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变化莫测的今天,农民要想使自己的农副产品卖个好价钱,除了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外,还必须在销售上开动脑筋,巧卖增收。 尝鲜早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尝鲜意识在增强。农户可以提前早种,使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提早上市,这样不但畅销,而且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2.
在产品销售有困难或卖不出好价钱时,采取以物换物的销售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促销手段。 河南有一位从事家畜家禽养殖的农民采取这种销售方式,效果颇佳。他将自家的仔猪、鸡蛋、鹅蛋、肉鸡拉到乡下卖,半天也没有几个人来买。于是他想了一个办  相似文献   

3.
同样的农产品,销售策略不同,销售收入是不一样的.农民朋友收获的农产品,什么时候卖、以什么样的价位卖出去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大有讲究的.根据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农民朋友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产品究竟以什么品种、何种形式进入市场才能既卖得出去,又能卖个好价钱呢?有关专家近日建议,农产品种养要注意把握以下三大趋势: 1.嫩乳化趋势。近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悄悄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不少农民为当前的增产不增收苦恼不已,原本看好能赚钱的东西,等到自己种养出来后,却事与愿违,甚至变得分文不值。这是因为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通常只在田头、场头或乡村集市完成交易。这种远离大市场的交易方式,无法实现农产品的价值。然而,同样的产品,同样供过于求的市场,有的人却能够在营销上大做文章,通过巧变、巧卖,把产品卖“活”,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实,农产品销售的关键是要找好“卖点。”  相似文献   

6.
消息信使     
农产品开发五大新趋势当前农产品究竟以什么品种,哪种规格,何种形式进入市场,才能保证既能卖得出,又能卖出好价钱呢 ?这是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对农产品市场 的调查,有关专家预测农产品开发将呈现以下趋势。   错季节: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需求的均衡性矛盾日益突出,实施错季节供给,效益会更加显著。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实行设施化种养,使农副产品提前或延后上市。二是通过储藏保鲜,使农副产品拉长销售期,变生产旺季销售为生产淡季销售或消费旺季销售。三是开发适应不同季度生产的农副产品新品种,实行多品种错…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从1989年开始养蜂,是广西贺州地区较早养殖意蜂的蜂农.到了2004年,蜂场由当初的十余群发展到280多群的中、意蜂联合蜂场.一直以来,父亲都是通过厂客、蜂客、顾客面对面销售蜂产品,这与多数蜂农的销售渠道没两样.近年来蜂产品价格低迷,贺州山区交通不畅,上等的蜂蜜总卖不出好价钱.比如贺州特产的冬蜜,自然成熟的波美度在42.以上,可多年的收购价总在9元/kg徘徊,龙眼蜜、荔枝蜜只有8元/kg左右.面对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我从2002年开始通过互联网卖蜂产品.  相似文献   

8.
王倩 《饲料广角》2013,(24):28-30
1双重收购政策出台.政府有意保护玉米价格1.12013年国储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公布为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国家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国家从2004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2008年以来.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及卖难现象.国家适时出台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拍卖机制.解决了部分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卖难现象愈发突显出来,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相当多的人开始感到调整不易,销售更难,为农产品的没有销路犯愁。如何解决或缓解卖难状况,关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当前,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但离调优调高调到位还有很大差距,市场供需不匹配、农牧结合不紧、种养循环不畅、产业链条不长、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存在"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下一步,调结构关键是要顺应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确保产得出来、卖得出去,并争取卖个好价钱;发挥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愿意调、主动调。  相似文献   

11.
临近春节,正是吉林农民出售玉米高峰期,然而,吉林蛟河、桦甸地区的农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的玉米不仅卖不上价钱,而且很难找到收购的商贩。然而我们在各种报道中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农民都在为"卖难"发愁。就在蛟河等地玉米价格在每公斤八毛左右等待收购的时候.一些地方的价格达到了1.18元/公斤.而且农民销售比例也高。玉米销售大环  相似文献   

12.
同样的农产品,销售策略不同,销售收入是不一样的.农民朋友收获的农产品,什么时候卖、以什么样的价位卖出去经济效益最好,这是大有讲究的.根据近几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农民朋友在农产品销售上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有关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制定应急工作方案。组织贫困县全面排查当地农产品销售情况,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滞销卖难的农产品,制定应急销售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扶贫农产品销售通畅。  相似文献   

14.
在绝大多数农产品购销体制已经放开,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许多地区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今天,对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适当的办法提高销售渠道的销售能力,对于解决农民及其他各销售主体的燃眉之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养獭兔的人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们根据市场情况,说说獭兔皮的一些销售技巧。 獭兔皮有三种卖不出好价钱。一是筒皮,二是板皮,三是生皮。筒皮、板皮和生皮乍看起来直观的感觉是:比较脏且绒毛显露不出来,假若将这三种皮加工,即熟制和染色,以上弊端就可以解决。我国江南一带的农民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甘肃省静宁县苹果销售开市早、售价高、走得快,销售形势喜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好果劣果一个价",甚至"好果早卖价低","劣果迟卖价高"等不正常现象.在早中熟品种短缺、市场监管滞后的现阶段.我国苹果销售市场规律已很难掌握,生产经营风险依然突出.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整体产能,是确保静宁苹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消息信使     
商务部五大“抓手”助推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消费,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突破口,也是内贸工作的重中之重。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说,一方面,目前农民普遍反映消费生活“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薄弱,农民“卖难”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此外,农村信息化服务滞后,存在“三不”现象,即不知道市场需求,搞不清种什么;不知道卖给谁,不能扩大生产;不知道行情,卖不了好价钱。这些都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瓶颈。商务部已确定了几大“抓手”: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是销售淡旺季十分明显的产品.在市场旺季,由于是收获的季节,农产品企业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各种策略,"你方唱罢我登场",希望吸引目标顾客的注意,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链条紧绷.整个企业忙得热火朝天;但在淡季,由于销售迟缓,大部分企业则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多数都偃旗息鼓,或总结培训,或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农业显示的问题和难点 1.中国农业已走出短缺经济,所有农产品都销售困难,显示过剩。  相似文献   

20.
报载湖南省临湘市五里乡有位陈大妈,今年种植了5亩萝卜,考虑到集中上市难卖好价钱,便按照报刊上介绍的加工工艺,将萝卜腌制成了风味萝卜条进行销售,没想到不但好销,还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同样是卖萝卜,由于换了一种思路,就开拓了市场,增加了收益.而有些人只会种地,不懂销售;只懂生产,不知加工.究其原因,还是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经验.看来,经营者应善于抢占利润第二落点,使产品多样化,才能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