程度对花果香型红茶品质影响差异显著,摇青有利于提高红茶香气;控制发酵温度在25℃的茶叶品质显著高于温度在32℃。控制发酵温度为25℃左右,摇青3次,总转数为90转的处理,花果香型红茶福安红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富集方式和干燥方法的单因素实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辣木鲜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富集工艺。建立的辣木鲜叶中GABA最适富集条件为辣木鲜叶在45℃下,真空处理34 h,然后50℃干燥。该条件处理的辣木GABA含量为(19.70±0.16)mg/g,是对照的2.63倍。  相似文献   

12.
以紫娟茶树鲜叶为研究对象,对厌氧处理后制备的冻干样、绿茶、红茶、白茶等茶样中主要非挥发性成分(包括儿茶素、氨基酸、花青素等)进行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其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此外,尝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试验研究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ACE之间潜在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冻干样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增加至1.72 mg·g-1,显著高于未厌氧处理茶样的0.04 mg·g-1(P<0.05)。厌氧处理后不同的加工工艺对茶样中的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大;采用白茶工艺能提高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而冻干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茶样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紫娟茶树鲜叶样品经厌氧处理后,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增强(P<0.05);厌氧处理后采用冷冻干燥工艺所制样品的ACE抑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采用绿茶、白茶和红茶加工工艺制作的样品(P<0.05)。此外,分子对接模拟试验发现,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辅助提取石崖茶总黄酮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石崖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波辅助石崖茶总黄酮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g/m L)、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5℃,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0.3%。采用该工艺测定广西昭平、桂平和金秀三个产地的石崖茶总黄酮含量,结果昭平石崖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4%。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r-氨基丁酸形成机理与富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氨基丁酸(GABA)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植物性食品原料经适当处理,能富集r—氨基丁酸,可作为制造功能性食品的原料。茶鲜叶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处理后,GABA含量明显增加,谷氨酸含量大大降低,而茶氨酸、咖啡碱、多酚类物质变化很少。茶鲜叶萎凋后,在氮气中进行嫌气处理,再制成乌龙茶或红茶,其GABA含量较高于茶鲜叶在氮气中嫌气处理,再萎凋并制成乌龙茶或红茶的样品。本文综述了茶中r—氨基丁酸形成机理及GABA茶制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真空富集GABA和热水脱咖啡碱加工工艺相结合,探讨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嫌气和热水脱咖啡碱处理,可使茶样中的GABA含量达到1.5mg/g以上,且能有效降低咖啡碱含量(脱除率达75%以上),同时将茶多酚等其他有益成分的损失率控制在较低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在不同摇青及烘焙工艺的条件下,单丛乌龙茶主要品质指标的含量变化,从而筛选出形成单丛乌龙茶优异品质的最佳摇青及烘焙工艺参数,有助于指导生产,提高单丛茶品质。通过设置不同的摇青次数、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参数的组合,分析其对单丛乌龙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摇青次数对水浸出物、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最大,烘焙温度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摇青次数对咖啡碱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烘焙温度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通过感官审评得出,不同处理工艺中摇青4次、烘焙温度110℃、烘焙时长2h的茶样品质较优异。通过本试验可知在适度摇青的基础上进行烘焙,既可以提高香气品质,也可以增加滋味醇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茶籽萌发,缩短育苗时间,培育壮苗,提早成园,我们利用干热处理播种前茶籽,发现对提高种籽的吸水力,促进萌发和生长效果很明显.试验用贵州湄潭苔茶茶籽,经过筛选,其含水量为23.3%.试验分为40℃、50℃、60℃三种温度处理和对照,在温箱内处理五小时,再将试验茶籽放进清水浸种,浸至  相似文献   

18.
低温与光照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海云  张丽霞  王日为 《茶叶》2011,37(2):75-78
为了揭示低温与光照对茶树叶片发生光抑制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控制温度及光照的方法,以茶苗适宜生长温度(25℃)为对照,研究了茶苗在低温(0、5、10、15℃)、光照(3、4、6、10、15.5klx)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5℃和光照3~15.5klx条件下,茶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均保持稳定水平,无...  相似文献   

19.
大麦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通过瓷盘小试,来确定最佳的发芽温度和发芽方式。结果表明:在浸4断8的浸麦方式下,最佳的发芽温度是16℃,同时降温式(25→22→19→16→13)℃的发芽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20.
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桢  梁月荣  郑新强 《茶叶》2014,40(3):129-133
茶的保健功能已被广泛认可,茶叶新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GABA因其具有降血压、抗焦虑、降低胆固醇、增强记忆力和促进血液中乙醇分解等多种功效已引起各界关注.二十多年来,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日渐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本文综述了茶树中GABA的代谢途径、鲜叶中GABA的富集技术以及富集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γ-氨基丁酸茶开发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