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的常见多发病,对奶牛有较大的危害。本文从低血钙、大脑皮质缺氧、饲料比例不当等三个方面对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奶牛的饲养量。许多养殖户通过饲养奶牛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易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也可称为乳热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在母牛分娩前后。其发病率与奶产量呈正比的关系,奶产量越高的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越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基于此,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入手,对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例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经过,包括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内容,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也称乳热症.本文分析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有效冶疗奶牛生产瘫痪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在奶牛养殖重点地区比较常见,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危害较大。笔者根据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的经验,并搜集了有关资料,概述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也称乳热症。本文分析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有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9.
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成年母牛分娩后突发的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较多发生于高产奶牛。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疾病。笔者几年来共诊治23头奶牛,产奶量平均在3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45千克,治愈20头,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h发生,且发病率较高,奶牛瘫痪综合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极其复杂.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发生在膘情好、产奶量高的青壮牛奶牛,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兽医临床上较难治疗的一种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奶牛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笔者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详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常发生于高产奶牛。我们曾治疗6例,全部治愈。本文总结了治疗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症又称乳热症。其特点:奶牛在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以3~6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分娩后的3~5天,故称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1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某初产奶牛,产后卧地不起,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温38.2℃,经综合诊断为牛产后瘫痪。高产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循环虚脱及精神沉郁和低血钙。多见于3-4胎以上,在分娩后3天内的高产奶牛,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本文从营养、产后护理等方面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产后麻痹及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而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于营养好的第3~6胎的高产奶牛,也可发生于泌乳力高的黄牛。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通常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全身肌肉无力,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如果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产后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