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和全球74类大气环指数资料,利用方差分析、EOF分解、最优子集回归回报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时空分布特征和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冬季各月降水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较大;各月降水EOF1的方差贡献率1-12月的整体趋势为下凹型分布,EOF2呈相反趋势变化;月降水的EOF1空间分布从南到北大致分为3个带状区域;利用OSR方法回报检验各站的历史拟合率很不均衡,1-4月维持一个较高的拟合率,然后逐渐降低,5月达到一个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宁夏夏季降水变化及对前期高度场异常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EP/NCAR提供的1961~2008年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资料,以及宁夏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宁夏全境19个观测站夏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相关普查和距平合成方法,分析前期1~5月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与宁夏夏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寻找显著相关区。结果表明:前期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和宁夏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降水偏多年和偏少年对应的高度场距平合成分布具有相反的特点,偏多年的正距平中心对应偏少年的负距平中心,正、负距平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与对应各月的显著相关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宁夏年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方法进行了时空分解,分析了其年、季降水的EOF1和EOF2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变化趋势,并利用谱分析方法和M-K方法对年降水资料的EOF1和EOF2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得出了其主要变化周期和突变时间点。  相似文献   

4.
水城县降水气候特征及极端干旱年形势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标准化降水指数(Z)等分析方法,分析水城县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城县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3.8%;从11月至次年3月,出现暴雨的机会不大;11月、12月、2月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多变,不稳定;全年的月际降水正态性分布较好,其中12月的降水正态性分布最差,为正偏异常高峰态。利用标准化降水分析得出近50年逐季节旱涝情况,揭示出近5年来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利用NCEP 1°×1°,根据500 h Pa极端干旱年与多年距平环流形势分析,得到极端干旱年环流形势特征,进一步分析极端干旱年的水汽条件,揭示出各季节极端干旱出现的水汽输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江浙沪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0年江浙沪地区30个气象基准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MK)趋势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GIS技术和EOF分解技术分析和研究了1961-2010年江浙沪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50年来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8月7月6月;对江浙两省夏季降水量距平进行EOF分解,发现江浙地区降水量距平总体呈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江苏省降水距平场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浙江省的降水距平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江浙沪地区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均有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此外还各自存在3~8年不等的振荡周期,16年以上的年代际周期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依据降水的时空分布,结合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将全市分为4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了一个代表站。在分析了晋中市秋粮产量与关键期降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出干旱关键期,并设计出旬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旬降水量距平等级这两个气象因子来确定干旱指标。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量、500百帕高度场、西太平洋海温场、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全市各区域的干旱指数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1979—2010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黑龙江省27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0年夏季降水的月平均资料,采用趋势分析、EOF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30年来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其异常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东南夏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从中部向西北和东南有递减趋势。通过EOF分析,从第一模态可以看出,黑龙江地区基本呈现全区一致变化趋势;而第二模态则表现出黑龙江南北的距平分布呈现反向分布的特征,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异常与海温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模态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中纬度太平洋呈正相关,与中纬度大西洋呈负相关;第二模态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南北反向变化与海温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鲁南夏季降水与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关系。[方法]以位于黄淮的鲁南地区降水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2005年NCEP/NCAR资料和鲁南夏季26个站降水资料,分析了鲁南夏季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及大气环流的特点,探讨100 hPa南亚高压影响鲁南降水的机制,并分析了高低层大气环流的不同配置以及不同纬度、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鲁南夏季降水EOF分解的第1模态解释了63%以上的方差,反应了降水的普遍形式。旱年和涝年南亚高压高度场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但风场中心并不一致。当100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小,其东部高压脊线经鲁南和长江口之间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涝;当100 hPa等压面亚洲90°E以东、贝湖以南地区为异常反气旋式切变,中低层为异常反气旋时,南亚高压面积偏大,其东部脊线经长江口附近伸向西太平洋,鲁南夏季偏旱。鲁南夏季降水与亚欧大陆上高纬的东西向遥相关波列和东亚-西太平洋经向的PJ型遥相关波列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当亚欧大陆高纬地区里海以北、贝湖附近、堪察加半岛地区高度距平呈"+-+"波列,东亚-西太平洋地区高度距平从低纬到高纬呈"-+"波列时,鲁南夏季偏涝;反之,鲁南夏季偏旱。[结论]该研究为鲁南夏季降水的机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韦莹莹  濮梅娟  平海波  周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82-1586,1604
利用1961~2006年江苏省59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并初步探讨了夏季降水异常类型的成因。结果表明,46年来江苏地区夏季降水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局地旱涝的机率增加;该地区降水异常可以分为一致偏多型、一致偏少型、北多南少型和北少南多型4种类型,并且通过分析500和850 hPa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和ENSO事件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各类型发生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0.
程智  朱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46-10447,10536
[目的]研究一种利用多层次的模式环流输出场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方法]对安徽省业务运行的降尺度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模式多个层次的环流场中寻找与降水的高相关区;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对预报因子进行筛选和组合,形成了月降水量的预测方程;最后分别将2005—2009年的实况环流场和模式环流场代八方程,比较2种资料方案的预测评分,分析各月评分的高低,考察其业务运行的可行性。[结果l与传统降尺度方法相比,利用多层次的模式环流输出场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资料内容更为丰富;从预测效果来看,平均距平符号一致率为63%,Ps评分为75分,不仅高于业务运行的降尺度方法,也高于业务发布预测的评分;此外,该方法对典型涝月的预测效果更好,表明该方法对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该研究为丰富降尺度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苗苗  张云峰  王会山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69-15171
应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自然降水率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及其南端年平均降水效率相对较高,大庆、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较小;全省年大气可降水量存在不规则波动,年际变化不大;年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8.2%;大气可降水量的月际变化呈单峰结构,全年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84.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宁夏地区番茄气候适宜度的分布规律,旨在为宁夏番茄种植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宁夏1981—201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番茄生育期数据,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各气象因子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在各气象要素中表现最好,是宁夏番茄生长最有利的气象因素;降水适宜度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年际变率较大,是影响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温度适宜度在不同生育期变率大,是制约宁夏番茄种植的主要气象因素,且逐渐向更为有利的条件发展。宁夏中北部4个市的气候适宜度均较高,固原市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从气候适宜度分布上看,宁夏中北部地区番茄种植的气候适宜度最好,气候条件整体最有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宁夏23个气象站建站以来月、季、年降水资料,在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关联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南部六盘山区、中部韦州为高值频发区,低值多集中于北部地区。极大、极小值出现站点相对集中。夏、秋各月关联维数值较高,冬、春月份较低。②冬、春季节降水关联维分布散乱,极值位于六盘山区。夏、秋季节韦州为高值中心,梯度较大。最大值位于中、南部,最小值位于北部。③年降水的最大关联维数出现在北部的陶乐,最小值位于中部的同心。④混沌是宁夏月、季、年降水的普遍特征。出现频率与降水量对应较好,但混沌强度与降水量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⑤处于气候干旱、半干旱区的宁夏降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行为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1951—2010年湖南省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地面台站1951—2010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南省年降水的气候特征,得出:从降水距平的量值来看,夏季量值最大,冬季量值最小,春季和秋季相当。春季、秋季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季、冬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61—2008年华北地区降水变化内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立生  闵锦忠  史印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69-13274,13324
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的3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北降水内在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受季风影响,华北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5.0%。华北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d,夏季为35d。年降水量减少不是由于雨强变化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雨日减少的影响,雨日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夏季暴雨雨日减少造成的雨量减少最为重要。这为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思路,即要改进华北夏季降水预测技术,应把着眼点放在暴雨过程预报上,应分析是否会出现有利于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平均环流来预测夏季降水量偏多或偏少。  相似文献   

17.
在引用洮河流域岷县、李家村和红旗等3个水文站1970—2008年月降水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距平分析法、5 a平均滑动法及降水量变化倾向率统计分析法,对该流域的降水变化特性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流域的降水在时空和地域上存在不均匀性,年降水量300~550 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95%。年降水量上游大于下游,3个水文站的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尤以李家村水文站的递减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